培养阅读兴趣 享受高效快乐

2012-01-29 02:11李玉发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议论文程序速度

李玉发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正确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如何解决阅读“少慢差费”的弊病,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这是长期以来语文界十分关注并探讨的问题。

为了实现快速高效阅读的量化,我们将快速阅读读能力分解为若干种具体能力点,在参与课题实践中严格按照高效阅读的训练程序进行训练:固定程序训练为主要内容,计时训练为主要方法,同时渗透其它速读知识和有关快速理解的技巧。实践的数据表明,快速阅读量化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具体做法如下:

1.激发阅读兴趣,自我体验有快乐。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先决条件。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因势利导,生成精彩的阅读过程。尊重、珍视属于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让不同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尽情遨游,感受文学之美,汲取无穷的营养,满足阅读的渴求和欲望,不断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乐观、自信,提高学生阅读的自我效能感,最终实现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的成就感。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在自我实践的过程当中,会有所谓的“高峰经验”,使自己觉得非常快乐,非常满足,内心非常自由。教师要通过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喜欢语文学习,进而催化其个人的高峰经验。

2.提高注意能力,计时训练促高效。高二上学期我们对班上61人进行了摸底测试,阅读速度平均360字/分,最差的之有126字/分。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效率,我们在大屏幕上打出一组方格数据,让学生仔细看30秒,然后闭上眼睛,让学生迅速说出方格的四个角上分别是那些数字,如果没有看清再看一次,然后闭上眼睛再说,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信息。计时阅读训练激发了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阅读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由原来的平均670字/分提高到1310字/分,提高了96%,阅读效率也由原来的平均430字/分提高到720字/分,提高了80%,阅读理解率也由原来的平均52%提高到83%,可见有意识地引导阅读速度,把握阅读规律,阅读效率会一跃千里。

3.把握固定程序,快速理解增效率。程序阅读是培养学生固定思维程序的一种阅读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每当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固定解决以下7个问题:1.题目(或书名);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重要事实;6.特点与有争议之处;7.新思想与读后启示。使这7个问题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定势”,只要一看书就习惯成自然地循着这7个问题去理解。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阅读的固定思维程序。实验证明,运用这一方法提高速读能力,效果十分显著。高二下学期我们对文体知识和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强化训练。首先进行了议论文固定程序阅读训练,教给学生阅读议论文按找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项内容去解读的规律。同时巩固了议论文快速划分层次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划分这一技巧,快速归纳中心,从中心论点入手,兼顾作者的创作意图归纳方法的操作。通过三个单元十多篇议论文的训练,学生阅读议论文速度平均1580字/分,理解率平均86%,阅读效率平均970字/分。

4.传授阅读方法,事半功倍出成果。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让学生按照 “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概括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使他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善于发现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能迅速找到所看书本或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如《说“木叶”》),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作者创作思想,(例如《祝福》)。鲁迅曾讲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因此,从题目入手,整体感知,弄清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写景的,还是状物的,等等。根据体裁,联想相关的不同写法和特点。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明确训练目标,在读懂文本的前提下,阅读速度要达到多少,阅读效率要争取达到多少,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率。

高效阅读强调速度,这一点正好与高考的阅读强化训练形成一种契合。进入高三,我们在高考阅读训练中继续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进行操作训练。把学生高效阅读纳入正常的轨道,计算学生的阅读速度,讲究时间效益。根据所阅读的文章出一套阅读题(100分),再用阅读速度×完成阅读题所得的分数=阅读效率 (知道学生阅读中理解了多少)。限时阅读,防止学生拖拖沓沓,犯前紧后松的坏习惯。

把高效阅读的训练方法纳入高考训练有很多益处。例如,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一下子进入高度亢奋状态,精力全部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记忆力、理解力都会极大的增强。彻底改变了信马由缰读文章的懒散、拖沓、效率低下的阅读方式。经过这样“大运动量”的训练,到高考时面对试卷心里有底,觉得阅读也比较容易了。阅读速度加快,效率就有了明显提高,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获得最多的有效信息,可赢得高考争分夺秒多时间要求。应该说,这是在教给学生们一种终生受益的阅读本领。

当然,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我们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1)举行“校园阅读节”,通过诵读经典,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促进知识更新。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亲近经典诗文的理念,在美文雅言的阅读中,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进一步丰富和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主流文化氛围。(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巩固个性阅读成果。(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4)学生编阅读手抄报,内容有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简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在阅读中吸纳的人文精华在活动中得到了展示。

正如叶圣陶所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后,必然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而有效地完成一系列语文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获得更好的高效反应。

通过高中学生的分层实验证明,高效阅读能力训练是有利于早获、快获、多获知识信息的。阅读是人类继承文化遗产、学术科学技术知识的基本手段之一,高效阅读的价值就在于在同等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有可能在社会的竞争中捷足先登,处于优势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培养高效阅读能力,正是培养开拓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把高效阅读开展下去,并进行新的尝试,推进不同的年段梯次逐步形成系统的高效阅读方法。

猜你喜欢
议论文程序速度
行驶速度
议论文阅读专练
速度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创卫暗访程序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