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节奏 构建高效课堂

2012-01-29 02:11吴贵栋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节奏环节教学模式

吴贵栋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课堂教学亦然。起伏有致、张弛适度的课堂教学节奏能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语文学科,是教学中最能体现教学节奏的学科。那么,如何把握好教学节奏呢?

一、合理预设课堂节奏

“教学是精心安排的一组用来支撑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外部事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课堂节奏也应该预先设计。教师应在课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原有的语文基础等,对整堂课作通盘考虑。预设教学所应达到的目标,以及用什么形式、什么方法达到目标等。当然,这目标应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不断调试。在进行课堂预设时,既要潜心钻研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又要考虑学生知识能力现状、关照学生的身心特点,准确把握学情。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节奏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使自己的教学节奏和学生的学习节奏相谐调,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重视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改变。只有教的节奏与学的节奏合拍,师生才能共同弹奏出和谐的乐章来。欧阳凯老师执教《荷塘月色》,以引导学生深入鉴赏这篇散文的审美风格和思想意蕴为教学目标,预设了一套“文本对读”的程序:先“初读交流”,让学生选取作者叙事、写景中感受最深的一两句话交流,或者任选一小段给大家朗读,从朗读中体会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对读思考”,抛出余光中和孙绍振先生读《荷塘月色》的质疑,引入观点,启发思考,让学生从无疑处读出疑来,点燃、唤醒学生的思维;最后“对读提高”,分别引入南京大学倪婷婷博士的研究和北大钱理群先生的分析,让学生交流“对读”专家分析的感受,以加深认识。这种用名家思想引领、激发学生思考,在高层次上激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设计,效果很好。这启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节奏应精心预设。对一堂课应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重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达到目标,学生的现有水平怎样等等,教师必须了然于胸。

二、有效调控课堂节奏

1.教学环节严密有序

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节奏,首先要安排好课堂教学环节。整个教学,应环环相扣,层次清晰。各环节之间衔接应该自然流畅,严密有序。用有效的问题串联起各个环节,各个问题应该相互关联,围绕主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问题的对象应该是由此及彼,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问题的层次应该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有位教师教《蜀道难》,分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是初读识“仙”人。学生先带着“看看各自能读出怎样的李白?”的问题自由读诗歌,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接下来听名家朗读,比较自己朗读与名家朗读的不同意味。问:从名家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蜀道难》具有怎样的特征?诗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气质?第二个环节是再读品“仙”味。先让学生自由朗读,随后提问:我们怎样才能读出点味道?接下来一起讨论该诗的朗读技巧。再问:你在朗读的时候,哪些地方最能给你震撼力?要求学生把获得的那种震撼力说给大家听听。第三个环节是深读悟“仙”道。问:李白的诗歌为什么能给人不一般的心灵震撼力?从章法句法、句式特征、内容取材、修辞运用等角度,小组合作,任选话题角度进行阅读探究。第四个环节是回读明“仙”理。问:李白具有非凡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的原因是什么?说说自己阅读诗歌后获得的启示。四个环节层层深入,问题由浅入深,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品读,读出了李白的个人气质和诗歌风格。

2.教学流程起伏有致

要使教学过程尺水兴波,曲折有致,必须重视流程节奏的设计,使教学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层次性,波浪式地向前推进。首先,教学节奏要快慢相宜。教学内容是调控课堂节奏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应“精雕细琢”、“浓涂重抹”,从细从慢,节奏宜缓,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理解、接收,但应注意做到缓而不松,疏而不散。教材中浅易的内容,应“轻描淡写”,从粗从快,让学生不觉得拖沓,不感到厌烦。其次,要动静相生。课堂教学中的“动”包括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的讨论、回答、朗读、操作等,而“静”可包括学生的观察、思考、做笔记、看书等形式。和谐的“动”与“静”的结合有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动静的结合还要考虑它们转换之间的时间安排。拿提问或讨论来说,每个问题的提出与回答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破坏课堂教学节奏,使学生产生对学习不利的消极情绪。另外,教师长时间的板书亦会使学生变得不耐烦。教师应视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时间。有位老师讲《采薇》一课,先激情导入,进入文本;再放慢速度,问题引领;然后加快速度,深度思维;接下来放慢速度,漫谈感受;再加快节奏,推向高潮……整个教学流程疏密相间,动静相生,起伏有致,学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

3.教学模式灵活多样

灵活地采取各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因为有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节奏快速紧张一些,有的可以使教学节奏舒缓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经常变换自己的教学模式。当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时,可以采用自学式、辅导式、发现式等教学模式;当教学内容难度较大时,可采用传递式、演绎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当然,根据教学内容,一堂课可灵活运用几种教学模式。如教《归去来兮辞》,可先用自学式让学生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知识,再在学生学习字词、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运用合作探究式,探究诗人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4.教学语言富于变化

于漪老师说:“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教学语言是教学节奏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教师要想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需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其中,最基本的是语言优美。运用比喻、拟人、摹状、夸张等,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注重音调的抑扬顿挫。正如古人所讲:“唱曲之妙全在顿挫,顿挫得款则其中神理自出”。教师声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要做到声情并茂,高低起伏。音调应随内容、情境而变化。另外,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巧妙运用幽默语言、滑稽动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控制课堂节奏,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方面,我想,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先生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的榜样。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并不局限于以上几方面。语文教学中,把握好了课堂节奏,就会奏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妙音。

猜你喜欢
节奏环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YOUNG·节奏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