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务必让自主探究落到实处

2012-01-29 02:11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周朴园内容探究

王 华

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但是能真正做到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正确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究的实为少数,对此,我想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当前课堂教学的通病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很多老师却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表面上采用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的模式。而实质上,大多数学生只是把讨论探究的时间用来聊天,老师也只是把这个讨论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不管学生讨论探究的结果如何,老师都会按照设计的课堂程序往下进行,这样一来,讨论探究的教学形式根本就不能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服务。

还有,许多教师的教学随意性很大,认为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随便学习,没有重点,没有目标。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对有趣的故事记忆深刻,别的是一无所获。就连教师自己都不知道本节课落实了三维目标中的哪一点,原本内涵丰富的语文课却变成了单一无聊的故事会,像这样的课堂教学何以谈得上高效!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触发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闪光点,使二者碰撞出火花,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于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另外,衡量课堂教学含金量和价值取向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人生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语文素养的积淀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等。而不是学生考多少分、平均分排名第几、优秀率是多少等等。

三、落实自主探究的方法探讨

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做好课堂的导演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和发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新课程要求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教师注意把握课堂导向、流程就可以了,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尤为重要。教师应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协作者。学生应定位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课堂的“导演”和“主持人”,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语言要有启发性,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比如我在上《雷雨》这一课时,关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姻悲剧,我就设置了一个让学生围绕 “爱与不爱”进行自主探究的环节。一部分学生根据周朴园保留关窗习惯、惦记梅姑娘、爱穿旧衬衫等情节得出“爱”的结论;一部分学生根据周朴园得知眼前的人就是鲁侍萍时的惶恐不安、厉声指责等情节得出“不爱”的结论。在学生困惑不解之时,我又提示到:从周朴园的情感角度看,是什么结论?(爱)从周朴园的地位角度看,是什么结论?(不能爱)从周朴园是情感与地位的统一体的角度看,又会得出什么结论?(爱却不能爱)既然如此,周朴园是否痛苦?(痛苦)那么,这是谁造成的痛苦?这种辐射式讨论探究,就把学生的思维由周朴园的个体发散为家族、社会、时代等群体了,既便于理解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又利于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其次,少一些权威霸道,多一些民主宽容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学习主动性也就渐渐丧失。而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兴趣爱好广泛,个性千差万别,民主意识大大增强,早熟、自尊、好强等表现得很明显。我们应顺应时代,研究学生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要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关键在于宽容。宽容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于苛刻,不要过于统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社会化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只能把学生已有的个性当作培养教育的出发点。只有宽容,才能有更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展,才能有合作愉快的成功教育。

教师用宽容来对待学生的错误,用微笑来沟通彼此的心灵,用倾听来接受学生的异议……一个容忍的微笑可能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即便是学生没有这样的自悟性,也不必小题大做,而是应该耐心地说服教育,引导其健康成长。

第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灵活应用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组成一种交互的“网络”,任何人在这“网络”中都是一个重要环节,他们的作用应是缺一不可的。

这一理念看起来简单,要想有效地落实却不是很容易的事。

很多老师的课堂搞得热热闹闹,有问有答,并且还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整个过程看起来很流畅,环环相扣。但是,学生未必能学到东西,因为要想让课堂有效高效,要注意很多细节。举例如下:

1.问题有没有讨论的必要?

有的老师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以及课堂内容的顺利进展,明明没有必要讨论的问题,也要让学生讨论一番。那么,如何判断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呢?很简单,学生会的就没必要讨论,学生不会的就有必要讨论。

2.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合不合理?

探究时间的长短应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灵活确定,但实际上,往往是老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的预测确定的。不管学生接受能力如何,也不问学生是否理解,只要时间一到就立即找小组代表回答。如果回答不出来,就由老师公布答案了。

3.个别学生不喜欢跟别人讨论怎么办?

有的老师当问题提出以后,要求所有学生立即进入讨论状态。如有个别学生采用独立思考的方式,则会受到老师的质问,诸如你怎么不讨论?你都会了吗?不要自以为是之类。显然,这样的老师没有真正理解自主探究的内涵。自主探究指的是学生自己主动地探讨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至于是否采用讨论式,那要看个人的爱好或能力,喜欢独立思考的或者凭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的,则不必强求;不喜欢独立思考或者凭自己的能力不能够解决的,讨论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4.有的学生利用讨论机会闲聊如何控制?

对于一些生源好的学校来说,借机闲聊的现象极其少见;对于大部分生源差的学校来说,这个现象则普遍存在。要控制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老师要设法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感兴趣;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况,适时提醒;采用课后交流谈心做好思想工作;对其进行提问让其反思自己的行为;借助于知心朋友对其进行影响等。

5.老师预设的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否一致?

通常来说,老师在备课时只是根据自己对学生接受能力的猜测进行内容的安排,或是根据教学参考、辅助资料、集体备课等要求对内容进行规定,因此,预设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很难一致。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充分了解学生和教材,恰当把握好课堂容量,并且留有一定量的机动内容,根据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确定下一步做什么。切勿把课堂内容规定太死,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厢情愿地进行教学。

6.新旧内容有没有衔接与过渡?

很多老师都能注意到这个环节,首先回顾上节课内容,然后引起本节课内容。但是往往忽略上节课的内容与本节课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旧知识对新知识未能起到铺垫作用,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不明白用到了哪些旧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缺少必要的衔接,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学知识没用的错觉。所以,老师应当把这一环节作为备课的重点,既可以把它作为课堂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把它作为前置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探究。

7.内容的拓展延伸是不是脱离了课堂的教学目标?

有的老师没有深刻领悟自主探究的内涵,也没有正确理解自主探究的外延,荒谬地把自主探究当成了放任自由。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令人无语的现象,老师凭着自己的爱好不着边际地演说,还美其名曰 “拓展延伸”;感兴趣的学生高高兴兴地做忠诚的听众,不感兴趣的学生就走神发呆、打瞌睡、玩游戏。结果,一节课下来,师生双方都已远离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坚决杜绝教学的随意性。

第四,有始有终,客观评价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众人皆知善始善终的道理,课堂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探究的结果必然多种多样,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必须作一定的评价。肯定并强调其正确的结果,指出并分析其不足之处,让学生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明白自主探究的价值,领悟自主探究的内涵。从而能够积极愉快地进入探究的课堂,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探究讨论的氛围变浓,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猜你喜欢
周朴园内容探究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雷雨》(节选)
主要内容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鲁侍萍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