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
——读应文漪短篇小说《梅花印》

2012-01-29 02:11邓仕刚谭志永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前夫被告法官

邓仕刚 谭志永

人的生活因为有爱情的呵护而甜蜜幸福,人的生命因为有爱情的滋润而绚丽多彩,文学立足于生活、关照人的生命,使得爱情成了文学盛宴上一道不可或缺的家常菜,但是爱情这种传统的高频的题材难以出新也是不争的事实,应文漪的短篇小说《梅花印》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颇有新意的爱情佳作。作者摆脱陈俗,独辟蹊径,在人物刻画、情节构思、主题呈现三个方面充分体现出了一个“奇”字:

一是身份奇特

这篇小说塑造的男女双方并不是传统的风华正茂、年轻有为的青年男女,而是“一对年近古稀的再婚夫妇”,而且因为离婚的原因使双方成了原告和被告的关系——“白发苍苍”“胡子拉碴”的丈夫是原告,“身患绝症住院治疗”的妻子是被告。本来就是“年近古稀的再婚夫妇”,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来讲,他们都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了,但小说偏偏写这对高龄的再婚夫妇要离婚,让原告和被告构成爱情的双方,这种身份不可谓不奇特!

二是构思奇妙

这篇小说的情节构思相当奇妙。作者首先写原告的行为让人异常疑惑:要求离婚,但“诉状内容却寥寥数笔,看不出离婚的理由”,并且在妻子“身患绝症住院治疗”、“只能躺在病床上,用呼吸声来证明她的存在,偶尔蜡黄的手指摆动着表示意见”的情况下,他仍然急切而坚决地要求法院到现场开庭,判决自己跟后妇离婚。但在病床前“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悲伤”的他又“时不时看看床边的盐水瓶”。这些反常的行为让读者在觉得疑虑重重的同时更觉得不可思议,难免发出“相煎何太急”的感慨,但也正是这样的情节充满了奇妙的魅力,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激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往下读才知道:原来他是为了满足被告在死后能“名正言顺地与前夫埋在一起”的心愿!至此,读者会恍然大悟而不得不对原告投去钦佩的眼光,这是多么善良多么通情达理的丈夫啊!原告的行为不仅感动了读者,而且居然感动了法官:“法律在这场格式化的庭审中显得多余,当事人成了自己的法官,法官成了这场婚姻的见证人。”当事人是最好的法官,法院的判决只是形式而已,因此法院作出的判决是合情但不合理的:原告在被告弥留之际强烈要求解除婚姻关系以满足被告与前夫合法地埋在一起的愿望几乎是众心所盼的,离婚的判决是合情的;按《婚姻法》的规定,男女双方有一方在丧失自主生活能力的情况下是不能离婚的,离婚的判决又是不合理的。作者在这里这样构思情节是充分考虑了艺术的需求的,迎合了广大读者的心愿。同时,这样写也使原告得以完成他最后的感人之举——“捧住妻子羸弱的手”在判决文书上按上手印!当然,读到这里,读者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原告如此高风亮节、宽厚仁爱,必是知书达理之人,“写得一手好字”是否暗示了他的身份;被告的前夫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死的,他们先前的感情好到什么程度,他为什么值得被告这么爱他……这些都是作者给读者留的空白,也是小说充满张力的体现。通观全文,作者围绕离婚构思情节,在有限的文字中传达无限的信息,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构思的奇妙!

三是主题奇美

爱情的主题很古老,但是在作者的精心演绎之下,这个古老的主题又呈现出奇美的色彩,它启发读者对爱进行思考和追寻:爱到底是什么?爱情使者丘比特问爱神阿佛洛狄忒:“LOVE(爱)的意义在哪里?”爱神阿佛洛狄忒说:“L”代表着LISTEN(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需求,并且予以协助。“O”代表着OBLIGATE(感恩),爱需要不断地感恩与慰问,需要付出更多的爱,灌溉爱苗。“V”代表着VALUED(尊重),爱就是展现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诚的鼓励,悦耳的赞美。“E”代表着EXCESE(宽容),爱就是仁慈地对待、宽容对方的缺点与错误,维持优点与长处。小说中原告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对爱所包含的倾听、感恩、尊重、宽恕的内涵的理解,并切实践行着爱的全部精义,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的颂歌,展现了他玉成其事的高尚品格,阐释了别样的爱情主题——“有一种爱叫放手”:当你握紧拳头试图抓住爱情的时候,感觉好像抓得很紧,其实连空气都没抓住;当你展开双手、张开双臂的时候,虽然感觉两手空空,其实爱就在你的怀抱中。原告放弃了与被告的婚姻,他松手了,但读者感到他不仅没有放弃对被告的爱,反而感受到他对被告刻骨铭心的情。可以说他虽然松了双手却张开了怀抱,这个爱情主题奇美无比!

总的说来,这篇短篇小说在人物、情节、主题三个方面都具有“奇”处,“奇”得让人拍案叫绝!

(附原文)

梅 花 印

应文漪

那是一对年近古稀的再婚夫妇。原告是丈夫,白发苍苍,写得一手好字,诉状内容却寥寥数笔,看不出离婚的理由。打电话想通知被告到庭,传来女方身患绝症住院治疗的消息。相濡以沫的妻子正深受病痛折磨,此时离婚,相煎何太急!我忍不住叹气——唉,毕竟是再婚。

才放下卷宗,原告来电了,坚持要求尽快开庭解决离婚,迫切之心溢于言表!急匆匆赶到医院准备现场开庭,迎面而来一位老人,胡子拉碴:“你好,法官,我是原告。”

“被告现在情况好吗?”我看了他一眼。

“医生刚给她打过针。”老人突然低声,嘴唇微颤,满是皱纹的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悲伤。这是原告吗?“法官,我的妻子病重,怕是不行了……她想名正言顺地与前夫埋在一起,这是她的心愿,所以……”周围的人影不断穿梭,老人背过身去——我突然明白了。

开庭是简短的,妻子只能躺在病床上,用呼吸声来证明她的存在,偶尔蜡黄的手指摆动着表示意见,丈夫时不时看看床边的盐水瓶。法律在这场格式化的庭审中显得多余,当事人成了自己的法官,法官成了这场婚姻的见证人。病房里静得出奇。

轮到最后签名,书记员将笔交给病床上的她,枯萎的手努力支撑着,如同一个人走上了独木桥,怎么也稳不住。“……还是盖章吧。”胡子拉碴得丈夫捧住妻子羸弱的手,轻轻地——轻轻地——暗红的手印赫然纸上,那是一朵雪地里的梅花,寂寞绽放……

猜你喜欢
前夫被告法官
双被告制度的检视与重构——基于《行政复议法》的修订背景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猴子当法官
和前夫离婚20年再见面仍是朋友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破粹的心再也无法缝合
我被告上了字典法庭
● 外 ● 人 ● 感 ●
外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