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寻觅现代文复习的“蹊径”

2012-01-29 02:11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现代文答题散文

姜 玮

一、我的困惑

每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文章读了一篇又一篇,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答案讲一套又一套。一切似乎围绕着考纲和考题来进行复习,领着学生做题对答案。作为教师的我也心安理得,总觉得相似的题目已经反复做了,考过的题都讲了,学生应该可以应付考试了。

而每次检测时,我还是发现学生的现代文阅读题失误依旧。每年高考的现代文部分得分总是让人大跌眼镜。以2011年江苏高考中文学类文本阅读《“这是你的战争! ”》为例:除却零分题,第11题4分,均分2.92分;第12题4分,均分2分;第13题6分,均分3分;第14题6分,均分1.8分。卷面总计20分,总均分9.72分。可见虽然每年考查内容都大同小异,但失分较多的仍然是现代文阅读部分。

复习时间不可谓少,做的题目不可谓少,师生的努力更不可谓少,但为何每届学生都会重蹈覆辙呢?山穷水复疑无路,现代文复习之路充满迷雾。

二、穷则思变

我们的现代文阅读复习的瓶颈到底在哪?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与学生的反馈来分析,主要是学生读不懂文章,答不准问题。因此,我重新调整现代文复习思路:通过解剖一只麻雀,了解五脏六腑。

先授之以鱼,然后再授渔。反弹琵琶,重新确立复习方法:先选择典型材料,包括《考试说明》中示例的几篇现代文阅读,详细讲析,然后把答案及文中索引、分析,一同印发给学生,带领学生彻底明白现代文阅读的选材、命题、答题的思路,从而摈弃题海战术。

另僻蹊径,柳暗花明,现代文阅读复习似乎找到了一条捷径。

三、具体做法

以小说散文为主,了解文体特点及解读思路,以高考现代文阅读为训练材料。通过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督促学生积累现代文阅读的理解、答题方法及实例,从而帮助学生逐渐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帮助学生储备知识

1.散文特点及阅读注意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对生活的自我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形式与内容,可见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阅读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小结:由言及境的开掘;由事及义的联想;由景及情的揣摩;由情及旨地体味;由法及文的分析。

2.小说特点及阅读注意点

小说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具体描写,用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对话、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三是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作者总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领悟的生活真理。而读者也只有通过人物形象的认识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

小结:从解读故事到理解人物;从体味细节到把握情节;从分析主题到欣赏技巧;从理清线索到明了结构。

(二)帮助学生读懂文章

读懂文章是解答问题的前提。高考试卷中的文学作品鉴赏一般以散文、小说为主,并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解答题目之前,必须先排除障碍读懂文章。

1.看结构层次。不管什么文体的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层次性。散文,要读懂作者的情感、情感基调;围绕情感线索作者叙写了哪些人、事、物。小说抓住三要素。

2.看表现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渲染、衬托、铺垫(设伏笔)、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引用、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阅读时,要识别作者所用表现手法。如:渲染是为了烘染某种氛围、人物心境;衬托有正衬与反衬之分,它们分别衬托什么;铺垫给下文情节产生的必然以一种暗示;象征是利用景物的特征或隐含内容来象征人的品性、节操;对比是为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比喻是为了描写得形象生动,叙述中便于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

3.看重要的词、句。作者在行文中往往运用了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词句,或在行文结构上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语句,或在抒发情感时、描写景物时使用一些带有明显情感基调、景物特点的语句。在词语方面则应注意能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能表现作者主题思想的词语,能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能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含有别种意项的词语等;在语句方面应特别注意语义比较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文眼,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比较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和难以理解的比喻句等。它们都是命题的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读懂行文中重要的词句。

(三)弄清题目准确答题

在以住的复习中,常指导从“考点”的角度逐一指导阅读训练,从“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阅读训练。我尝试从“命题”的角度归类来指导答题,即以审读题干为起点进行阅读,因为题干中至少包含了四个信息:答什么、怎么答、答多少、在哪里找答题的依据。从这里入手,可以迅速把握命题的方向,抓住命题的关键,使答题更快捷,也更准确。

下面以现代散文阅读试题为例,谈谈对“命题归类答题”作的一些探讨:

1.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或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一是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所在及相关语句中去寻找答题的依据。二是要注意词语的多义性,如虚实义、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还有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等,必要时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答题。鉴赏所用词语,要从词语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等方面着手赏析其妙处。

文章标题的理解或赏析,一般来说重点也是对词语的理解,即使是短语,也要从理解词语着手。同时要掌握标题的意义和作用:①有的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②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③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④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⑤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因此,理解或鉴赏标题时,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辞,三是要注意虚实,四是要联系全文内容和结构,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

2.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赏析。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所用修辞和句式特点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同时要注意被理解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情感句:即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贬抑扬,则要把握住作者感情的突破口。变式句:根据句式变换的特点,这样的句子往往有强调意味。修辞句: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来判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矛盾句:貌似矛盾,实际上却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这样的句子往往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但却侧重一面。含蓄句:要通过句子的字面意义来思考它没有明说出来的意义。

赏析句子则应在抓住句子的关键性词语的同时从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内容和情感等方面欣赏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答题时,先作具体分析然后进行整合。

3.指出文中某个句子,问为什么这样说或这样说的原因(根据、依据、理由等)是什么?

这种“句子”类题目与理解句子的含义题不同,这类题目,一般都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答题的依据,但其答题依据不在句子本身,而在其上下文中。作答时先分析“句子”的性质,观点句还是结论句(主要有这两种)。观点句,理由在后;结论句,理由在前。其次分析该句子所涉及或管辖的范围,确定信息的来源。然后在有效区内捕捉、筛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

4.文章用第几人称,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要用这一人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前者要了解所使用的人称和不同的人称在行文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答。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对话,自由灵活;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时具有呼告的作用。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

后者首先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表达技巧(象征、铺垫与照应、烘托和衬托、对比与对照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比等)及其作用,再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常见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可以印发给学生)

5.文章如何安排结构?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事物写起?或指出文章结构上的某一点(开头、结尾)有何作用或能否删去?

文章结构安排常常与全文的总体思路及各个部分有关系,与文章内容及其所用表现手法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既要分析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如对比、抑扬、铺垫、烘托等),又要注意文章的主体内容和线索。就其作用而言,用在开头导入正题或引起下文,有铺垫、烘托、反衬、抑扬、形成对比等作用;放在中间主要起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作用;放在结尾呼应开头或文题,使结构严谨;画龙点睛,总结深化或进一步强调突出。至于开头或结尾是否有必要,决定因素是表达主题是否需要。如果与主题关系大,则是必要的;如果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要也未尝不可,它可以使行文更简洁,主题更集中;有时还可以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注意对于“好不好”“要不要”之类的问题,一般应正面回答,如果从反面回答,一定要找到充足的理由。

当然,以上只是就现代散文阅读试题中的带共性的命题所作的归纳和分析,它肯定不能覆盖所有命题,力争能让学生心领神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当然,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不是靠做阅读题的,而是靠长时间的阅读积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现代文阅读复习的方式,只是换汤不换药。我的做法也只是在学生现有的阅读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答题能力。

猜你喜欢
现代文答题散文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邀你来答题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重点】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科普)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