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提炼概括题想到的

2012-01-29 02:11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短语内容材料

吴 军

【例题引领】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提炼出李毅中部长提到的控烟措施的四个主要短语。(4分)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昨日表示,暂时不会上调烟草税,并回应了对烟草局控烟不力的指责。对于近期是否会上调烟草税,李毅中予以否认。他解释,和西方国家比,中国的烟草税可能还有些差距,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对于控烟人士认为烟草局未努力控烟,李毅中表示,尽了很大努力,每年卷烟数量在控制,焦油含量也从每支近30毫克降低到12.8毫克,同时,对禁烟和控烟做了很多宣传,比如烟盒包装都有“吸烟有害健康”标志,公众场所的禁烟、控烟也在扩大范围。但李毅中亦坦言,距离社会和媒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看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其实对本题的解答,关键是审清题目的要求。明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答题才有针对性。这道题题干中的关键短语有两个:一是四个短语,二是控烟措施。概括的是“短语”而不是“词”,“短语”就是词组,是由两个或更多的词的组合;而“控烟措施”从字面的理解上是需要有一定的动作行为,这就隐含了所概括的“短语”应该是动宾短语。若能像这样细致的分析,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示例:

控制卷烟数量、降低减少焦油含量、大力宣传控烟、扩大控烟范围(每点1分)

【考点阐释】

概括题一般会提供简短的语言材料,让考生在获取信息后按要求简短的加以概括。这类题目既考查考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考查考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性较强。考纲中明确能力层级为E级。

【病因探讨】

学生的答案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在做题时不去仔细看清题干的要求,而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一看到提炼概括,就想当然的认为还是提取关键词。因而只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二是基础知识的欠缺,不知道提炼概括是怎么一回事。分不清“词”与“短语”,导致有的答案学生提取了关键词,夹杂着短语,甚至还有句子。

三是概括不全,信息有遗漏。学生对材料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全面,导致答题时分不清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

四是书面表达欠缺,导致叙述不通顺、不科学、不准确。

【真题示范】

对考生概括能力的考查,高考试题是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看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3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0.(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18.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

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诗文阅读,甚至语言表达运用,都有概括这一类题目。概括能力是高考语文阅读考查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这应当引起考生的重视,更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

【理论建模】

一、什么是概括

所谓概括,从思维的角度说,是一种收敛性思维,就是从分析到综合,从具体到抽象,要求我们通过分析,对多种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提炼;从认识的角度说,就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以及发展规律;从表达的角度说,就是以简驭繁、化繁为简的语言运用过程;从教学实践角度看,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过程。没有概括,学生就难以形成概念以及系统的知识体系,自然对知识的运用就不能开阖自如。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并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基本功。语文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的素质:第一层面是语文知识素质和语文能力素质,第二层面是语文的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语文能力素质中,概括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指的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的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把所读所听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从现象中揭示本质,能把具体形象抽象化的能力。其主要的形式有概括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先生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写文章是有一条思路的,阅读时要加以探究,沿着这条思路去把握住文章的要义。概括能力的拥有能使阅读者更精准地把握写作者所写的内容,能更快、更准地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能更好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具体要求】

概括的要求是四个字:简洁、明了。力争做到化繁为简,化具体为抽象,提纲挈领。

目前同学们在概括上的问题主要就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不是太罗嗦——犯了不简洁的毛病,就是太简单——犯了不明了的毛病。所以要真正做到这四个字并不容易。

要做到简洁,在熟读文章后,首先一定要把目光从文字中收回来,在脑子里想“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是概括出来的主体。如果你离不开原文,那么要了上句,你就割舍不了下句,结果就差不多都写上了;其次要把握字数。小节意思和段落大意一般在两行以内;全文主要内容要控制在三行以内。

要做到明了,首先就是不能写病句,要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意思。其次在概括的时候,一要用陈述句,不能用感叹句、疑问句等;二不能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三是不能直接引用对话,可改为第三人称的转述形式。

【培养途径】

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平时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归纳概括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对所学的内容形成完整而规范的知识体系。学习之后,及时地总结归纳,能够让学生知道议论文遵循“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的规律,复杂的记叙文仍有“线索联缀全篇”的特点,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主旋律,阅读小说要抓住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形象的把握,戏剧欣赏要突出分析戏剧矛盾。

二是抽象概括能力 事物的本质往往会被纷繁复杂的外表所掩盖,文学尤其突出。所以要想了解文章的内涵,就需要通过对外部形象的分析概括,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是生活概括能力 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概括的同时,不可忽视对生活知识的概括。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是写作的源泉。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认真地观察生活、仔细地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不断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做出恰当的总结概括,然后用这些从生活中总结的哲理去品味作品的内容,理解作品的内涵。

【方法指导】

一是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模式

1.记叙类的材料内容的概括可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去考虑:(1)概括句的基本框架: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主要的事(或话);(2)尽量提取文中的语言(句子或词语);(3)如果由几个材料构成的,则必须弄清材料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有并列式、递进式和总分式等。如果是并列式,则将相关材料的要点内容累加起来;如果是递进式的,则着重考虑后面材料的内容;如果是总分式的,则主要考虑前面材料的内容。

2.说明类中的内容概括,一般是由说明的对象+某方面的特征构成。

3.议论类中的概括:如果是处于引论部分,则往往是引出某某论题(或提出某某论点);如果是处于本论部分,则是阐述了论点的某方面的内容;若处于结论部分,则是如何去做到论点所要求的。

二是要准确理解文字材料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文字材料的深层含义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言外之意;二是有深刻的哲理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即在内心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用没用一些修辞手法,作者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去挖掘、去理解。

三是要删、留、调、换、改、补

平时训练中,要把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借来。对于概括,我们也应该是删、留、调、换、改、补,去粗存精,化具体为抽象,化繁为简,删繁就简。

四是要掌握有关应考思维策略

答题常见的思维策略主要有四条:一是抓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二是抓结合点,激活知识储备;三是抓信息点,连接社会生活;四是抓移植点,获取灵感。同时,培养沉着应对的心理素质,在考试中应冷静分析,认真思考,从容答题。

猜你喜欢
短语内容材料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主要内容
材料
《健民短语》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