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的一条捷径:课堂随文小练笔

2012-01-29 02:11郝泽茂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落点随文领悟

郝泽茂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正如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所说:“语文教学在普遍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这个‘老大难’中的‘老大难’。”新课程关于初中阶段的写作指出,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写作教学首次明确了练笔的量,这是对写作教学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定。然而在初中语文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写作教学即使有安排,也往往被阅读教学打乱,甚至被挤占,写作教学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同时,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在课余时间练习写作者寥寥无几,难以完成课标所规定的训练量。写作教学陷入学生写作难、教师教学效果差的尴尬困境。考虑到我国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优良传统和阅读对于写作的积极作用,笔者提出了充分利用师生熟悉的教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随文小练笔训练的策略。

所谓随文小练笔是指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掘课文的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适度地融于其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与阅读相关的篇幅不大的言语片段。这种小练笔一般当堂完成,篇幅不大,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中心,形式多变,可以是表达方式方面的迁移训练,可以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技能的习得,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重组与改造等。由于其往往是某一方面写作的子技能的操练,写作的门槛低,只需教师适当予以引导与点拨,学生不存在“无米下锅”及“不知炊”的困难。学生乐意为之,易于形成练笔的好习惯,重拾写作的兴趣,由“要我写”转向“我要写”,时间一长,能够形成一系列写作的子技能,为大作文奠定基础,从而打破写作教学的被动局面。

二、随文小练笔训练的类型

课内阅读教学中随文小练笔操作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几种是较有价值的基本的训练类型。

(一)引写式。是指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对课文里的相关内容预先进行练笔 。如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书中关于紫藤萝的插图,并对其进行描写,然后与课文第二、六两段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再进行消化吸收。多次练习,学生自然就学会了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描述、说明其形态样貌。

(二)仿写式。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既有名家的经典,也有优美的时文,它们是骨肉完美融合的整体,对学生写作极具借鉴价值。教师对课文进行写作要素和审美意蕴的点拨,然后鼓励、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仿写,包括对课文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模拟。比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大量的运用,使得语言清新典雅,是学生锤炼语言的好范本。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此加以模仿迁移,写写自己家乡几个季节的景色与感悟,如《寿州的冬天》等。

(三)转换式。是指变换表达方式,包括扩写、缩写及改写等。教材中的古典诗文往往简洁、凝练,有的文段较繁,有的语段表达单调,对此可采用扩写、缩写或是改写。如让学生把较为生动的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改写成平实的说明文,以此来比较、体会生动说明文与平实说明文的不同特点。

(四)逆写式。是指与原文进行相反的求异思维和联想思维的读写训练。例如在学习著名作家莫怀戚先生《散步》一文中,母亲改变主意不再坚持走大路时,设想一下,如果母亲仍然坚持走大路,其故事情节及艺术效果会怎样呢?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去写,然后与原文对照,那么学生的感受与收获会更多一些。

(五)延伸式。引导学生从原文出发,遵循原文的思路,对原文展开合理的想象与推理而进行续写或是对文中留白之处进行补写。比如《孙权劝学》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思考、想象:在接受孙权劝学建议后,吕蒙“乃始就学”的具体情况如何呢?

(六)评析式。或是引导学生对课文某些特色进行评论分析;或是结合课文中的某一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而写出新意。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在游行大典上是那个小孩率先说了实话?为什么那个小孩说了实话,其父还故作遮掩状?现实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大胆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课堂小练笔训练的步骤

课堂小练笔是基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写作训练,是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操作的步骤如下。

(一)分析现状,选定目标。

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看是否具备有利于小练笔实施所需的材料内容;同时要考虑学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了解学生写作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写作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已达到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就既定的单元写作训练目标是否在本课实施进行选择,如果选择在本课进行,还要选定写作技能训练的具体内容。

(二)领悟范文,确定落点。

选定了训练的目标,关键还要对范文,即课文巧切入,进行读写的迁移。因此,这一步是小练笔能够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如果对范文领悟不深,就难以确定读写结合的触点,也就无法有效地确定训练的具体落点。对范文领悟首先就是最直接的感悟,对范文写了什么、目的何在、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进行整体的把握。叶老曾说:“下笔之前……惟有明确地认定了对象,辨明了用意,取材和组材才有依据。”“写了什么”“目的何在”是对范文内容与主题等方面的领悟;“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是对写作艺术特色的领悟,即对范文形式方面的领悟。无论是范文的内容与主题,还是形式方面,可供选择训练的落点很多。训练落点的选择,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对读写这个最佳结合点进行深入地感悟。学生感悟得深,就能明白落点在范文中的表达效果,可供挖掘的东西就多,甚至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使其愈发受益。

(三)点拨示范,口头述说。

选定了训练的落点,教师此时就要对此进行必要的导写,即根据情况或予以知识技能上的阐释、点拨,或予以示范。我们在写作教学中,鲜有老师写“下水作文”的,这种现象务必予以改观。试想一下,学生的向师性是那么的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们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身教”之后可以适当地向学生表述自己写作的过程,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写作感想。此时,学生领悟范文时所悟的理性知识与教师点拨示范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在其大脑中初步碰撞。在学生明确了写作话题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对本次写作的构想。当一位学生口头述说自己的想法时,其他学生就可以得到些许启发。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做是“利用集体思考的方式,使思想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引导出创造性思考的方法。”学生的写作思维被激活,写作思路被打开,特别是那些无话可说的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写作动机自然被引发。

(四)自主表达,随机抽评。

一番口头述说之后,大多学生应该确定好自己写作的内容了,此时可引导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自主书面表达。新课标对初中生明确提出了写作的速度,即“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限时写作有利于学生应对当前的考试。因此,在学生自主表达的环节中一定要严把时间关,一般限制在15分钟左右。自主表达过程,教师切忌拘泥某一点,而应当根据学生的实情,让其选择角度进行表述,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而因材施教。对学生自主书面表达的结果应予以随机抽评,及时反馈。随机抽评有代表性的练笔,可让学生自读,师生共议。点评时面向全体学生,以正面鼓励为主,肯定写作中表现出来的亮点,评出学生写作的激情,让写者与听者都觉得舒服,能欣然接受各种意见。当然,对于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可委婉提出,不可当众予以批评,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写作的信心。这样积极的评价能够真正起到反馈的作用,有利于下一个写作训练环节的展开。

(五)反思练笔,展示优作。

反思练笔是在自主书面表达及评价反馈后,学生对自己的练笔再仔细地审视一番,对其中的立意、布局等写作技能做进一步的认识。反思自己的写作行为,使一些模糊的认识上升到更加理性的认识,在头脑中生成新的写作“图式”。同时还应推选部分优秀的作品,在学生修改充实后并附上教师的点评,以“广义发表”的形式张贴在墙报等宣传栏中,让全班学生共欣赏,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当然,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这一环节一般是放在课末或课余时间来操作的,是对前四个环节的补充和后续,以强化小练笔训练的实效。

猜你喜欢
落点随文领悟
基于空间分层组合设计的火箭落点实时计算模型
多么痛的领悟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美火星轨道器拍到欧洲着陆器落点图像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