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预防复发55例疗效研究

2012-01-29 12:58
中外医疗 2012年36期
关键词:电切术宫腔镜息肉

黄 威

长春市妇产医院,吉林长春130042

子宫内膜息肉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也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和不孕症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与炎症、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及妇女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也不断呈上升趋势,其发生率为23~27%[1],子宫内膜息肉虽为良性子宫内膜病变,但也有一定的恶变性,据临床资料统计,生育年龄患者其恶变率仅为4.18%,但绝经后可增加至10.10%[2]。随着宫腔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可准确、直观、可靠地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定位、活检、刮宫,有效提高了诊治的准确性,Cravello等[3]报道宫腔镜下电切术(TCRP)的成功率约为80%,但其术后复发几率也明显升高,Reslova等[4]研究也表明TCRP术后子宫内膜息肉易复发的高危因素。为探讨其疗效及复发率,该研究收集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55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5例患者均为已婚妇女,其中未育24例,伴有不孕症16例(原发不孕5例,继发不孕 11例),绝经8例,年龄 23~59岁,平均(35.4±2.2)岁,均经B超及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不规则阴道出血31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24例。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不均匀;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表面对有突出的结节,大小不等,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表面光滑。并随机抽取该院同期收治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5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未育17例,伴有不孕症10例(原发不孕3例,继发不孕 7 例),绝经 5 例,年龄平均(32.9±1.2)岁。

1.2 治疗方法

术前均给予血尿常规、凝血、B超、宫腔镜等检查,于月经后3~7 d进行,术前3 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 μg,采用被动式可旋转持续灌流宫腔电切镜,以5%的葡萄糖溶液作为膨宫介质,膨宫液流速150~200 mL/min,膨宫压力17~19 kPa,切割功率60~70 W,电凝功率40 W,在宫腔镜直视下行电切术。

静脉麻醉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术野消毒、铺巾,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将宫腔镜置入宫腔内,明确息肉的数目、位置、大小、根蒂部位,根据患者生育要求进行电切术,钳夹宫颈前唇,以环状电极沿息肉完整切除,切除时不宜过深,尽量保留周围正常内膜,以免引起严重出血甚至子宫穿孔。对有保留生育要求患者只切除内膜功能层,无生育要求者可行息肉切除同时切除内膜功能层、基底层的2~3 mm范围,送检。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3 d。

观察组在术后给予米非司酮10 mg/d,口服,连用3个月。

1.3 随访

术后随访 3个月~1年,于术后 1、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治愈、息肉复发与妊娠情况。

1.4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及疗效

两组手术均为 1 次成功,手术时间(52.6±7.4)min,出血量()85.3±12.1)mL,住院时间(5.4±0.7)h,术后均无感染、子宫穿孔、出血、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随访疗效评价

两组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进行复查,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对照组在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比较中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于术后9个月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共出现6例,复发率为10.9%,对照组于术后6个月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共出现16例,复发率为3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5例患者得以妊娠,占20.8%。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服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12例,减轻剂量后好转,有潮热症状7例。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临床上常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子宫不规则出血为主要表现。由于子宫内膜息肉缺乏典型的症状,临床上多以宫血进行处理,从而导致了误诊、漏诊的发生。资料表明其发病机制与炎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特别是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由于妇女内分泌紊乱、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处于过高的环境[5]。多数学者认为[6],子宫内膜息肉多来自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尤其是内膜基底部,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比例失调,导致内膜呈现过度增生形成息肉,而且有发生恶变性的可能。因此,及时诊断和切除息肉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的重要保证。

宫腔镜技术以其直观、定位准确、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治疗彻底、不影响生育功能等优点逐渐取代了刮宫或子宫切除。特别是对有生育要求患者,可将子宫内膜根蒂部全部完整切除而不影响其余正常子宫内膜[7],使内膜在短期内重新恢复,受精卵容易着床,在有效缓解子宫内膜息肉所产生的症状,降低再次复发几率的同时,增加了受孕率,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较为理想的方法。

子宫内膜息肉是从子宫内膜表面突出的良性结节,米非司酮可有效拮抗受体水平孕激素,抑制及拮抗内膜增值,从而减少内膜血管生成[8],使内膜萎缩、变薄。而且米非司酮可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及释放,连续使用可使小息肉明显萎缩消失,有效预防了息肉的再次复发。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息肉复发时间和复发率中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由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和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轴有一定影响[9],服用米非司酮会引起月经的改变,本组资料结果中,对照组在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比较中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停药后月经周期会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可有效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从而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顾建娟,杨红,尹香花.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28例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4):92-93.

[2] 王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46例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1),240.

[3] 王云.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72-4273.

[4] 宋军玲.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60例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5):85-86.

[5] 韩钦维.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68例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7):120.

[6] 宫血梅.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74-3975.

[7] 张乾,李晓琳,万晓洁,等.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17):1450-1453.

[8] 孟丽,赵肖丽,李芳.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复发的预防[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78-80.

[9] 蔡素琴.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2,40(2):225-226.

猜你喜欢
电切术宫腔镜息肉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宫腔镜术后护理体会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