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层螺旋CT在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价值

2012-01-29 12:58张兴雨
中外医疗 2012年36期
关键词:主动脉弓先天性主动脉

张兴雨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00

主动脉缩窄是指主动脉管腔局限性狭窄或闭锁,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1]多合并如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osus,PDA)、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等畸形,256层螺旋 CT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辐射计量低,在心血管病检查中广泛应用,该研究通过回顾分析该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19例经256层螺旋CT诊断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病例,旨在探讨其在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19例临床症状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行心脏大血管CT成像检查,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个月~42岁,平均6岁。

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检查在256层(Brilliance iCT Philips Healthcare,荷兰)螺旋CT上进行,对于不合作的患者,检查前给予10%水合氯醛0.5~0.7 mL/kg灌肠。采用对比剂跟踪触发技术,感兴趣区设于主肺动脉窗层面的升主动脉内,触发阈值150 HU全部采用前置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参数:管电压80~120 kV,80~400 mAS,准直器128 mm×0.625 mm,螺距 0.12:1,扫描时间约 2~3s。 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左隔下5 cm。注射对比剂为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370 mg I/100 mL),儿童造影剂与生理盐水稀释,比例 80:20~95:5,对比剂用量 0.6~2.0 mL/kg,最多不超过 100 mL。

图像重建:获得原始数据,心率>78 pb,常规以45%R—R间期进行重建,<78pb常规以75%R—R间期进行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间隔0.3 mm。若部分层面由于伪影显示不佳,则选择最佳时像观察。将所得重建数据传至工作站(EBW 4.0),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方法重建。所有诊断由3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完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DSA证实。

2 结果

256 层螺旋诊断CoA19例,与手术或DSA对照均诊断正确。CoA合并畸形36个,CT正确诊断35个,准确率为100%。

19例患者中,单纯CoA患者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 3例,漏诊 1例;动脉导管未闭 16例,动脉瘤1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例。导管前型12例,导管旁型4例,导管后型3例。

3 讨论

3.1 256 层螺旋CT主动脉缩窄成像的扫描技术及后处理技术图像质量是全面显示主动脉及侧枝循环情况的根本保证,而扫描技术是提高图像质量的重要环节。该研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静脉穿刺优选次序为:下肢、右上肢,不选左上肢,避免头臂静脉高浓度造影剂及其产生伪影干扰主动脉及其分支显影,使用人工智能触发(触发阈值设置在150 HU)扫描方法,感兴趣区设在降主动脉左心室腔平面,延迟时间个体化,儿童3s,成人5 s,儿童需要2~3次曝光,成人需4~5次曝光,无需控制心率,明显不同于文献[2-5]。VR图像可直观地显示主动脉、肺动脉及心脏的空间关系,主动脉缩窄的情况及有无动脉导管未闭,尤其是缩窄段较长且迂曲时更体现其优势。MIP图像可完整地显示血管病变,但其客观性不如MPR。MPR可以任意平面显示,观察感兴趣结构的长轴解剖,但测量重要结构及畸形结构(如主动脉缩窄和离断处的直径、间隔缺损的大小等)应在薄层MPR上。CPR用来评价曲面的结构,可以将迂曲走行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全程展示在同一平面中[6]。

3.2 256 层螺旋CT对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

根据主动脉狭窄段与动脉导管的位置关系,通常分为3型:①导管旁型,缩窄段位于导管附着处;②导管后型,缩窄段位于动脉导管开口处远端;③导管前型,缩窄段位于动脉导管开口处的近端或主动脉弓[5],该组导管前型14例,导管旁型3例,导管后型1例,文献报导前两种为成人型多见,该组导管前型占79.2%,有明显差异,可能与病例入选有关,该院医师多选择病情较重病例行256CT检查,且儿童居多。主动脉缩窄的部位、程度、范围、头臂血管和侧枝血管显示的情况与手术一致,诊断准确率为100%。

3.3 病人接受射线剂量明显减低

是64层螺旋CT剂量的30-40%,可以应用于儿童复杂先心检查,缺点是不能测量主动脉缩窄前后的脉压差和血流动力学及血氧含量等方面的信息。近年来MRI、EBCT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但由于设备应用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显示心内外畸形均与64SCT相似,不及256CT,检查费时,且图像空间分辨力不如256CT,在婴幼儿患者中明显受到限制,256SCT作为一种安全、迅速、无创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图像质量好,辐射计量少,诊断准确率高,能够同时显示心脏、大血管畸形,肺部病变等,因此是当今最佳的一种无创性主动脉缩窄的检查方法。

[1] 苏应衡,郭兰敏.实用胸部外科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89-692.

[2] 学静,王洪波,武乐斌,等.多层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72-76.

[3] 喻杰,韩萍,谢明星,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离断和缩窄的初步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8,23(3):271-274.

[4] 刘芳,黄国英,粱雪村,等.主动脉缩窄96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6):1854—1856.

[5] 文利,戴书华,邹利光,等.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离断的电子束CT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13(3):163-166.

[6] 杨志浩,高剑渡,郭 华,等.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弓离断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1,27(2):202-205.

猜你喜欢
主动脉弓先天性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一体单分支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复杂病变
40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动脉弓解剖分析
应用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异常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和畸形特征分析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感染并发症救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