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化青花斗彩瓷的艺术风格及情感内蕴

2012-02-16 04:38陈厚卿
陶瓷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斗彩彩瓷五彩

陈厚卿

(中国陶瓷书画创作基地 南昌市 330000)

青花斗彩是我国传统彩瓷艺术的一朵奇葩,也是成化时期釉上彩艺术的代表。它以精美小巧的造型、艳而不俗的色彩、丰富多彩的题材等艺术特征著称。本文以丰富的斗彩题材蕴含的情感内容为分类手法,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一、青花斗彩瓷源流概说

青花斗彩,最早出现于明宣德年,至明代成化年成熟并达到极盛。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中载录:“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这是最早将斗彩与五彩区分开来的陶瓷文献,在此之前的文献均以五彩统称之。

明宣德朝是单色彩瓷和复色彩瓷发展的黄金阶段,复色彩瓷有青花描金彩、青花釉上红彩、青花五彩等。青花斗彩在宣德朝尚处于初创期,因其工艺颇为复杂(先以釉下青花描绘并以高温烧成,后以釉上彩填彩,并入彩炉低温烘烧。),同时窑工并未能熟练掌握其技法,故传世器稀少且工艺略逊。如明人谷应泰《博物要览》中载有“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

而今世人在提及青花斗彩皆对成化斗彩的经典之作赞不绝口,似乎忽略了创始之源头。事实上,宣德朝窑工第一次将釉下与釉上的绘画材料同饰于一器之上的创新行为,成就了成化斗彩的绝世华美,故此创新之举应显得弥足珍贵了。

二、传统斗彩之艺术特色

成化斗彩以器型精致小巧、色泽艳丽明快、纹饰题材丰富多彩为特色。所谓成化斗彩多小器,以各式小巧的杯、罐、盘、碗、瓶等器型为主,以杯为例,可分为缸杯、莲子杯、铃铛杯和高柄杯四种,缸杯形似微型水缸,是成化时期的创新造型,线条匀和别致,盈手可握,是饮酒之佳器,而以其上绘子母鸡题材最为珍贵,工艺尤为独到精湛,可谓独冠群芳,成为成化瓷型中最成功的器型。

斗彩器物以三至四种彩绘的较为常见,色彩种类奇多,同时色阶丰富。如已故陶瓷史学专家孙瀛州曾这样描绘成化斗彩的色彩:“鲜红艳如血,杏黄闪微红。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透明。差(姹)紫色浓而无光。孔雀蓝色沉,孔雀绿浅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油红色重艳而有光。姜黄色浓光弱。”不同的纹饰搭配以各自谐和淡雅的色彩,体现出成化斗彩瓷匠师们杰出的设色能力。成化斗彩以双线勾勒平涂施彩法,只分浓淡而无阴阳,没有渲染,如绘人物只有单色的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而花朵树叶无阴阳向背之态,山石亦无凹凸之感,这些构成了成化斗彩瓷色彩方面的典型时代特征。

三、斗彩瓷纹饰蕴含的丰富情感内蕴

传统斗彩瓷制作历史悠久,每一件作品可谓是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缩影,具备着丰厚的意义,蕴藉并置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笔者根据其独具特色的瓷绘题材以及艺术品格,经仔细研究及分析,可分出以下情感色彩风格类型:如:温情——反映日常生活场景的纹饰题材;愿望——体现祈愿文化的蕴含美好寓意的象征图形,珍贵典雅——其精细的官窑绘画风格传承了南宋院体画派一脉。

1、反映充满温情的日常生活场景纹饰

传统的斗彩瓷以小型器物为主,于其上表现富有生活气息和自然景观的题材相当丰富,如子母鸡、串枝葡萄纹、花草蛱蝶纹、鸳鸯牡丹纹、婴童嬉戏图、桑葚瓜果等。这些清新淡雅的纹饰搭配缤纷多彩的斗彩色调,显得温馨而浪漫,充满了盎然的生机。如鸡缸杯上的鸡群,公鸡仰首阔步于前方,母鸡引领着三只小鸡正低头啄食,周围的小鸡争相嬉闹,以花草山石衬托,显得谐调详和,此情此景令观者心生暖意。

2、体现祈愿文化、蕴含美好寓意的象征图形

传统斗彩瓷中,有大量体现了祈愿文化心理的纹饰图案,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这些纹饰包含以图案形式出现的花卉题材,如缠枝花卉、鸳鸯莲花、团花等,以写实花卉为基础图形,采取二方连续和团花为表现方式,不仅符合形式美法则,同时具有吉祥的寓意,如二方连续的缠枝莲,寓意绵延万代、生生不息。而以团花为构图形式的寓意为和谐、团圆、圆满等,承载着传统中国对圆形图案的美好期许。以人们想象出来的虚拟物象,如龙(火珠云龙、翼龙、螭龙、香草龙)、凤、海兽海怪纹、天马、飞象等纹样为表现题材,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如火珠云龙,两条游龙穿梭于云雾之间,互相戏逐火珠,龙珠即传说中的夜明珠,可避火水,故此图案有天下吉祥,和平安泰的征兆。

除此之外,传统斗彩瓷中有一部分宗教题材的纹饰,如宝相花、八宝纹、莲托梵文、莲托八吉祥等。例如八宝纹,以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为象征图形排列组合,这些佛教文化题材的纹饰起源于很早,在传统青花斗彩瓷中使用广泛。

3、传承了南宋院派、珍贵典雅的斗彩小景图。

在斗彩瓷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深受当时浙派的南宋院体风格的影响。据史料记载,成化帝性格文弱,对于国家政治并未有过大作为,但其热爱工艺美术,精通于绘画却成为世间美谈。故在成化帝倡导及推助下,明代宫廷院画的花鸟、山水、人物等画科均呈现蓬勃发展景象。同时明宪宗对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陶瓷产品报以相当的热情,遣使宫廷画匠定制精美的纹饰。而最能体现宫廷院派之风的是斗彩花鸟小景和高士图等,它们的构图不拘于传统图案化的形式,而艺术造诣与绘画手法颇具宫廷院画的神韵。如成化斗彩三秋杯,在杯体外绘以秋天的乡野小景,山石之上长着兰草与野花,蜜蜂和蝴蝶绕行于其间,画面生动而自然,充满了令人向往的野情野趣。这些与前朝彩瓷中难得一见的图景,充分反映了官窑瓷绘艺术性的进一步跨越。

猜你喜欢
斗彩彩瓷五彩
斗彩
五彩的秋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邹幸 陶瓷艺术
快编五彩绳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千古“贵”瓷 争奇斗艳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
王淑凝·作品欣赏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