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教育体制≠反智

2012-02-23 12:26
环球时报 2012-02-23
关键词:教育体制易中天电子游戏

郭宇宽

我家有不少童话书,其中有一个匹诺曹的故事,儿子特别爱听。这个著名的欧洲童话,讲一个木匠做了一个名叫匹诺曹的小木偶,匹诺曹被仙女赐予生命,老木匠膝下无子,就把他当成儿子,含辛茹苦地供他上学。不过,小木偶很贪玩,被不怀好心的坏人蛊惑荒废了学业,和一些不爱读书的小伙伴被坏人变成小毛驴,受尽劳役虐待,经过一系列磨难才认识到父亲对他的教育是对的,最终和父亲团聚。

这个欧洲故事里传达的思想非常保守,和中国的教育传统“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非常相同。今年70岁的父亲就对此非常感慨,他在小时候也看过匹诺曹的童话,但是到了上世纪50年代,匹诺曹的童话在中国大陆就再也读不到了。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利用大家对当时教育体制的不满,大力宣传张铁生那样的白卷考生,号召青年人不要读书,读书无用。可见,匹诺曹的故事是和我们当时所倡导的意识形态相反的。

匹诺曹的童话故事让我想起了最近围绕韩寒的争议。大家都知道韩寒没有顺利完成学业,7门功课不及格,甚至连语文都不及格。人生有很多选择,我们不应因此对他有过多苛责,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把不读书视为光荣的事情。

有一些包括我很尊敬的学者,像易中天先生,对教育体制也有诸多不满,这种不满我很理解和支持。他从韩寒身上找到了可以借题发挥的东西,韩寒不爱读书,平时整天喜欢打电子游戏等等,但他可以写小说,有高产的著作,这也许说明韩寒是天才。易中天先生和一些知识分子朋友,还进一步发挥,认为韩寒之所以了不起,就是因为他不读书、他不受教育,而很多读书受教育的人脑子就坏掉了。

在我看来,这样的宣传就矫枉过正。尽管我对中国今天教育体制的不满毫不逊于易中天先生,但我更加意识到任何时代的教育都不完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社会对教育体制的不满从未停止,我们当然希望教育的过程可以让人变得更快乐,但读书怎么也不会比玩电子游戏更快乐。我见过欧美的父母,有时候也会抱怨学校教育不善于激发孩子的兴趣,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地倡导一种观念:读书没用、教育没用,不读书不受教育的人才是英雄。这样的宣传,既是一种捧杀,也是在塑造扭曲的公共形象,而这种公共形象对社会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导向。

我们应当警惕批评体制的“反制”发展到“反智”的地步。在眼下的中国,匹诺曹的故事是格外有利于世道人心的。▲(作者是长策智库研究员)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易中天电子游戏
严宽有度促合力
音频设计在电子游戏中的发展与使用研究
电子游戏的利VS弊
青少年应如何对待电子游戏
不务正业与不务专业
内置电子游戏的运动鞋
朋友当如是
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不识易中天
易中天 要想伟大复兴 必先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