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和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2-02-24 07:46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肌红蛋白肌酸激酶骨骼肌

宋 艳

(河南省中医院 心血管病二区,河南 郑州 450002)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早期的准确诊断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如何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率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此,为研究和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笔者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入院治疗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相关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入院治疗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对患者的相关检测数据进行采集,采集的指标数据主要有CK和CK-MB数值,并对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作了注明。同时选取67例健康人群作为非急性心肌梗死组(非AMI组)进行相关的比较研究。

1.2 检测指标

主要是针对CK和CK-MB指标进行检测,所应用的生化分析仪为OLYM-PUS AU5421。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数据均采用(x-±s)表示,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的一般资料比较

AMI组和非AMI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病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发现,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CK、CK-MB的回归分析结果比较

CK、CK-MB的回归分析结果比较发现,CKMB的标化预计值大于CK的标化预计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面CK-MB的价值更高,见表2。

表2 CK、CK-MB的回归分析结果

2.3 两组CK、CK-MB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两组CK、CK-MB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发现,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CKMB优于CK,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CK、CK-MB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3 讨论

作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代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临床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医疗卫生和南美洲心脏病诊断学会都将CK、CK—MB和Mb的检测结果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条件。

作为患者发病时较早出现的两种酶—CK和CK—MB,它们在心肌中的含量水平均较高。尤其是对于CK—MB来说,它的含量水平可能会占到心肌酶的20%左右。而心肌酶,由于存在于骨骼肌和胃肠道之中,因此,不能简单的仅仅依靠单一指标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还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有关学者曾经提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权威标准是CK—MB。这一个观点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证实和支持。CK—MB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研究证实: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CK—MB水平在发病后4~8 h开始升高时,同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肌CK—MB的最高峰值大致出现在患者发病后的24 h。此后,CK—MB的水平将逐渐降低,并趋于正常,这个时间大致是2~3 d左右。

在排除了骨骼肌损伤可能的前提下,CK—MB对心肌损伤诊断具有一定d的特异性。这是因为人体骨骼肌中绝大部分的CK—MB是动态变化的,损伤因子、强烈运动等原因都会导致CK—MB水平的不断增高。因此,CK—MB并非完全对心肌特异,且CK—MB不升高不能排除微小心肌损伤的可能。

肌红蛋白作为首个应用于临床诊断心肌损伤的非酶类蛋白,它存在于人体的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它是低分子氧合血红蛋白。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观念点。肌红蛋白出现在患者血液循环中的时间为患者心肌损伤后的1~2 h之内,同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肌红蛋白的最高峰值大致出现在患者心肌损伤后的6~7 h。此后,肌红蛋白水平将逐渐降低,并趋于正常,这个时间大致是24 h左右。

肌红蛋白升高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心肌损伤的患者血液中,相关研究发现,在骨骼肌疾病和肾功能障碍患者身上也有肌红蛋白升高现象发生,说明肌红蛋白并不是检验心肌损伤的一种特异性标志物。但是由于其灵敏度较高的缘故,还是可以在阴性诊断的过程中应用。

[1]Aguilar D,Solomon S.D,Koφber L.等.新近诊断及先前已知的糖尿病和急性心肌梗死后1年结局:缬沙坦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试验[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3(15):25.

[2]Zhang Yingjian,Ho Fung,Liu Shaohui et al.Rapid bedside cardiac troponin I,myoglobin,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ombined detection in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07,12(2):45.

[3]张书霞,郝润英,李雪政,姚海针.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钠尿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6):2464.

[4]陈荣健,赖兆新,卢焕兴.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快速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1):941.

[5]曾 蕾,罗远标,陈爱清等.血液透析五年以上成人永久性血管通路患者生存质量与血流量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07):613.

[6]赵晓辉,赵桂芝,杨光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03):83.

[7]刘怀平,孙会印,丁 贤.应用临床诊断性能曲线评价c Tn T、CKMB、MYO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03):312.

[8]彭建业,张 玲,尹 凯,等.AT1R基因A1166C的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心脏杂志.2011,23(05):613.

[9]张明星,武维恒,陈兴军等.联合检测白介素1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01):67.

猜你喜欢
肌红蛋白肌酸激酶骨骼肌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巨噬细胞在骨骼肌损伤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牛排“血水”不是血
运动与骨骼肌的重构研究
牛排“血水”不是血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低氧运动对SD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与LPO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