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12-02-24 07:46刘艳龙刘铁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白蛋白

刘艳龙,刘铁莲

(1.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 儿科,北京 102488;2.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儿科,北京 102401)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选择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黄疸程度判别指标,为患儿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对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早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87例,女性63例,孕周34.5~41.5周,平均(38.4±1.9)周,剖宫产69例,顺产81例,其中早产儿7例,足月儿143例;出生时间1.0~6.5 d,平均(3.9±1.2)d;程度:中度患儿104例,重度患儿46例(包括发展至核黄疸的15例);病因:感染性黄疸33例,溶血性黄疸65例,阻塞性黄疸35例,其他17例。在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本研究。

1.2 方法 将所有患儿根据中度、重度之分进行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检测,并将结果根据病因将各项检测项目进行分类及数据分析。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分别采用由上海丽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人血清白蛋白(HSA)ELISA试剂盒、血清总胆红素检测试剂盒、人β2微球蛋白(BMG/β2-MG)ELISA 试剂盒等进行检测,生化仪则选用东芝40F生化仪。均严格按照检测方法进行操作,并尽量降低人为及其他方面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统计所得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的数据根据分类进行比较,并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和不同病因进行比较,软件包选用SPSS 14.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处理,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严重程度患儿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

将本组中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的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发现,重度患儿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中度患儿,而重度患儿中发展至核黄疸患儿的检测值则高于未发生核黄疸的患儿,经比较,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严重程度患儿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

2.2 不同病因患儿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

将患儿根据其发病病因进行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主要根据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及其他病因进行分类比较发现,感染性黄疸明显高于其他病因引起的黄疸,而溶血性黄疸则高于阻塞性黄疸及其他病因引起的黄疸,经比较,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不同病因患儿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

2.3 感染性黄疸不同感染源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

将33例感染性黄疸根据感染病原体进行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发现,EB病毒、弓形体感染的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分类,经比较,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 不同感染患者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生理性黄疸一般于7~10 d左右消退,但对于病理性黄疸则应引起重视,给予相应的治疗,早期了解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及发展转归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3,4]。因此,找到较佳的诊断模式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非常重要。其中此类患者机体中多种血清因子对于疾病的反应较佳[5,6],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是临床中研究较多的项目之一,且临床基本得到肯定[7,8]。

本研究发现,随着患儿黄疸程度的加重,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也越高;不同病因导致的黄疸所表现出来的上述指标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感染性黄疸患儿的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原因黄疸患儿,说明上述指标对了解感染性黄疸的感染病原体也有一定的价值,应对此类患者进一步引起重视。另外,疾病的治疗不可忽视,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因、严重程度等进行用药治疗,药物包括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妈咪爱、茵栀黄、肝泰乐等,在对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后,可以针对性用药[9,10]。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β2微球蛋白水平的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有较高的价值,值得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

[1]成登菊.实行早期干预防治新生儿黄疸的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927.

[2]张远枝.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11,26(18):1634.

[3]Ignace-Girerd S,Bouffard J,Du Besset AC,et al.Reversible ileitis secondary to high 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adult kidney transplant patient treated for acute humoral rejection[J].Transpl Int,2011,24(12):e111.

[4]冯罗华,吴 晔.血、尿β2-MG对新生儿黄疸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J].江苏医药,2009,35(1):113.

[5]吴 晔,冯罗华,朱怀芳.新生儿黄疸时血尿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2):5004.

[6]Clinical Research Collaborative Group of Yinzhihuang Oral Solution.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Yinzhihuang oral solu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indirect hyperbilirubinemia in term newborn infants[J].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1,49(9):663.

[7]林甲进,张 瑛.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7):1082.

[8]黎 平.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1,40(7):685.

[9]唐新玉,丁 雄.蓝光辅助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钠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14):110.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白蛋白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