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孩子们自己的王国

2012-02-27 09:12陶珂唐胜天
艺术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建筑环境幼儿园设计

陶珂 唐胜天

摘要:最近由于一项幼儿园建筑环境装饰工程需要,笔者对广州、深圳、顺德及南宁四个城市的幼儿园环境设计展开了近一个月的考察,结果出乎意料——考察到的十来所幼儿园建筑环设计中,关于境识别系统的设计状况十分不尽如人意。文章通过对所考察幼儿园存在的此类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表述,并尝试提出改进方法,试图通过一点浅薄探析,引起设计界的关注和相关深度研究的开展,让这一研究尚处空白,但对于人类心智发展至关重要阶段的建筑环境设计领域尽快发展起来。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环境;识别系统;设计

幼儿园本来不就是孩子们自己的王国嘛,这和指指路认认方向的识别系统有什么关系?别急别急,这识别系统可不仅仅是指指路认认方向那么简单,在幼儿园中它可有大用处。首先让我们从幼儿园环境中的识别系统和建立识别系统的重要性说起。

1幼儿园中识别系统建立的重要性

幼儿园识别系统服务的对象是复杂的。首先,幼儿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2至6岁的孩子,由于这一特定人群认知能力的特殊性——对成人世界惯常的文字标识无法识别,且注意力极低,以挂牌等惯常形式出现的识别系统并不适合于他们,有效的识别系统的建立则需借助整个空间环境提供的识别信息进行表达——即通过空间中的装饰元素,包括图形、色彩、材料等等进行信息搭建。但与此同时,幼儿园中亦有成人,如教师、服务人员、家长,识别系统亦需以大家惯常见到的形式为其服务。对于成人来说,识别系统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而对于幼儿园最重要的服务群体孩子来说,识别系统是否也只是指指路认认教室那么简单?答案是否定的。1999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使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是幼儿健康目标的第一点。如何能使孩子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适应这里的生活,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研究人员也给出了多方面的解决方法。其中有关环境科学方面,相关研究则涉及到环境心理学当中“领域性”这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建立自己的领域性是人类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到各国边界争端,小到学生在公共教室放一本书占座位等行为都是它的体现。研究证明,领域性对人们环境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安定感的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者(Tachibana2002)做过一个调查,观察老人入住护理院后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调查选择了3位老人作个案分析,跟踪比较了他们搬入4个月时和15个月时对新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一些行为。调查发现,3位老人通过个性化的布置过程(将旧家具物品搬入新居、养鱼、放置人造花、改变房间布局)建立领域感,进而达到对环境的认同和归属感的形成。另有研究者(Paluck&Esser)以低能儿童为被试,考察了17名康复中心的男童。在为期10周的观察中发现,建立领域使打架、戏闹和不守纪律的行为明显减少,儿童在生活中受到了某些行为约束[1]。这个研究表明,领域行为的确有利于安定感的建立。可见,领域性的建立对孩子适应新环境很有帮助。而幼儿园环境中易于幼儿认知的识别系统是帮助孩子们建议领域性的重要手段,孩子们需要获取识别系统的信息认知环境进而产生熟悉和安全感,才能达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的目标。

2混乱的识别系统设计现状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下幼儿园环境中识别系统设计现状。从视觉识别系统的设置理论上来说建筑环境的识别系统应包括“外部建筑环境”和“内部建筑环境”两个要素,我们分别进行考察。

从外部环境来说,这些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幼儿园,往往隐没于大片的水泥森林中,经常问了好久才终于找到眼前那些外观普通得无可描述的建筑群;主体建筑本身往往是最常見到的“教学大楼”——方方正正的现代主义样式的功能性建筑。只有大门上的挂牌算是对幼儿园身份的一个明确说明——一种只适合于成人的识别系统设置。倒是有不少的幼儿园将主入口做成了城堡、动物等形象,外墙上也装饰卡通题材的壁画,采访得知园方欲以此增加建筑群的“童趣感”。走进幼儿园,这是一个儿童与老师共同营造的幼儿世界,到处都帖有孩子们自己的画作和教师们制作的装饰物。据了解,由于幼儿教育观念的更新,环境设置逐步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是幼儿和教师更多参与环境布置的主要原因。而除此之外,教学楼内部的情况让人失望: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学楼内空间中,一人高的磁砖墙裙是唯一的装饰元素。老师们告诉笔者,这些磁砖墙裙是因为方便每月更换教学内容所需的装饰物而贴的——可以看到,这种营造幼儿园氛围的装饰物是由老师和孩子们自己创造的。当然,也有少数幼儿园做了一些空间装饰的整体设计,如统一装饰了门和墙裙,请设计人员在旧建筑墙面上拼帖彩色磁片画或绘制丙烯壁画,经采访相关负责人士我们再次听到“童趣”二字。据了解,中国各个城市现在都有一类公司,专职于幼儿园建筑的装饰、翻新工程,常用手法多为以上几种。与此相对的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参观的所有幼儿园中都有较为完整的文字类型的标识系统,从大门口写有幼儿园名称的挂牌到各个班级和洗手间等辅助空间的标牌,标识系统是园内主要的和较有效的空间识别信息传播源。但大多数幼儿园的挂牌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挂牌都装饰有卡通图案,文字也多造型童趣;另一个就是很多挂牌的挂放位置低于成人视线,想来目的应该是照顾到孩子们的视线高度。

从以上的描述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幼儿园中适合孩子们的识别系统缺失,而适合于成人的识别系统则相对完整。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幼儿园其实也在试图增加环境中的装饰,但却是以“美化环境和增加童趣”为目的,这是否正确呢?

3问题的深化

首先,适合孩子的识别系统缺失肯定是不对的,那么以“增加童趣”为目的进行空间美化又有何错呢?从大方面上来说,增加幼儿园的“童趣”感,的确是创造幼儿园这个大空间与社会其他环境区别的识别信息,能给予孩子们“这是你们的王国”的信息。但幼儿园空间其实复杂得多,如此简单的识别信息设置远未能满足孩子们对环境识别认知进而创建领域性的要求。根据奥特曼和切莫斯(Altmant&Chemers1984)的分类体系,领域可分为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3种类型[2]。

(1)首属领域(primaryterritories)指由个人或首属群体,即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拥有或专用,且对他们的生活而言是重要、基本和必不可少的。幼儿园中教室及本班所属的辅助空间,如洗手间、杂物间、卧室对幼儿来说属于首属领域;如果将幼儿园放入成人大环境来说,幼儿园建筑本身又成为首属领域。作为首属领域,这些空间的环境装饰应体现出强烈的环境信息,所谓强烈即形象鲜明,易于认知、记忆,体现出这一组空间的独特性。因为这类领域对其占有者而言在心理上极其重要,受到占有者完全而明确的控制,与之融为一体,是领域性建立的关键;

(2)次级领域(secondaryterritories)相对于首属领域来说,拥有者对次级领域的控制权要弱,但它对拥有者来说仍具有明显的价值。如班级窗前的走廊、门前的过道即为次级领域。这一领域的环境识别信息同样较首属领域弱,但必须信息明确,不能含糊;

(3)公共领域(publicterritories)对所有人开放的地方,只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即可进入使用。如幼儿园中的公共走廊、院子。这类空间的环境识别信息最弱,基本只为体现幼儿园空间的功能、性质而设。

可以看到,不同的领域在拥有者心中所占位置不同,位置越是重要,所需的环境识别信息越强。如此看来,单纯以增加“童趣”为目的进行空间装饰设置,是对幼儿园空间识别系统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的体现,远远无法满足实际生活当中的需求。

4问题的解决方法——识别信息分层

那么,针对如此复杂的幼儿园环境识别系统,我们应如何设置方才合理?笔者尝试提出识别信息分层的观念:

4.1根据受众不同的识别信息分层

幼儿园是一个处于成人世界中的幼儿王国。它的特殊性就在于是一个在成人掌控下的儿童世界,而不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成人世界之外的空间,它不能完全将成人受众抛开,因为它隶属于成人世界,成人也是它的使用者之一。这就必然出现了第一类信息分层,这类空间中需要有两层分别服务于幼儿和成人的识别信息同时独立地存在。

4.2根据信息强弱的识别信息分层

这一类信息分层是指园内各空间识别信息强弱的分层。通过上一节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领域在拥有者心中所占位置不同,位置越是重要,所需的环境识别信息越强。所以,幼儿园中的环境识别信息应有所侧重,通过各级领域环境信息强弱的区别,增强幼儿的领域感,有利于他们在新环境中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安定感的尽快建立。

4.3根据信息传播目的的识别信息分层

这一信息分层是因为如前所述,由于近年幼儿教育理念的转变,使教师和幼儿更多地参与到环境装饰的制作中来,进而造成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就是:认为幼儿园的装饰就是应该由教师和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只要在网上搜索有关“幼儿园装饰”的词条或在书店找关于幼儿园装饰的书籍,你会发现结果全都是关于幼儿教师如何布置教室环境的内容,这一现象是很有代表性的。的确,空间装饰都会传达出环境的识别信息,似乎教师们所做的与本文所述的空间装饰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教师制作的裝饰物旨在教学,是以体现教学内容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虽然它也是空间装饰,但它的设计目的不是为了环境识别且经常性变更,所以对环境空间的识别信息传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所以,在这些有教学功能的空间内,如教室、走廊,识别信息应分为两层:

1)以体现环境识别性为目的的空间装饰,传达出利于认知空间的非语言环境识别信息。这一层信息相对较固定,由设计师根据空间环境的特征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特点进行设置。2)以教学为目的,与当时课程息息相关的空间装饰,这类装饰主要是为教学服务,随课程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由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自行制作更换。但它也能够对非语言环境识别信息起到辅助作用,增加环境的丰富性,体现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幼儿的参与。

运用以上三种方式将幼儿园内的环境识别信息进行详细的剖析分层,再着手设计,可以使空间中两种信息系统各司其责,分工明确,有针对性地面向不同的信息受众群,使信息传播更为准确、有效。

5总结

追溯幼儿园的历史,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RobertOwen)于1816年在苏格兰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起,至今不到200年[3]。而幼儿园在中国的历史更短,从第一间开设于清朝光绪29年(1903)的湖北幼稚园[4]开始,当中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战火和动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中国的幼儿园建设才真正逐渐步入正轨[5]。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研究均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从环境设计领域来看研究开展的情况与之极不相符,急待拓展加强。希望本文一点拙见能够如砖引玉,让设计界关注这一冷门领域,建造孩子们自己的王国方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徐磊青,杨公侠编著.环境心理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I.Altman,M.Chemer著.文化与环境[M].骆林生,王静,译.东方出版社,1991.

[3][4]杜成宪,王伦信著.中国幼儿教育史[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王伟瀛.百年中国幼儿园[N].生活时报,2002-7-2.

猜你喜欢
建筑环境幼儿园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爱“上”幼儿园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蜀河古镇的美学探究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