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调查

2012-02-28 07:47欧善生邓玲姣苏桂花谢恩倍覃连红黄雪兰石化玉陈彩贤王小欣
植物保护 2012年1期
关键词:科学出版社银花蓟马

欧善生, 邓玲姣, 苏桂花*, 谢恩倍, 覃连红, 简 峰,黄雪兰, 石化玉, 陈彩贤, 王小欣

(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7; 2.广西忻城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来宾 546200)

山银花包括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 a macr 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hypogl auca Miq.)、华南忍冬(L.conf usa DC.)或黄褐毛忍冬(L.f ul 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是我国中药材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人工种植山银花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在山银花的栽培中常受到病虫危害,严重影响山银花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掌握山银花病虫害及病虫天敌种类,是做好山银花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据姚银花报道,危害山银花的病虫主要有40种,其中害虫33种,病害7种[1]。

忻城县是广西山银花的主要产区,2000年以来当地农民不断扩大种植面积,2010年人工种植山银花的面积已超过6 670 h m2,当地各乡镇主要栽培种类是毛花柱忍冬、红腺忍冬和华南忍冬。至2010年,大部分植株树龄已达10年,山银花生长地带的各种生物群落逐渐建立。有关广西山银花栽培生产技术研究进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措施等均已有报道[2-3],但对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的调查研究甚少,为弄清当地山银花病虫及其天敌种类,2008年-2010年进行了本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范围与方法

2008年-2010年调查了广西忻城县北更乡、遂意乡和城关镇等山银花主产区的山银花病虫及其天敌的发生、危害情况。根据当地山银花害虫发生季节,分次选择适当的时期,以普查方式采用网捕、手采、铺膜击落、笼罩、搜索、灯诱等方法,采集虫害标本,尽量采集幼虫带回实验室进行人工饲养,观察其生活史。对其中为害较严重、分布较广的害虫进行形态特征、生活史观察和发生规律的研究。另外将采集到的昆虫标本进行分类处理。对体形较大的成虫,制成针插标本;对较小的各类昆虫和螨类制成浸制标本,长期保存备查。对新鲜病害材料进行拍照记录,并制成干制标本长期保存;对其中危害较严重、分布较广的病害进行病原菌鉴定、发生规律及侵染循环的研究。对各种病害和体形较小的昆虫和螨类采集标本回室内镜检病原物、小型昆虫和螨类的形态特征,最后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进行核对、鉴定,并进行分类统计。同时还查阅了忻城县山银花各产区历年积累的山银花病虫及其天敌资料档案、有关文献和前人的科研成果[4-29]。

1.2 调查记录

记录每种病虫的危害部位及其危害程度。危害程度采用田间病虫发生实地估测法,并以如下符号表示:“+”表示该病或虫零星发生,对山银花生产影响不大;“++”表示较普遍发生危害,对山银花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表示发生较严重,对山银花生产和产量影响较大;“++++”表示发生严重,对山银花生产影响大。

对于山银花病害或害虫的天敌昆虫,发生程度也是采用实地估测法,以如下符号表示发生程度:“+”表示该天敌昆虫为零星发生;“++”表示该天敌昆虫中等程度发生;“+++”表示该天敌昆虫发生较多;“++++”表示该天敌昆虫发生多。

1.3 标本鉴定和编录

病虫标本鉴定到种,若暂无法鉴定到种,则先鉴定到科,或目,并作归类编号,以示采集所得的种类数。在普查过程中采集到害虫的幼虫或蛹,若尚未识别其种名,则带回室内饲养,以获成虫标本进一步鉴定。调查记录每种天敌昆虫的取食对象,未识别其取食对象的天敌昆虫采回室内,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后,人工移接多种害虫或病菌饲养,以明确其取食的病虫种类。

将山银花病虫及其天敌昆虫鉴定到种的种类归入名录,归类整理当地山银花各种病、虫及病虫天敌所属分类地位:病害或害虫名称、为害虫态、为害部位或发病部位、危害程度和分布区域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银花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

经过3年对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的多次普查,初步明确当地山银花的主要病虫害有46种,其中害虫35种(表1),病害11种(表2),天敌昆虫28种,其中主要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有24种,寄生性天敌2种,取食白粉菌的瓢虫有2种(表3),对山银花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病虫有:胡萝卜微管蚜、花蓟马、棉露尾甲和白粉病,食虫瓢虫类和小花蝽分别为山银花蚜虫和蓟马的天敌昆虫优势种群。

表1 广西忻城县山银花主要害虫名录

续表1

表2 广西忻城县山银花主要病害名录

表3 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害天敌名录

续表3

2.2 几种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2.2.1 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 aclei (Takahashi)]

为害山银花的蚜虫主要有胡萝卜微管蚜(图1),属于同翅目蚜科。其中有翅孤雌蚜:体长1.6 mm,黄绿色,体表被有薄层白色粉,触角第3节很长,翅脉正常,腹管无缘突,尾片有毛6~8根,其他特征与无翅蚜相似。无翅孤雌蚜:体长2.1 mm,黄绿色或土黄色,体表被有薄层白粉。触角上有瓦纹,各节有短尖毛。腹管短而弯曲,无瓦纹。尾片圆锥形,中部不收缩,有微刺状瓦纹,上有细长曲毛6~7根。均以成蚜和若蚜群集于山银花植株的嫩梢、嫩叶背面和花蕾表面吸取汁液,使嫩芽、嫩叶变厚、失绿,叶片向背面卷缩呈拳状,卷叶中常有若虫蜕皮的碎片。植株幼苗期受害后,生长缓慢、矮化。成株期受害后,叶片卷缩发黄,花蕾受害后,造成畸形,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并且该蚜虫在为害过程中分泌蜜露,导致叶片和花蕾表面发生煤烟病,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在广西忻城县,胡萝卜微管蚜每年发生10~12代,3-5月为害最为严重。在春季降雨频繁的年份发生相对较轻。

防治方法:①胡萝卜微管蚜有翅蚜迁入之前,挂放黄色粘虫板(50 c m×40 c m/板),平均每667 m2挂放6块,其最佳悬挂高度为高于山银花植株顶梢20~30 c m,这样高度诱杀有翅蚜效果好;②保护利用当地自然天敌昆虫如双带盘瓢虫、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和草蛉等,适时移放蚜虫的捕食性天敌,充分发挥上述天敌捕食蚜虫的作用;③在若蚜发生高峰期,交替使用各种无公害农药防治,可选用0.36%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1%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和1%苦皮藤素乳油2 000倍液等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胡萝卜微管蚜。

图1 胡萝卜微管蚜形态特征图

2.2.2 花蓟马(Fr ankliniell a sp.)

为害山银花的蓟马主要是花蓟马,属于缨翅目、蓟马科、蓟马属。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 mm。雌虫淡褐色至褐色,雄虫乳白色至白色。触角8节,第7与第8节短小,第5节基部黄色,其余各节灰色。前胸背板前缘长鬃4根,后缘长鬃6根。前翅上脉鬃19~22根,下脉鬃14~16根,均匀排列。卵长约0.29 mm,侧面呈肾形,一端较方,且有卵帽。末龄若虫体长1.2~1.6 mm,橘黄色。触角7节,第4节膨大。形态特征见图2。花蓟马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嫩叶背面、嫩芽和花蕾表面锉吸汁液,白天主要转移到花的子房处为害并藏匿。开花以后,可明显观察到花蓟马成虫、若虫锉吸花丝、花柱、花蕊和子房内的汁液,导致花提早凋谢,严重影响山银花的产量和质量。该虫在广西忻城县1年发生10多代,主要以成虫越冬。成虫有趋花性,卵一般产在花瓣上。卵期、若虫期均约10 d,2龄若虫后期或3龄若虫期入土化蛹,蛹期2~3 d。温度高,雨量少,花蓟马发生重。当地山银花每年于春花期、秋花期受害较重。

防治方法:①在山银花春季花蕾出现之前,挂放蓝色粘虫板(50 c m×40 c m/板),平均每667 m2设6块粘板,为了更好地诱杀花蓟马,粘虫蓝板的悬挂高度应高于山银花植株顶梢10~20 c m;②保护利用当地自然天敌如小花蝽、尼氏钝绥螨等,适时移放花蓟马的捕食性天敌,充分发挥天敌昆虫和捕食螨捕食花蓟马的作用;③在花蓟马若虫发生高峰期,交替轮换使用各种无公害农药防治,因花蓟马和蚜虫均是吸汁类害虫,故防治花蓟马的药剂可参照防治蚜虫所用的药剂。

图2 花蓟马形态特征图

2.2.3 棉露尾甲(Haptoncus l uteol us Erichson)

为害山银花的鞘翅目害虫主要是棉露尾甲,属鞘翅目露尾甲科。其幼虫体长约3 mm,灰黄色,各节背中央灰暗色,腹末背面具有小突起。形态特征见图3。蛹黄褐色,复眼黑色,腹末具有2根短尾刺。成虫体长约6 mm,黄褐色,布满小刻点;复眼黑色。触角球杆状。前胸平宽。鞘翅近长方形,端边平截。以成虫、幼虫栖息在花瓣间,取食花粉、花蕊、子房、花瓣。影响山银花的开花,受害花瓣提前凋萎,降低山银花的产量和质量。该虫每年在4-5月和8-9月发生较严重,高峰期每朵花中最多可见5头。成虫产卵于花朵中,幼虫老熟时,在寄主落叶堆中化蛹。成虫行动缓慢,除晴天中午偶有飞翔外,一般不活动。遇惊扰,出现假死现象。

防治方法:①根据该虫有假死性,可在清晨或阴天在树冠下方铺放聚乙烯薄膜,人工振落并捕捉成虫同时人工摘除被害严重的花集中烧毁;②保护和利用其天敌;③挂放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④配制糖、醋、酒药液诱杀成虫;⑤在棉露尾甲发生高峰期即8-9月间,喷施1%苦参碱水剂1 500倍液或1%苦皮藤素乳油2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等药剂进行化学防治。

图3 棉露尾甲成虫

2.2.4 白粉病[Microsphaer a lonicer ae(Wint.)]

白粉病是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门叉丝壳属,闭囊壳外附属丝为叉丝状,囊内有多个子囊,子囊内有6~8个近圆形子囊孢子,无性阶段为粉孢属,分生孢子椭圆形,多个孢子串生。山银花植株的叶片、嫩梢、花蕾、花柄和花瓣都易发病。叶片初发病时出现褪绿淡黄色斑,病斑正面和背面均可出现白色粉状物。局部发病的叶片,病叶卷曲。天气晴朗,病斑逐渐扩大至全叶发病,发病后期病叶黄化,脱落。幼嫩枝梢染病后表面也覆有白色粉状物,病梢卷曲畸形;花蕾、花柄和花瓣感病后,表面也被满白色粉状物,弯曲、畸形,严重影响山银花的产量和质量。叶片和花蕾发生白粉病症状见图4。该病在凉爽或温暖干燥的气候下发生普遍且严重,在空气相对湿度低、植物表面无水膜存在时它们的孢子也能够释放、萌发而引起侵染。一旦开始侵染,不管空气湿度如何,病菌均可在山银花植株叶片背面继续不断扩展。该病在田间再次侵染依靠气流传播。当地山银花植株每年除12月和翌年1月发病较少外,其余各月均可见病株。

防治方法:①加强肥水管理,改善通透性,促使树势旺盛。②剪除重病枝叶,并销毁。③在山银花春季花芽萌动前,巡视山银花园,一旦发现白粉病发生初期,可选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1 500倍液或32%乙嘧酚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或37%烯肟菌酯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5%丙环唑水乳剂1 200倍液等药剂对病株喷雾。应交替使用上述药剂,每隔5~7 d喷药1次,共2~3次。

图4 山银花白粉病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在广西忻城县,目前山银花主要害虫有35种,病害有11种,天敌昆虫28种,其中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有24种,寄生性天敌2种,取食白粉菌的瓢虫2种,瓢虫类、小花蝽分别是蚜虫和花蓟马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虽然当地山银花植株发生病虫害种类较多,但在生产上群众较注意防治严重危害山银花的病虫害,主要有胡萝卜微管蚜、花蓟马、棉露尾甲和白粉病。对上述“三虫一病”的防治,当地农技部门过去主要推广化学防治,自2008年-2010年开展综合防治试验示范后,现在主要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措施:(1)农业防治:①选择抗、耐病虫品种。对拟新建的山银花种植园建议选种红腺忍冬或华南忍冬,尽可能做到同一种类连片种植,避免不同种类混杂栽种。②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对已建成的山银花园,要加强管理,因地制宜及时除草,努力做好科学剪枝、合理施肥和适时清园工作。③及时采花。在山银花开花期,及时适期采收山银花,既提高花的质量,又可减少花蓟马、棉露尾甲等害虫的食料。(2)生物防治:①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在山银花地中或周边种黄豆或花生、绿豆等豆科作物,以助长田间自然天敌昆虫控制病虫;冬季采集双带盘瓢虫、异色瓢虫、六斑月瓢虫和狭叶菌瓢虫等成虫置于室内饲养,翌年早春气温回升至16℃以上时,将人工饲养过冬的捕食性瓢虫释放到山银花种植园,以增加田间瓢虫等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②选用微生物药剂。对尺蛾等鳞翅目害虫幼虫,采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20亿个/L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等微生物药剂进行防治。(3)物理防治:①选用有色粘虫板诱捕害虫。利用粘虫黄板诱杀胡萝卜微管蚜的有翅蚜等害虫;用粘虫蓝板诱杀花蓟马等害虫。②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棉露尾甲、花金龟甲成虫等害虫。(4)化学防治:选用0.36%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1%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和1%苦皮藤素乳油2 000倍液等植物源杀虫剂防治主要害虫;使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1 500倍液,32%乙嘧酚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37%烯肟菌酯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5%丙环唑水乳剂1 200倍液等药剂防治山银花植株白粉病。必要时,以有效低毒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5)人工防治:结合采收山银花人工捕杀零星发生的害虫。

3.2 讨论

由于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的规模化种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当地山银花栽培、病虫防治技术还未形成较完整的体系。随着人工栽培山银花面积的不断扩大,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即山银花)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相应的消费者(即山银花病虫害)由于生态条件改善也随之严重发生,当地山银花可能会有新的病虫种类不断出现,一些原本的次要病虫将来也许会上升为主要病虫。

在自然界中,植物病虫的天敌种类及其种群数量总是随着病虫的种类及其发生数量增加而增加。从2008年以来,广西忻城县危害山银花的胡萝卜微管蚜、花蓟马、棉露尾甲和白粉病发生量较大,因此,容易发现瓢虫类、小花蝽等天敌昆虫,今后随着当地山银花病虫种类及其发生量的变化,势必导致各种病虫的天敌种类及其种群数量伴随变化。因此,当地山银花病虫与其天敌昆虫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调查与研究。

[2] 吴庆华,陆善旦.广西山银花栽培生产问题与对策措施[J].广西农业科学,2007(S1):162-164.

[3] 吴庆华,黄宝优,蓝祖栽.山银花栽培生产技术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09(1):141-142.

[4] 张永强,尤其儆,蒲天胜,等.广西昆虫名录[M].南宁:广西科学出版社,1994.

[5] 尤其儆,黎天山,张永强,等.广西经济昆虫图册(植食性昆虫)[M].南宁:广西科学出版社,1988.

[6] 张广学,钟铁森.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五册同翅目蚜虫类(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7] 韩运发,徐祖荫.中国农作物蓟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8] 赖传雅,袁高庆.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浙江农业大学.天敌昆虫图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10]李永禧,周至宏,王助引,等.广西经济昆虫图册(捕食性昆虫)[M].南宁:广西科学出版社,1988.

[11]杨秀元,吴坚.中国森林昆虫名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12]赵仲苓.中国经济昆虫志第十二册鳞翅目毒蛾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13]萧采瑜.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14]章士美,赵永祥.中国农林昆虫地理分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15]蒋书楠.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三十五册鞘翅目天牛科(三)[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16]谭娟杰,虞佩玉.中国经济昆虫志第十八册鞘翅目叶甲总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17]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蛾类图鉴I[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18]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蛾类图鉴II[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19]赵养昌,陈元清.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册鞘翅目象虫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昆虫(上、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21]朴永范.中国主要农作物害虫天敌种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2]向家政,赵福广.豫南茶树害虫的无公害治理[J].河南农业科学,2004(3):29-30.

[23]陈善铭,齐兆生.中国农作物病虫害[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24]邓国荣,杨皇红,陈德扬,等.龙眼荔枝病虫害综合防治图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5]陈杰林.害虫综合治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26]虞国忠,王效岳.台湾瓢虫彩色图鉴[M].台湾:六景彩印实业有限公司,1999.

[27]庞虹,任顺祥,曾涛,等.中国瓢虫物种多样性及其利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28]周至宏,李永禧,王助引,等.灯下害虫图鉴[M].南宁:广西科学出版社,1994.

[29]大卫·卡特.蝴蝶与蛾[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

猜你喜欢
科学出版社银花蓟马
辣椒田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与时间生态位
浪漫之都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5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毒力及其生理酶活性的影响
非施药植物上蓟马种群动态及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玩”和“王”的争吵
读错名字该怨谁?
森和众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Case Study on Importanc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ng Discourses Written in Non—mother—ton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