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

2012-03-01 08:29胡常海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哥伦布航路教师

胡常海

Ⅰ.教学分析

一、课程标准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马可·波罗行记》、寻金热、商业危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迪亚士抵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2)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和主客观条件;欧洲航海家们的表现具有两重性,是“非正义的进步性”。

(3)运用: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用图表分析、引用史料、问题探究、表格归纳、地图动态演示、史料分析、情境创设、历史比较、讲述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反映了资本扩张唯利是图的实质;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有重大作用。

(2)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认识当时的中国科技在航海造船方面仍具有先进性。

(3)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该过程及结果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Ⅱ.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片《郑和下西洋》片段。

教师:同学们看完这段影片,可以了解到“郑和下西洋”的哪些信息呢?

学生发表看法和感受。

教师:从这段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郑和下西洋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82年,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比世界上所有航海家的航海活动都早。可以说郑和是历史上最早、最伟大、最有成绩的航海家。但是郑和下西洋的千古绝唱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影响却迥然不同。郑和在最后一次海上远征后,明朝颁布了禁海令,彻底放弃了海上权益,而同时代的欧洲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控制了东西方海上贸易,称雄于世界。

为什么中西方的航海结果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导致欧洲人勇于航海、不惜冒险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开辟新航路》,让我们一起去打开这个谜团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体现“凝神、起兴、点题”的六字原则。通过影片材料和中西对比讲述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之中,然后水到渠成,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师生互动】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西欧最先探索新航路的国家是哪两个吗?”(学生回答西班牙和葡萄牙。)

教师再设问:当时西欧各阶层的人士不在家安心生活,为什么要费尽周折、千辛万苦去开辟新航路呢?

【角色扮演】

教师:现在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欧的君主、贵族、商人、农民和传教士五个角色,说一说各自冒险出海、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1:我是君主……

学生2:我是贵族……

学生3:我是商人……

学生4:我是农民……

学生5:我是传教士……

教师:同学们的角色扮演及回答表现都很好。那么你们这些西欧人是凭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去开辟新航路的呢?(学生回答冒险进取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多媒体投影:“《马可·波罗行记》图片”和兩段材料。

材料一:“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有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摘自《马可·波罗行记》

材料二: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教师:15世纪前后,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主要财富的标志。货币成为普通的交换手段,特别是金币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希望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但在当时去东方的商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甚至劫掠过境商旅。因此,很多西欧人都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现在陆路受阻,只能寻找海上通道,假如要你组织一次成功的远洋航行,你看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1:我需要一艘能抵抗大风大浪的船,而且这艘船上还装有指南针,以不至于在大海中迷失方向。

学生2:还需要有懂地理知识的学者,给我们的远航指点迷津。

学生3:要有充足的物质储备,能够保证航海过程中的各种必需。

学生4:国家的支持。

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船》。

教师:那时候,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因此,他们都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其中葡萄牙亨利王子有“航海家”的美誉,他本人的航海冒险推动了葡萄牙海外探航的发展。

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航海仪器——星盘》和《地圆学说》。

提问: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教师: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罗盘针传入欧洲后,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一双眼睛。正是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15世纪起,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就不断有人在探索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假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讨论与回答,各抒己见,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多媒体投影显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白银的强烈追求。

3.宗教因素: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4.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5.商业危机:奥斯曼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

6.国家因素:葡萄牙、西班牙王国的支持。

7.客观条件: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

其中经济根源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前面五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后面两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学习探究】

1.从上述诸因素中,你能看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有哪些?(提示:寻金、求财、通商、传教、殖民等等)

2.他们为什么向东方蜂涌而来?(提示:《马可·波罗行记》的刺激;传统贸易的影响;对其他地区不了解等)

3.从这些狂热的动机中你预感到了什么?(提示:抢劫、掠夺、屠杀、殖民统治等)

正是这些西欧人的狂热冒险开辟了新航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探究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寻通向东方的新航路(经过)

【角色扮演】

教师: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这些航海家在500多年前走在了探寻新航路的最前列。今天,让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历程。现在请第一、二、三、四小组分别代表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四个船队,讲述你们的航海历程及其中的艰辛。看哪个代表队讲得最好。

学生小组1:我们是迪亚士船队……

学生小组2:我们是达·伽马船队……

学生小组3:我们是哥伦布船队……

学生小组4:我们是麦哲伦船队……

在学生讲述的同时,教师在进行上述四个船队探寻新航路地图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境,体会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教师:刚才每组代表的表现非常不错,讲述清楚,生动形象,让我们了解了四位航海家的冒险历程,以及“好望角”“印第安人”“太平洋”等名称的由来。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个练习“填填看”,看谁准确、快速。

注:①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歐洲的环球航行。②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抵达非洲西南的好望角。④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⑤为达·伽马直航印度奠定基础。⑥证明地球是圆的。⑦开辟了西欧直航亚洲的航线。⑧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看几幅图片。

多媒体分别投影图片:《达·迦马在航行中》《达·伽马像》《哥伦布——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的船队横越大西洋》《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登陆(1492年10月12日)》《葡萄牙里斯本地理大发现纪念碑》《麦哲伦(1480~1521年)》《在这幅1650年的地图上,标有分隔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的麦哲伦海峡》

【同步检测】阅读课本第82页“学思之窗”及下表,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思考:对比郑和与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你认为应该分别对他们作怎样的评价?(提示: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不完全一致)

(学生回答后)教师:哥伦布等人的动机是攫取黄金和财富,所到之处进行殖民占领和掠夺屠杀,这分明是一种罪恶。但是,他们在探索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钦佩,他们探索的结果客观上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郑和的航行虽是15世纪的壮举,但影响有限。这种影响上的差异主要是时代背景不同造成的。

多媒体显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评价最新研究”。

哥伦布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殖民者的不光彩角色,给拉丁美洲各族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和痛苦,对这一点,学者都给予严厉谴责。但在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总体评价上,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哥伦布的远航是在封建社会末期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对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有推动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二是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严重阻碍了被奴役国家历史的发展,但却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它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是沉重打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的世界观。

第二种意见认为,印第安人是在哥伦布到来之后才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的,实际上这种“文明”意味着杀戮和种族灭绝;哥伦布开辟的大西洋航路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固然有促进作用,但对印第安人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可言,从这一点出发,哥伦布的远航必须全盘否定。

教师:从最新的学术研究来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果既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又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我们在认识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在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的时候,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而应客观、全面地进行辩证的评价,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那么,新航路开辟的完成对世界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我们该如何全面、客观地去评价它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思之窗”,以及学术动态的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学会、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世界会合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开动脑筋,说一说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学生1: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2:使世界真正地联成一个整体……

学生3: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学生4: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学生5: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扩张的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的学习过程,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踊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理有据,真不错!现在我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归纳总结一下。

多媒体显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经济方面

(1)商业革命:①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的开始;②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和扩大;③欧洲贸易中心也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葡萄牙和西班牙还率先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据点,殖民扩张从此开始。

多媒体投影:西红柿、玉米、茶叶、烟草、象牙等图片。

商人们通过这些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推动了欧洲商业的发展,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价格革命:①美洲金银流入西欧,物价上涨,货币贬值;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重金属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

在价格革命过程中,新兴的工商业主和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这一过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方面:加速了西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阶级关系的变化)。

3.科技思想文化方面:①地圆学说,动摇教会的权威;②加快世界文明的融合。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动摇了欧洲中世纪教会“天圆地方”学说的权威地位,有利于欧洲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总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相对隔绝进一步走向统一,推动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此后的世界历史才更像一部真正的世界历史,因此有的学者就认为世界近代史应该从1500年左右开始。

【课堂总结】

多媒体投影知识结构:

教师:本课主要讲述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其中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难点是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正是新航路开辟伴随着殖民扩张的开始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界历史才真正具有了世界意义,我们下一节课就一起学习《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延伸新课】

阅读下列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航海组织、任务对照表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明清时期的远洋事业与西方相比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参考要点:中国方式的航海规模庞大,以宣扬国威为目的,造成了重大损耗,再加上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事业每况愈下。欧洲方式的航海,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远洋事业蒸蒸日上。

【教学升华】

历史早已反复证明,一个海洋大国或濒海大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海军兴则海权兴、国家强;反之,海军弱则海权弱、国家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中国海军呼唤航空母舰”。

Ⅲ.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路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二、教学特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而且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本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课前准备充分

(1)阅读本课,完成预习提纲中的相关要求。

(2)到书店中买迷你型地球仪(约2元钱),在上面标出新航路开辟线路图。

(3)阅读配套的彩色地图册中本课相关内容,上课时打开备用。

(4)自己模拟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中的任何一位,写一篇航海日记,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航海经历(注意:要考虑各位航海家的实际情况)。

(5)阅读本单元第二节内容和高中历史必修Ⅲ中“文艺复兴”的有关知识。

(6)上网查寻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2.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本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课前给学生提供查阅资料的网站和阅读的书籍;在课堂展示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和进行教学反馈。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无论是课前的资料收集、分析、整理以及上课过程中的积极回答问题、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解决问题,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3.拓展教材

本教学设计没有局限于课本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影响的分析,而是补充了大量的课外材料,用课外充实課内,拓展和深化课内,使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不断地探讨最佳方案。同一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它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并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便较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历史教学从描述、记忆、感知历史提升到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理解的层面,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教学实践证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成功的。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JG10317)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哥伦布航路教师
最美教师
哥伦布与明朝灭亡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基于交叉航路影响的航路容量模型研究
和哥伦布一起去航海
应召反潜时无人机监听航路的规划
托勒密世界地图与新航路的开辟
基于Event改进模型的交叉航路碰撞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