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校猩红热暴发疫情的调查及处置

2012-03-03 01:50和胜芳
中外医疗 2012年34期
关键词:卫生院预防性公共卫生

和胜芳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疾病预防疾控中心,云南迪庆 674600

2004年4月22日—5月30日在维西县维登中心完小发生一起猩红热暴发流行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医学检测等,确认系一起在学校中发生的猩红热暴发疫情。在调查及处置过程中体现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重要性,为今后控制类似疫情或事件积累宝贵经验。

1 临床资料

2004年4 -5月维登完小猩红热爆发疫情个案资料、门诊诊断资料、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疫情处置资料。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004年4月22日维登中心卫生院接诊1例四川籍打工者10岁小孩,主要临床表现为中度发热(T:38.5℃)、咽峡炎、伴全身散在皮疹就诊,诊断为“疑似猩红热”(当时该小孩暂住维登村小庄社,且于当月26日离开维登);5月3日维登完小五年级小庄社学生出现类似症状1例,门诊以“风疹待诊”“疑似猩红热”给予处理;继之5月7日该班同学出现2例同类病人(家中人怀疑为麻疹自行在家用土办法处理而未去医院就诊),5月13日维登完小首例学生就诊,当时皮疹表现已消退,按病人所述,门诊以“皮疹待诊”给予对症抗炎等治疗。继之15日出现类似症状者增多,当日为8例,该院门诊以“风疹待诊”“疑似猩红热”给予处理,并在院内进行通报;17日类似病人增多,当日门诊就诊42例次同类病人,院领导组织讨论,根据发病的集中趋势,症状体征的相似性,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决定以“疑似猩红热,风疹?麻疹?”上报县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对疫情调查核实并对防治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取得当地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此次疫情暴发流行延至5月29日,波及该校学生238人(其中学前班21人)累计发病97例,罹患率:41%;18日为发病高峰,当日发病24例,23日出现12例,29日报告最后1例;并发急性肾炎4例。此次流行仅限于维登完小学生1~15岁组,5岁组(学前班无一例发病)。

此次疫情年龄分布及发病时段分布如图所示。

2.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4年5月17日上午10时维登乡卫生院门诊疫情上报后疾控中心调查组在短时间内到达维登与卫生院相关人员成立工作组到实地立即调查核实。

①向门诊医生调查病人的一般临床表现,体征检查情况,实验室诊断情况及处置情况,翻阅该院门诊日志,确定首诊病例及继发诊断情况。②会同卫生院领导及防疫人员前往该完小调查核实首例病人及病人的分布、发病人数,该校生源分布、日常生活作息等各方面材料收集。③确定调查结果:此次疫情暴发发病年龄段为6~14岁,临床以低中度发热、咽痛、24 h出疹为症状表现,典型病例检查有咽峡充血、有“杨莓舌”、出疹从颈部开始、压之色褪,实验室检查普遍有炎症表现,首例病人出现“糠皮样”脱屑表现,治疗对青霉素敏感。根据上述表现、检查及治疗结果,初步诊断为普通猩红热暴发流行。④向校方领导通报调查及诊断情况,同时上报主管局及上级疾控部门,向当地人民政府进行了调查情况汇报,并与政府各方进行协调。⑤当地政府领导、调查处置组、医院、校方领导召开会议讨论防治措施,决定措施如下。⑥由当地政府安排维登完小星期六、星期日生活补助,全校学生就地隔离,取消“六一”儿童节活动。⑦使用消毒剂(消毒灵)2次/d对教室,生活区等聚集性活动区域进行消毒。⑧根据中医辨证结果施行中药(大锅药)预防,根据病源学分析投服阿莫西林等药作为暴露人群预防性服药。⑨发病学生治疗由卫生院负责,由学校及医院协调后进行集中治疗,治疗首选青霉素。⑩密切关注中学在校学生情况,并对中学进行预防性消毒和预防性投药。輥輯訛调查组对学校预防性消毒进行技术指导,并指导学生注意教室通风,注意饮食,不与发病同学密切接触,积极锻炼身体等,对学生及教师因疫情造成的心理恐惧进行开导及安慰。輥輰訛调查组定期对学校消毒,预防性投药等情况进行检查,学校负责人每日2次向调查组汇报学校情况。輥輱訛布置各村村医密切观注疫情,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处置措施落实结果:处置措施生效日期5月18日,各项措施落实全部到位,经18日发病高峰后病人逐渐减少,症状减轻,其中2例诊断为重复感染,4例出现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2004年5月29日报告最后1例疫情,疫情终止。此间全乡各村未发生猩红热疫情,维登中学报告3例凝似病人,经医院诊断后排除。经连续观察12 d(猩红热潜伏期为1~7 d)后,隔离措施于2004年6月10日解除。

3 讨论

引起本次疫情原因主要为:流动人口为传染源,对首例病人未引起足够重视,疫情上报迟缓,加之学校学生聚集、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引起暴发流行。在疫情的调查及处置过程中体现了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单一部门所能完成,同时,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联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此次疫情处置,针对存在问题,经验总结如下。

①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传染病的诊断,特别是轻型病例的确诊,缺乏临床诊断技术,应由卫生主管部门加强培训。

②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乡镇应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编制,按程序以“疑似”或“确诊”病例及时上报疫情。

③以报病率、报告率、及时率的要求登记、上报标准,认真做好各种传染病门诊登记、上报记录。

④尽快完善基层乡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明确责任地段的防病任务,对夏季易发的传染病特别是伤寒、副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以及对冬春季节发病较高的呼吸道传染病严密观察。

⑤各基层卫生院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小组,定期开展疫情分析会及通报全乡疫情信息。

⑥加强培训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诊断、处理、治疗、报告原则。

⑦建议政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成立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专用。

猜你喜欢
卫生院预防性公共卫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