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对策

2012-03-07 09:10吴泳晖张克移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17期
关键词:怀化市基本农田耕地

吴泳晖,张克移

(怀化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南 怀化 418000)

耕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它关系到农业生产稳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怀化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复种指数和农作物产量增加,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提高,农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由于重产出而轻投入,耕地地力透支严重,加上气候条件变化、土壤酸化、水土流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表1 靖州等5个县市耕地地力等级调查

1 耕地利用现状

1.1 人均耕地面积少

怀化市位于武陵山区,人多地少,耕地资源非常珍贵。据统计资料显示,1985、1998、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分别为 251 800、243 600、266 120 hm2,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为 0.056、0.055、0.052 hm2,远低于2010年全国人均耕地水平(0.094 hm2)。

1.2 地力水平不高

依据《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和农业部1997年颁布的农业行业标准:《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在怀化市选取了靖州、芷江、溆浦、中方、洪江等5个县市共296.98 hm2耕地(含园地)进行地力调查,共划分8个等级,各级耕地面积见表1。结果显示,高产田占21.85%,中产田占50.39%,低产田占27.77%,中低产田面积多于高产田。

受地形、气候、耕作习惯等条件制约,怀化市多数耕地形成了中低产田土。据统计,怀化市现有中低产田面积约207 573.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8.16%。

2 耕地质量下降原因

2.1 数量下降原因

2.1.1 耕地性质发生变化 农民对耕地的保护意识不强,随意地将耕地改园地种果树或挖塘养鱼,造成耕地数量减少。

2.1.2 政策性调减 怀化属山区,不宜再耕种的土地面积较大,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但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地措施,致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仅1999年全市退耕还林面积就达到6 333 hm2。

2.1.3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滞后 城市建设、工业化建设、农村居民建房、交通建设等需要占用大量耕地,而早期的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占多补少或不补的现象,直到2005年后,加强了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耕地面积才得以稳定和增加。

2.2 质量下降原因

2.2.1 有机肥施用减少 农民的施肥方法落后,科学施肥缺乏专家指导,加上有机肥、猪粪肥、绿肥等的投放逐年减少,造成农田养分失衡,耕作层变浅,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土壤板结。据统计,1980年全市绿肥播种面积为112 706 hm2,到2009年绿肥播种面积仅33 713 hm2,绿肥种植面积减少了70%,其他有机肥量占总施肥量同比下降了80%以上。

2.2.2 新开耕地未达标 新开耕地多在海拔高的荒山或丘陵地,受施工难、监管难、交通不便利等因素影响,新开耕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耕层薄、肥力差、培肥难、缺水等问题。2011年怀化市新开耕地面积为920 hm2,经耕地质量评定,约98.3%的新开耕地地力等级为7~9级。

2.2.3 外源污染严重 受生活污水、工业“三废”、养殖区禽畜粪便直接排放和农药、化肥、农膜等废弃物污染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及耕地污染较为严重。据资料统计,怀化市每年生活污水排放8 380.4万t,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分别为5 973.1万t、441.05 万 m3、286.2 万 t,化肥使用 31.3 万 t、农药使用9 514.05 t,农膜、抛秧盘、农药瓶等使用3 158.9 t,而污水、废气(渣)的处理率仅为 15%~30%,化肥、农药、农膜的利用(或回收)率只有30%左右。

2.2.4 土壤酸化严重 因停止施用石灰和长期大量施用酸性化肥,加上怀化市酸雨化程度较高,致使土壤严重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

3 破坏耕地资源的后果

3.1 影响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随着耕地的非农化,失地农民日益增多,由于有一定的经济补偿,因而短期内人地矛盾或社会经济矛盾不会显现。但长远看,当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耕地、经济环境与生存之间出现矛盾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将受到影响。

3.2 直接制约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建立在人均占有耕地红线以上的。但是,随着耕地面积减少及耕地质量变劣、人口增长和对粮食需求总量的增加,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变得更艰难。

3.3 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

由于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排放及硫化物等污染越来越严重,化肥、农药过度施用或使用不当,造成农药残留增多,地下及地表水污染或富营养化;农膜、农药瓶等废弃物不合理回收导致耕作层变差。环境污染增加了农产品污染物含量,使农产品的品质下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4 耕地资源保护对策

4.1 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全民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进行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宣传。二是利用各种会议积极主动进行有关耕地保护内容的宣传。三是开辟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宣传专栏。四是采取标语、横幅、电视、广播等形式宣传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五是在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区域修建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公示基本农田保护相关内容和措施。

4.2 建立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将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减少耕地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建立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4.2.1 健全监管机制 由政府领导牵头,成立以农业、国土、财政、水利和环保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耕地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不定期地对耕地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管理。对于涉及耕地质量的建设项目,立项、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必须要有农业部门的参与,非农建设单位占用耕地事先要由农业部门进行质量等级审定,补充或是新开耕地要有农业部门的耕地质量评定报告。

4.2.2 建立考核管理制度 将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切实规范政府的用地审批行为,坚决禁止任何占用、破坏或改变基本农田性质的行为,对重点项目必须占用基本农田的要严格审批,对周边可能遭到破坏的基本农田加强保护,同时补充数量、质量同等的耕地作为基本农田。

4.2.3 推进耕地管理法制化 实行耕地管理法制化,加大耕地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采取有效执法手段依法管理耕地,确保耕地红线保护不动摇。

4.2.4 健全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 制定鼓励农业生产者投资耕地质量建设的机制,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并适当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征用补偿标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达到保护耕地和农民的双重目的。

4.3 全面提升耕地地力

4.3.1 强化地力监测 加强耕地定位监测和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怀化市5个国家级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和58个市级肥料长期定位监测点的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及时掌握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域、不同农作物耕地地力的变化规律,为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以及指导大面积农作物生产科学施肥奠定基础。

4.3.2 加大耕地质量建设投入力度 要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基本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地力建设、沃土工程等涉及耕地质量建设项目的投入和管理,确保所有资金用于耕地质量的提升和改造上,同时相应提高配套比例,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4.3.3 大力示范和推广提高耕地质量的关键技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提高耕地质量的关键技术,协调好土壤、肥料、作物之间的关系,提高作物产量。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技术措施,加大有机无机复混肥推广力度,增加有机肥源。加强新开耕地的培肥,指导农民对新开耕地增施有机肥,推广种植豆科作物与绿肥为主的养地作物、增施有机肥为主与针对性施用氮、磷、钾速效肥的耕种培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培肥耕地,达到提高地力的目的。

4.4 切实加强产区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湖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加强工业“三废”的排放处理,积极开展环境污染的治理,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产,推广农作物无公害标准化栽培和管理模式,加强科学施肥和用药,杜绝高残剧毒农药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有效减少耕地和农产品的污染,确保农业生产优质、高产和高效。

[1] 游艺文,罗新民,石跃才.论邵阳市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8,(1):61-64.

[2] 刘永贤.广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6):629-631.

[3] 姚源升,蒙远望,黄绍富,等.百色市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8,23(5):57-59.

[4] 赵红杰.洛阳市耕地保护对策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1(5):122-124.

[5] 赵小明,祖同琼.庐江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95-96.

猜你喜欢
怀化市基本农田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怀化市城区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分析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怀化市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