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对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干预

2012-03-08 13:27顾正贵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指令团体成员

顾正贵

一、团体辅导与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结合的实施设计方案

1.团体性质与名称:快乐求学营。属于结构式、教育性团体。

2.团体活动目标:第一,总目标:培养班级成员团体凝聚力与团体信任感。第二,团体具体目标:(1)凝聚团体的共识,强化团体的向心力。(2)培养团体的默契,增强成员的互信基础。(3)强化成员在团体中的自我价值感。(4)促进成员的互动状况,强调成员间互助合作的精神。(5)透过活动的特殊设计激发成员的思考力与创造力。

3.团体对象、规模、时间、地点与频率:小学生。20—30人。上学期间,教师,每周一次,每次40—120分钟

4.活动方、式领导者及训练背景:全班分6—8人一组,小组内交流与派代表在全班展示分享结合。受到团体培训的老师1—3人。

5.团体活动与探究式学习设计如(表1)

名称 目标 活动内容 时间 所需材料快乐求学营承担责任思考质疑我说你画初探《小小的船》50分钟 白纸、笔

二、团体辅导与探究式学习结合的教学案例:《小小的船》

1.团体辅导活动:我说你画

(1)活动目的:第一,让学生学会全局思维、清晰表述、准确回应。第二,学生学会多角度找原因,主动承担责任。第三,体验有效的信息沟通要素包括准确表达、用心聆听、思考质疑、澄清确定。

(2)活动时间和道具:大约需要10—15分钟。两张样图,每人一张16开白纸和笔。(样图一)

样图一

(4)活动场地:教室内

(5)活动程序

第一,第一次请一名自愿者到讲台,背对其余成员,自愿者是“传达者”,其余成员是“倾听者”。

第二,自愿者看样图两分钟,发出画图指令。“倾听者”听从指令画出样图,不许提问。

第三,对比原样图和“倾听者”所画的图,画图双方谈自己的感受。

第四,再次请一名自愿者上讲台,看着样图二,面对“倾听者”下达画图指令,允许“倾听者”提问,看看这次的结果?

第五,分别让“传达者”和“倾听者”谈事后感受,并比较两次过程与结果的差异。

(6)注意事项

第一,第一次与第二次两张样图构成基本图形一致,但位置关系有所区别。

第二,两次中的“传达者”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可以是不同的人。

第三,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倾听者”谈感受,例如画得最准确的和最离谱的,这样就有利于找出造成差异结果的许多因素,便于找到改进的主要原因。

(7)活动扫描

活动点评::主持人把游戏的大致过程与要求解说完后,就有不少的自愿者要求担任“传达者”,特别是当“传达者”2分钟看完样图一后,都觉得比较简单。主持人问:“你能够准确地把信息传达给全体‘倾听者’吗?”“没问题!”“传达者”总是自信地回答。随着“传达者”发出的指令,“倾听者”慢慢的不安了,渐渐增多的议论声、抱怨声、责备声。有的人说:“自己还没弄清楚,还给我们说,越说越让人糊涂。”,也有人放下笔不画了,进行不下去了。“传达者”也不知为什么会是这样,如此表达不清楚,很少有人能够画出与样图一完全相同的图形。

通过“传达者”与“倾听者”的沟通,发现理解、表述、质疑、回应都是有效沟通的基本要素。

在第二次中“传达者”与“倾听者”尝试和体验了有效沟通,“倾听者”们画出的图形与样图二基本相同,结果令双方满意。

第二,活动案例:在“我说你画”团体活动中,第三组的小组代表主动要求担任“传达者”,结果出现了表达不清,“倾听者”无法理解其指令的意图,没有完成“传达者”的工作。在与“倾听者”的交流中,她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

在第二轮推选自愿者时她又主动要求当“传达者”,在主持人的同意下,他努力地思考和积极尝试着有效沟通的要素,看到“倾听者”们在自己的引导下准确地画出与样图二相同的图形时,高兴地说:“谢谢同学们,我找到了原因,我理解同学的心情了。”

学生感言

第一个学生:见到同学都画得“离题万里”,我很震惊。自己觉得说得够清楚的了,他们怎么就是不明白?原因究竟在哪里?在不允许交流和沟通的条件下,我发出的指令,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当然就“千差万别”了。看来,除了自己表述不够清楚,没有沟通是关键。

第二个学生:我是做第二位“传达者”的,因为主持人允许我与大家沟通,所以我一边讲、一边示范,不时询问:“大家听清楚了吗?有问题要澄清吗?”在大家的一次次提问中,发现自己讲得不够准确,不断改进自己的表述。活动结束全班学生都表示愿意保持上次的分组,矫正自己在沟通中的错误态度,认真上好这次探究式学习课程。

2.《小小的船》一课的探究式学习案例片段

每6名学生为一组,共4组,分布于教室中间。

师:同学们,今天请允许我和你们一起探究《小小的船》第一课的预习课时——做自己的主人。请同学们按下面提示阅读课文。我的问题是什么?——我该怎么办——专心想一想。——做做看!——我做得怎么样?

学生很茫然,不知道干什么。

师:先听我给大家示范自我教导提示语和解决问题提示语。“我的问题是什么?”是问你在阅读课文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有问题了,自己想一想“我该怎么办?”,有多少解决方法;“专心想一想。”是就目前面临的问题自己先认真想,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做做看!”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我做得怎么样?”是评价自己的结果,很好时夸奖自己,不好时继续努力。例如:我的问题是拒绝别人让我抽烟;我该怎么办呢?我避免与让我抽烟的人见面,或者勇敢地对让我抽烟的人说“不、我不抽”;专心想一想,哪个方法好呢,逃避不是办法,拒绝表现勇气;做做看,以后的一周我都拒绝了别人给我的烟;我做的怎么样,我觉得很好很有效,以后我还这样做。然后,请每位成员想一想,本节课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想一想解决办法及适当的表达。每位成员轮流到团体中央,面对大家,大声说出自己的问题大家给出鼓励。同学们,明白了吗?

表2

生:明白了。

接着学生都忙碌起来,有的写,有的读,有的和同伴商量。10分钟后,4个小组开始有成员站在小组中央展示了。老师来回走动,听学生的发言。

第一组的学生A:(举着本子,上面是“尖”字)这个字我不认识;我可以问咱们组的XX,上次我不认识的字问他,他就会,或者我查字典,或者等我回家问我妈;我想了想,这个字没学过,字是“小”和“大”组成,书上标有拼音“jiān”我会拼音;我自己试着拼出了音;我觉得我进步了,我很高兴。

第二组的学生B:(手指“只”字)我不认识;我可以问三组的XX,或者问老师,或者四组的XX;我觉得多问几个人好些;我问了2个同学结果意见不同,共同问老师才知道是个多音字;我觉得自己学到了知识,以后要多问问题。

第三组的学生C:昨天夜晚我看到的月亮像圆的大饼,书里为什么说像小船呢?我问咱们组的XX,他说月亮像吃掉一口的大饼。

第三组的学生D:就是小船和书里写的一样,我见过。

第三组争论了起来,互不相让,面红耳赤。

第四组的学生E:我在想能坐到月亮上,月亮上有什么呢?好想看看啊!

30分钟过去了,只剩学生C和学生E的问题争论不下。老师喊停。让每组把没解决的问题展示给全班。

师:本节课快结束了,老师从你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希望每位同学以后每天晚上观察并画出你看到的月亮形状下次课继续展示;至于月球上有什么,大家认为月球是什么样就把它画出来吧!

三、分析与探讨

教学案例是在探究情境中进行的,学生也都参与了探究式学习的体验,学习活动都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表2)是教学案例的具体讨论。

[1]高春鸿,李江涛.提高职业社会能力方法探究[J].价值工程,2010.2.

[2]陈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护生对人际沟通的“体悟”[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

猜你喜欢
指令团体成员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关于ARM+FPGA组建PLC高速指令控制器的研究
基于Qt和OpenDDS的船舶电力模拟训练系统指令处理方法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MAC指令推动制冷剂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