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元芳”

2012-03-09 01:06■可
决策 2012年12期
关键词:小陆小孟问话

■可 欣

职场元芳们并不需要千篇一律的“此事必有蹊跷”,也并不一定都要在事后加上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职业目标考量对策,适合自己的,努力之后自然水到渠成;刻意追求的,精疲力竭也未必功成圆满。

20 12年底火了两个人,一个是莫言,一个是元芳。作为古装电视剧中虚拟出的角色,能和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平分视线,元芳必有值得关注之处。

有人说,元芳的回答暗藏职场智慧。元芳的“此事必有蹊跷”似乎成了万能句式,但事实真是如此么?想想职场中是不是常有这样的现象:领导问话时,第一次采用万能句式时,领导觉得你懂分寸、有尺度,是个可塑之才;第二次这样回答,领导或许只是简单地点点头,觉得这个年轻人还算比较老实;而每次都按照这一个套路,领导心里很有可能产生厌烦之情。加之心理学上的近因效应,在一开始表现得很智慧的员工,如果在后期逐渐失去亮点,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甚至会不及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木讷的“菜鸟”。

“你怎么看?”的玄机

与领导随随便便说的一句“你怎么看?”所不相称的,是下属为了给出一个无可挑剔的答案而损伤的脑细胞。因为领导这句问话的目的存在着多种可能。

口头禅式

小孟是一家旅游公司的会展策划项目助理,他的经理是有着五六年从业经验的职业女性。每次为客户做策划方案的过程中,经理都会用很平和的语气问他:“你觉得呢?”小孟常常感到很纠结,有时暂时没什么灵感,却怕直说让领导觉得自己没能力;有时有一些独特的设想,又怕自己的方案过于异想天开让领导觉得幼稚;还有时感觉领导也没什么想法,自己有一些比较常规的思路说出来意义也不大……后来,终于有一次机会,经理看到小孟一脸苦相,问及原因,小孟才期期艾艾地说出自己的迷茫。经理大笑,说:“其实我只是简单问问,你能有新颖的思路更好,没有的话咱们就按照规矩去做嘛。”小孟才如释重负。

其实很多时候,领导的“你怎么看”“你觉得呢”“你的意见呢”只是一句口头禅,不过是想表达一下对下属的尊重。他们的最初想法是能收获来自下属的意外惊喜当然好,没有也无妨,至少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以一个平易近人的姿态获得下属的好感与信任。久而久之,这种问话就成了一种下意识,无论是关于工作,还是关于生活,他们都有可能先问问员工的意见。

测试题式

小陆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做招聘助理。刚开始,主管会经常带他一起面试一些中低端职位的求职者,并在面试结束后专门问小陆“你对这人怎么看?”后来,小陆逐渐参与到一些高端职位的招聘中,主管依然会询问小陆的意见,甚至要求他写一个简要的面试评定报告电子邮件给自己。不过,大半年后,小陆发现主管渐渐不再特意询问他的意见了,只偶尔随口问问。一次重要面试结束后,小陆试探地问部门的老同事:“最近面试完主管怎么都不让我交评定了?”同事一笑,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恭喜你,这说明他觉得你已经可以出师了!”

许多有意无意地采取导师制带新人的领导,当然希望知道下属对工作的看法是否成熟,以便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这个时候就需要新人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困惑表达出来,以便获得更多的帮助。当然,如果你真的具备对工作的敏感度并且能理解领导的意图,那也不妨在回答之前多动动脑筋,寻找一种最符合领导心意的答案,从而使每次精彩的回答都成为自己职场晋升的砝码。

双刃剑式

网站策划出身的张鸣业务能力强,头脑也灵活。一次讨论公司发展方向的会议上,善于揣度领导心思的张鸣几句话就说到了老板的心坎上,从此便获得老板的青睐。渐渐地,老板平时做决策前,总是习惯地问:“张鸣,你怎么看?”张鸣也因此成为老板身边的红人。然而,一次出差回来后,张鸣发现老板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原来,他外出期间的一次讨论会上,老板顺口问了句“张鸣,你怎么看?”却发现张鸣不在身边,而在场的几个同事开始窃窃私语,说:“你看老板张鸣长张鸣短的,张鸣不在时还这么惦记,以后干脆听张鸣的算了。”虽然声音低,但这话还是清清楚楚地被送进老板的耳朵,老板当场脸色变得很难看,很快结束了会议。听同事诉说了原委的张鸣知道自己在这个公司的生涯结束了,很快辞职去了新的网站,做人也变得低调起来。

领导都要面子。作为下属,重要的不是你的想法有多好,而是你要能帮助领导实现他的想法。有些领导需要通过你的愚钝来显出他的高明,也有的领导希望你提出观点以便他加以发挥,还有的领导善于空想,却没有具体落实方案,那么就需要你说出一个符合他的想法,并且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张鸣一开始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把握住了老板每次问话时的具体心理;而他之所以受挫,则是因为一次次的小成功,让他忘记了老板最本质的心理,一旦老板意识到自己丢了面子和权威,之前的努力也就适得其反。

到底应该怎么看?

其实,除了知道老板问话的目的外,元芳作为经常被问到的对象,理解好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很重要。在《神探狄仁杰》剧中,李元芳的身份是狄仁杰的卫队长,武艺过人、性情忠烈,也就是说,其实李元芳的最本职工作应当是保护领导的安全,同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一些需要武力和体力的事情。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李元芳最初应当是现代职场中靠技术吃饭的“理工科男”,先是由于业务素质最过硬被提升为技术组的主管,后来又因为思维缜密、逻辑能力强而逐渐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事务中,最终很有可能以此完成从技术岗到管理岗的华丽转身,最后成为公司高管。

正如有网友所说,其实每个“元芳”都梦想成为“狄仁杰”。但实际上,从越来越多的职场指导、职业规划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职场的幸福有很多种,升职并不是职场成功的唯一定义。管理者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处于金字塔的中下层,如果从事一线工作的职场人都被定义为失败,那么这个世界80%的人都是悲剧的。

所以,对于元芳而言,其实有很多种选择。首先,如果对于案情分析丝毫不感兴趣,元芳大可以坦诚地告诉领导,自己是个粗人,想不了这些细密的事情,相信狄仁杰也不会再为难他,毕竟作为保镖而言,他的能力与忠诚度都是足够的。

再者,如果元芳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想要在职场上得到质的提升,就可以考虑只说自己比较成熟的想法,宁可不说,也不说错。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成熟稳重,会让领导觉得非常放心,一个连欠妥想法都不轻易提出来的人,自然也做不出出格的事,是个合格的守业者。当领导退休、晋升、离职后,会很希望他成为自己的继任人选,这样自己的理念或许可得以延续。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有两个,第一是元芳确实要有见地,第二是元芳要让领导相信自己无论从能力还是从忠诚度上,只会追随他,不会颠覆他,领导才会以居高临下的心态提携你、依靠你。

元芳另一句备受热议的台词是“大人真乃神人也”,其实这句话也不能仅仅当成经典马屁看待。比如对于纯技术型元芳,所有人都清楚他的直白干脆,没有人会苛求他有恭维意识,因为这是他完全不懂的领域,人对未知事物总是抱有神秘感,能破解其中奥秘的人自然是“神人”;第二种元芳对领导表示崇拜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时领导收获的不仅仅是“破案”的喜悦,更有成为下属榜样的成就感,下次点拨时也会更加尽心;而对领导进行恭维时就要谨慎了,因为双方都已经比较高端,谁也不会太傻,如果平时表现得沉稳淡定,夸耀领导时却大说空话,未免让人觉得口是心非,因此要适可而止。

职场千姿百态,职场人形形色色。职场元芳必定不止三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职场元芳们并不需要千篇一律的“此事必有蹊跷”,也并不一定都要在事后加上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职业目标考量对策,不要为任何事情搞得绞尽脑汁。适合自己的,努力之后自然水到渠成;刻意追求的,精疲力竭也未必功成圆满。

猜你喜欢
小陆小孟问话
烫手的苹果
荣禄在“问话”时担任的不是军机大臣
文本阅读中变“问话”为“对话”浅探
儿女懂,才有夕阳红
致命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