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后的扬州城

2012-03-12 12:12宗金林扬州市档案局江苏扬州225000
档案与建设 2012年8期
关键词:商会扬州秘密

宗金林(扬州市档案局,江苏扬州,225000)

一、解放前夕的扬州城

1948年底,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苏北大部分县城随之解放,国民党军残部纷纷溃退,国民党的党政人员及金融机构也陆续撤往江南。随着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国民党更加紧了对人民的压迫。1949年2月4日的《人民报》曾对解放前的扬州城的状况进行了报道。

当时,国民党驻扬州的第一绥靖区司令周岩令其部下准备逃过长江,连夜撤运物资,并且在城郊附近以“打猎围场”的办法大抓壮丁,在黄雀桥、裔家集、施家桥等地,乘逢集时将百姓不分男女老幼一网打尽,用绳子连环穿在每个人的食指上,押到征集所。有钱的花了一两金子将人赎回去了,没钱的只好被押走,到处都可见到搭头布的女人寻找她的丈夫和儿子。另外,国民党为了临走刮一票,把扬州的十三个城门封闭得只剩一个,并向商会勒索五百根金条,将商会职员押起来,勒索了一千担米。

当时的扬州城,物价不断上涨,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扬州的街头、车站、码头一片萧条,冷冷清清,平素过往行人、外埠商客较多的福运门、东关门和古运河上空空荡荡,行迹稀少。

二、解放前夕中共的地下工作

国民党除了加紧对人民的压迫之外,还加紧宣传,诬蔑诋毁共产党和解放区,扬州城人心惶惶,一些不明真相的中上层人士惊惶失措,准备逃往江南。

针对这一状况,1948年11月初,中共华中二地委社会部联络情报科科长胡汉,向扬州城内中共地下工作者蒋建当面传达了上级指示:在解放苏北的总部署下,扬州的地下工作要转换中心任务,即秘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政策,争取、团结城内各界人士,秘密护局、护厂、护店、护校,力争使完整的古城回到人民手里;同时秘密绘制扬州的敌军布防图,为必要时武装解放扬州提供情报。其后,扬州城内中共地下组织根据华中二地委的指示,对扬州的地下工作进行了部署。

1.开展地下宣传。

地下宣传的主要对象是工商业主。宣传内容是当前形势和共产党的工商政策,号召工商业主安心生产营业,不要轻信谣言。为了不让宣传对象担待风险,又易于保密,宣传材料采取邮寄方式送达。此事由蒋进丞、傅味书二人负责,将材料携去无锡邮寄。为了保密,他们将信件藏在装满衣服的皮箱内特制的夹层间。二人身着西装,手提皮箱,俨然上层人物,丝毫没有引起福运门和车站的岗哨怀疑,顺利出城。

1948年12月间,地下工作者用“华中二分区专员公署”名义,实施以店员、居民、小公务员等基层群众为主要对象的地下宣传。由专人刻印传单,用红纸包封,20多个地下工作者参加散发,划区包干。结果引起城内震动,街头巷尾传言“共产党到城里来了”。

1949年1月初,为进一步稳定人心,地下工作者以“华中行政公署”名义,写信给扬州城内的著名人士徐公美、王凤楼、陈仁宇、徐笠樵、耿蕉麓、陈惠之、陈卓、王少堂等,宣传形势,讲明政策,希望他们留下来迎接解放。

2.秘密绘制军事布防图。

胡汉要求扬州的地下工作者秘密绘制敌占区的军事布防图,内容包括:详细标明敌军机关驻地、部队驻地及防御工事(包括城内街巷),敌方党、政、特等机关驻地。扬州城内的地下工作者组成20人左右的队伍,分成若干小组(大多两个人一组),将城区及四郊精确地划分为若干块,由各小组分头绘制军事布防图,最后合成。此图由地下交通员蒋进丞、高家秀秘密送到解放区,交给胡汉。

3.成立“地下商会”。

保护工商业是解放扬州的重要工作。当时许多工商业主既对国民党深恶痛绝,也对共产党将信将疑,因而是去是留举棋不定。地下工作者经过研究,决定秘密筹组“地下商会”。陆勤负责筹组地下商会的工作。他是教师,在工商界没有基础,于是通过地方士绅杨佳如(其女杨遂久是地下工作者)、讱公商行老板吴讱之等串联,开展工作。1948年底,新被发展参加地下组织的杨克久协助陆勤工作。

1949年1月上中旬,在陆勤秘密指挥下,扬州工商界各同业公会的代表秘密召开“应变会议”。召集人为商会常务理事潘颂平,参加者20余人,多为各同业工会理事长,其中有吴讱之(棉织业)、黄汉侯(钱业)、罗植元(纸业)、胡奕坤(南货业)、张耀庭(漆业)、谢箴斋(香粉业)、马治国(布业)、张锦贵(炒货业)等,杨佳如应邀出席。会上公推吴讱之继任商会会长,扬州“地下商会”就此成立。

军民共庆解放战争伟大胜利

其后,扬州地下组织向二地委递送了若干情报和工作报告,二地委研究后,确定了解放扬州的部署:(1) 决定1月25日解放扬州,二分区部队已整装待命;(2)集中力量,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城内“秘密保护”的成果不受国民党破坏;(3)地下商会在25日以“扬州市商会”名称公开活动,由陆勤出面主持,领导全市商店正常营业,并负责进城部队的后勤供应;(4) 继续密切注视特务的动态,除指定的陆勤等几人必须以公开身份进行工作外,其余地下工作者暂不公开身份,继续严守秘密工作纪律。扬州地下组织根据指示,立即动员,对保护电讯局、电厂、报馆、学校等以及开展秘密商会工作等进行部署,迎接解放。

三、扬州城的解放

1949年1月24日,解放大军兵临城下,国民党军队慌成一团,一面破坏交通,企图阻止解放军前进,一面慌张逃窜,并且在缺口街、南门街、徐凝门进行抢劫,出南门的沿途更是洗劫一空。

解放军在25日午夜一时

由北门进了新马路,冷落的街道上顿时喧闹起来。一大早,工人、教师、学生、商人等都跑到新马路来看解放军,连古老的城墙上都挤满了人,歌声、掌声、爆竹声连成一片,有的人手拿红旗欢迎解放军。各家商店都开了门,门口都挂着洋红的旗,张贴着“欢迎解放军”的标语。在共产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影响下,城内的电讯局、振扬电气公司、面粉厂等公私企业工人、职员、老板,在解放前夕即自动组织了保护委员会,提出“机器就是生命”的口号,机器保护得完好无损。振扬电气公司的工人、职员、工程师、经理等共150多人,一个都没有走,并竭力保存了两部发电机,解放的当夜保障了全城的光明。民营面粉厂有七八十个员工、17部机器,平均每天生产2400包洋面,在解放的当天还照常供应市场。浸会医院共60多人,都留了下来。

市内工人们的表现可圈可点。电讯局的工人听到国民党兵来电话要在半小时内破坏五门总机,十几个员工就紧张地包围上去,把两个国民党派来的技术兵从楼上拖下来,很快把总机拆卸、全部收藏起来。国民党兵无可奈何,抢了一部普通电话机便走了。解放后,员工们又在两小时内把全部总机装好,恢复了全城的通讯联系。国民党军威逼汽车公司的工人把汽车开往江边,当抵达六圩时,大部分工人都自动跑了,还有许多汽车被工人们拆散收藏起来了。国民党《苏北日报》的全体员工,将所有的铅字、机器、电台等集体看守,等待着共产党部队的接收。

四、解放后的接管与治安工作

扬州解放后,扬州市军管会严格执行华东军区颁布的约法七章及各项城市政策,全市新秩序很快建立。旧历过年,市公安局首先开始公安工作,组织武装日夜巡逻,推行治安管理,各公共场所建立检查报告制度,并很快接管市区八个镇以上国民党政权,建立区、镇革命政权,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废除国民党保甲制度,停止国民党行政人员职权,号召他们安分守己立功赎罪,并于3月13日前完成了各保户口移交与调查。先后扑灭与破获敌特抢劫与企图爆炸案件,搜获黑枪26支、子弹千余发,并挖出冒充解放军人员的隐藏敌特16名。老百姓高兴地说:“我们搬掉心上一块大石头,多少年没有过这舒心的新年。”

与此同时,全区各机关在军管会接管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完成国民党公营企业、银行、公司、报社、医院、仓库等27个单位的初步接管并开始恢复工作。军管会对保护资财有功的原有供职人员论功行赏,量才录用。

由于新政权制定的城市政策深入民心,全城自解放军进城的那一天起,电灯、电话就不曾停过,水陆交通除部分公路桥梁遭国民党破坏无法通行外,其余皆畅行无阻,市内邮局于2月28日起即收寄各解放区信件。各商店除春节惯例“打烊”数天外均开门营业,手工业作坊也有部分开工。由于国民党政府金圆券同废纸差不多,在华中银行与公营贸易机关领导与帮助下,各行各业大力排除旧币,停止用洋钱,迅速确立了以华中币为本位的货价。

扬州解放后,宣传工作配合着各项恢复工作广泛展开。军管会所属各部门先后召开了职工、学生、教师、商人各种座谈会与群众大会,进行时事与城市政策宣传,并利用街头演说、电影幻灯、组织艺人说书等方式扩大影响,先后散发各种传单一万多张,直接受到宣传教育的群众达三万余人。新扬州报社筹备处出版的电讯与新华书店解放区书籍,更成了宣传工作的主要载体。

猜你喜欢
商会扬州秘密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扬中华商会十年成其大而强
中国西班牙商会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的秋日
愿望树的秘密(二)
我心中的秘密
第十三章 进化的秘密!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