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石症66例临床研究

2012-03-20 09:30任爱理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胃石黑枣钡餐

任爱理

(甘谷县人民医院,甘肃 甘谷 7412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石症66例临床研究

任爱理

(甘谷县人民医院,甘肃 甘谷 741200)

由进食不能消化的某种含纤维的物品、食物或异物,在胃内积聚而成固体性团块或和胃粘液凝结或成硬块,称为胃石症。按其成分不同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药物性及混合性4种。临床上因进食柿子、黑枣、山枣核、橘核、山楂等引起的植物性胃石症最为常见。我县盛产柿子和黑枣,笔者近10余年(1996—2009年)运用中西医结合之法,治疗胃石症66例,取得良好效果。

中西医结合;胃石症;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6人,男34人,女32人,年龄10~82岁,平均56岁,病程1~1.5年。其中急性(病程<6个月)54例,慢性(病程≥6个月)12例;结石单发53例,多发13例;结石最大12 cm,最小2 cm;发病季节,秋季44例,冬季16例,其他季节6例;空腹进食柿子或黑枣致病36例,餐后进食致病10例,20例不详;48例有不同程度上腹胀痛或上腹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反酸等,少见有呕血患者,18例仅因食欲不振、口臭、恶心而就诊;体检时有28例上腹部可触及光滑的移动性包块;大便潜血阳性14例。

1.2 钡餐透视表现

胃内钡剂有分流现象,并显示有团块状、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其表面凹凸不平,少数为多发性。其中18例合并溃疡,且多见于慢性胃石症及胃石较大患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临床确诊后,均在戒除烟、酒、茶等嗜好及进食半流食基础上,给予小苏打4.0 g,3次/日,西米替丁0.4 g,3次/日,阿莫西林0.75 g(过敏者给庆大霉素片8万U),3次/日,吗丁啉10mg,3次/日及中药枳实导滞丸加味治疗。其组成如下:大黄9 g(后下),枳实12 g(打碎),神曲12 g,茯苓9 g,黄芩9 g,黄连9 g,白术9 g,泽泻9 g,三棱9 g,莪术9 g,槟榔12 g,莱菔子15 g,鸡内金15 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 g、竹茹9 g;反酸者加海螵蛸12 g;气虚者去大黄、枳实,加党参16 g,黄芪16 g,枳壳12 g;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加地榆12 g,白芨12g。小儿按体重,所用中西药量酌减。两周为一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判断。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钡餐透视结石全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钡餐透视结石直径缩小1/2以上,或结石数目减少1/2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钡餐透视直径缩小不足1/2,或结石数目减少不足1/2。无效:临床症状减轻不明显,结石直径无明显缩小。

3.2 治疗结果

本组66例,治愈38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88%。

4 讨论

胃石症为少见疾病,但我县盛产柿子和黑枣,加之本地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更喜食柿子,故胃石症在本地多见。根据胃石成分[1],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药物性和混合性4类。且以植物性胃石常见,诸如柿子、大枣、山楂、石榴、葡萄、香蕉、芹菜、海带、海草、麦壳、麸皮等均可形成胃石,其中又以柿胃石最常见。其发病机制为:柿子中含较多鞣酸,尤其是未成熟的、未脱涩的果实或果皮鞣酸含量高达25.00%,在胃酸作用下,鞣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同时柿子中的果胶、树胶遇酸也可发生凝结,并将果皮、果纤维或食物残楂胶着在一起形成凝块,多数凝块还可互相粘结积聚形成巨大团块状质地坚硬的胃石而无法通过幽门排出,如有胃动力障碍者则胃石更易形成,且难以排出。胃石对胃壁产生机械压迫,加上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易引起胃粘膜糜烂、溃疡、出血甚至穿孔。

目前,治疗胃石症的方法有:(1)药物治疗;(2)手法碎石法;(3)X线下网套碎石法;(4)纤维内镜下碎石;(5)体外震波碎石治疗;(6)外科手术治疗等[2,3]。笔者所在单位为县级医院,医疗条件有限,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给予治疗。根据有关报道,西药除传统用小苏打、奥美拉唑、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泌利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外,尚有用番木瓜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普瑞博思、胃肠气钡双重造影用产气剂治疗的,甚至有用饮料可乐治疗的报道。笔者考虑到胃石症患者多为老年人,体质差,胃肠蠕动功能差,部分病例又并发胃溃疡及出血,故西药除用传统药物小苏打、吗丁啉外,给予西米替丁、阿莫西林等治疗,同时防治溃疡、出血等并发症。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胃石症发病机制属于食积不化,蕴结于胃,胃纳失常,升降失调,故症见胃脘胀满疼痛,纳食不香,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等,故以消积化滞,软坚散结,和胃健脾之法治疗,方用枳实导滞丸加味治疗,其中大黄、枳实攻下导滞,消痞散结,三棱、莪术祛瘀散结,槟榔破积下气,鸡内金、莱菔子、白术、茯苓擅消食滞,健脾和胃利湿,鸡内金又有化结石作用,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并随证加减,诸药合用,共奏消积化滞,软坚散结,和胃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该方法配伍精当,药证相符,故临床应用效果如桴鼓。

总之,应用以上中西医结合之法,治疗胃石症方便、经济、安全、高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1]梁浩.新编消化系统疾病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

[2]江绍基.胃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于皆平,王小众,张介眉.胃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R256.3

B

1671-1246(2012)15-0135-02

猜你喜欢
胃石黑枣钡餐
口服可口可乐治疗植物性胃石症临床效果
君迁子
——冬季特有的黑枣
恒温和分段式降温热风干制技术对黑枣干制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胃里也能“长石头”!
胃石是胃里长了石头吗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食用黑枣好处多如何挑选有窍门
X线钡餐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黑枣:富含抗氧化物质的水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