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艺术考试看重什么

2012-03-23 14:14
环球时报 2012-03-23
关键词:艺术类演艺天赋

本报驻韩国、美国、法国特派特约记者 莽九晨 王海 姚蒙

2月和3月是中国国内艺术考试的高峰月。前不久一组中韩艺术考试的现场照片在网上引发热议。中国的考生穿的是清一色的泳装照,韩国的考生则身着传统服装。究竟艺术考试应该看重什么?外表能加多少分?海外的艺术考试究竟有没有中国这么火热?本报记者就此分别调查了美国、韩国、法国等国的艺术考试情况。

美国:文化素养要求也很高

艺术类院校,在美国跟在国内一样,也是比较热门的学校,不仅学费比较贵,入学的条件也主要基于学生的艺术天赋和素养。对美国中学生来说,被优秀的艺术类院校录取跟被常青藤学校录取几乎相当。美国著名的罗德岛艺术学院录取条件相当苛刻。多次获得奥斯卡摄像奖的罗伯特·理查德森毕业于这个学校。该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能被罗德岛艺术学院录取,也绝对能被其他好大学录取。音乐和舞蹈专业的申请者还需递交录影带或现场面试,以及两篇颇具难度的申请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有点跟国内不同,众多好莱坞明星并不像国内的影视明星一样,毕业于千挑万选的北影或者中戏,他们的教育背景往往五花八门,真正获得影视表演相关学位的明星并不多。但这些明星往往从小有很多机会参加一些表演的训练营和培训学校,比如小罗伯特·唐尼,娜塔莉·波特曼等参加过“舞台庄园”训练营。从大学或者影视学院毕业的学生更多从事导演、制片、剧本创作和摄像等工作,比如导演蒂姆·伯顿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乔治·卢卡斯毕业于南加大电影学院。

纽约电影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戏剧影视学院也出过明星,如前者有阿尔·帕西诺,苏姗·萨兰登,后者则有尼古拉斯·凯奇,杰克·布莱克等。纽约电影学院主要看重学生的电影方面的天赋,学生递交的作品集的质量就是录取的关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要求严格,首先要通过正常的加州大学申请,在提交作品集和艺术简历之外,所有的申请戏剧专业的学生还有面试和现场试镜。

韩国:选拔更注重才艺

韩国的艺术考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各个大学艺术类专业进行的艺术考试,一种是各大演艺公司选拔艺人时进行的才艺考试。不管哪种考试,考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出众的才艺。韩国的艺术考试面试一般没有泳装走秀,除非是韩国小姐选美或选拔专业模特。

韩国各大学的艺术类专业主要是传统艺术,如声乐、演奏等,培养的学生主要成为歌唱家、钢琴家等专业表演艺术家,还有近20所大学设立了“播音表演”专业,主要培养主持人、导演和演员等。

在韩国想成为演艺圈的明星,主要通过各大演艺公司的选报考试。目前,绝大多数韩国一线演艺明星都由各大演艺公司培养,只有极少数明星是来自大学。如现在韩国当红组合“少女时代”隶属于SM娱乐公司,“Wonder Girls”隶属于JYP娱乐公司,这些少女组合刚出道时都不满20岁,初中刚毕业就被演艺公司选拔为专业艺人,接受演唱、舞蹈等各方面培训。由于很多艺人没上过大学,对一般的历史、地理、社会等常识缺乏系统学习,以至于韩国媒体都批评韩国艺人“缺乏常识”。

近年来,每年韩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仅超过50%,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而专业艺人的收入普遍比较高,成名艺人的收入更是令人咋舌。因此越来越多的韩国年轻人踊跃参加各大演艺公司的选拔考试。据统计,每年参加各大演艺公司艺人选拔考试的年轻人超过100万人次。

法国:表演不是热门

法国高校体制与中国相比差异很大:中国是通过考试入学,法国是凡高中毕业会考取得文凭者可直接进入大学。因此,没有一点天赋、爱好、能力的人是不会去报名艺术类院校。而且艺术类院校毕业生未必容易找到工作,所以热衷进艺校的法国学生并不多。

法国早有法律规定除特别行业外禁止以貌取人,因此在艺术类院校招生时,除了戏剧学院表演系等较特殊的专业外,不可以挑剔外表。而且即使是表演或是拍电影,法国人的传统是未必漂亮就好,要有特色、又有表演天赋才好,因此没有只选美女帅哥的选择标准。

巴黎高等戏剧艺术学院的考试看重的是学生的表演天赋。笔者认识一位长的很一般的亚裔女孩顺利进入表演系,就是因为她有表演天赋,而不是其长相。这个女孩在中学就参加过许多演出,在声乐方面也有造诣。报考时要根据老师要求进行表演,然后才被录取。她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水平与能力,外表不是最主要的。

这样院校的毕业生也确实有很强的表演能力,是法国电影与戏剧队伍的主要后备军。事实上,时下法国报考这类院校的人不多,因此不可能出现中国这样万人挑一的情况。▲

猜你喜欢
艺术类演艺天赋
努力是最宝贵的天赋
天赋
天赋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演艺制作服务类综合技术能力等级评定启动
旅游演艺的生意经
海外机构代表在《演艺科技》十周年庆典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