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和P53的关系

2012-03-27 01:26张云虹
河北医药 2012年10期
关键词:着色鳞状上皮

张云虹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嗜上皮性病毒,属双链闭环的小DNA病毒,它由蛋白衣壳这层外衣和被包裹着的核心构成。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居我国癌症死因的第四位,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许多因素有关系,近年来HPV感染和食管癌的发生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和P53在60例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HPV感染在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的不同及与P53表达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食管癌石蜡标本60例,常规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 μm切片,采用福州迈新生物有限公司的金·多聚赖氨酸粘附玻片行免疫组化。60例食管癌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有1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

1.2 主要试剂 (1)鼠抗人人乳头状瘤病毒(广谱)单克隆抗体,克隆号BPV-1/1H8+CAMVIR,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2)鼠抗人P53蛋白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克隆号DO-7,由福州迈新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 免疫组化实验 主要步骤:(1)石蜡切片常规脱蜡、水化;(2)柠檬酸盐抗原修复液高温修复;(3)滴加过氧化物酶阻断剂;(4)滴加正常非免疫动物血清;(5)滴加第一抗体;(6)滴加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7)滴加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试剂;(8)DAB显色剂显色,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固。免疫组化均设有阳性对照(图1),结果判读采用双盲法,由两位中级以上职称的病理医师阅片。

1.4 结果判断 HPV和P53阳性者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沉着,胞质胞核同时着色,仅胞质着色或胞质、胞核均不着色则判断为阴性。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两样本率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数据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食管癌和癌旁正常上皮中HPV的感染情况 60例食管癌中HPV阳性的12例(20.0%),癌旁正常鳞状上皮中HPV阳性的3例(5.0%),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细胞核呈棕黄色为阳性(图2~4)。

2.2 食管癌组织中P53的表达与分布 P53为细胞核着色(图5),60例食管癌中有阳性41例(68.3%),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基本上不表达,仅在基底层可出现部分阳性(正常鳞状上皮基底层亦可部分阳性),癌旁不典型增生的鳞状上皮可呈现阳性表达(图6)。

图1 HPV对照(外阴 女21岁)(免疫组化×200)

图2 HPV染色癌组织浸润肌层(免疫组化×100)

图3 HPV染色癌组织内见残存食管腺(免疫组化 ×100)

图4 HPV染色 癌细胞核着色且见角化珠(免疫组化×200)

图5 P53染色 癌细胞核着色且见角化珠(免疫组化×200)

图6 P53染色癌周不典型增生鳞状上皮阳性(免疫组化×100)

2.3 HPV感染和P53表达之间的关系 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食管癌中HPV感染和P53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rs=0.5097,P=0.0000)。见表1。

表1 食管癌中HPV感染与P53表达之间的关系 例

3 讨论

99%的宫颈癌合并HPV感染[1]。宫颈癌发病的主要病因就是持续性的高危型的HPV感染,HPV的E6、E7蛋白是病毒的主要致癌蛋白,它们与细胞的转化和致癌性有密切关系,持续感染高危型的HPV16/18以后,E6、E7蛋白能改变调控宫颈上皮的正常周期的信号途径,使细胞周期失控而发生永生化[2]。而HPV感染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远不如其与宫颈癌关系那么明确。食管癌的发生与HPV感染有关最早是由Syrjanen等[3]于1982年提出来的,随后许多学者也做了相关的研究,但结论不一。HPV的检出率与食管癌的关系因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标本来源以及不同的检测方法而有所差异[4,5]。本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出的食管癌中HPV感染的阳性率为 20.0%。

P53蛋白具有特异性的转录调节作用,是细胞生长周期的负调节因子,它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分化、DNA修复及细胞的凋亡有关。P53基因的突变与人类50.0%的肿瘤发生有关,它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6,7]。本文中突变型P53(免疫组化方法只能检测到较稳定的突变型的P53蛋白,野生型的P53半衰期短,不易检测)在食管癌中高表达(68.3%),而在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基本上不表达,仅在基底层可出现部分阳性,癌旁不典型增生的鳞状上皮可呈现阳性表达。该结果说明了突变型P53蛋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文中HPV和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则可能说明了HPV通过上调突变型的P53而起到了致癌的作用。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HPV与食管癌的关系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不断完善的新的HPV检测技术推动了对食管癌病因学的研究。本文的结果初步显示了HPV感染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但最终确定HPV和食管癌的关系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进一步认识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及HPV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为最终预防和治疗HPV引起的食管癌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1 Adersson S,Rylander E,Larsson B,et al.The rol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cervical carcinoma carcinogenesis.Int J Cancer,2001,37:246-256.

2 Talora C,Cialfi S,Segatto O,et al.Constitutively active Notchl induces growth arrest of HPV-positive cervical cancer cells via separate signaling pathways.Exp Cell Res,2005,305:343-354.

3 Syrjanen KJ.HPV infections and esophageal cancer.J Clin Pathol,2002,55:721-728.

4 朱林忠,苏秀兰,陈克能,等.人乳头瘤病毒16在食管癌不同人群中的检出率.癌症,2005,24:870-873.

5 张爱荣.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食管的诊断价值.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49-550.

6 金磊,曹勤.人乳头状瘤病毒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胃肠病学,2007,12:36-39.

7 杨胜利,杨明,杨劼,等.Survivin与P53、Rb蛋白在我国南北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2258-2260,2264.

猜你喜欢
着色鳞状上皮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青少年喉乳头状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一例分析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姜黄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
Thomassen与曲面嵌入图的着色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