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进化视角下的新词语诞生现象

2012-03-29 02:22韩忠军
关键词:词缀新词汉语

韩忠军

(1.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2.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上海 200083)

一、 语言进化思想的提出

德国语言学家A. Schleicher是第一位提出“语言进化”观点的人[1]。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不断有语言学家(如M. Nowak[2],S. Pinker[3]等)利用生物进化的模式来研究语言的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这种生物学进化观点同样适用于人类语言的发展。语言不仅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同时,它也大大促进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语言的进化与人类的进化、文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促进了肺部和发音器官的进化,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也高度发达了,为语言的产生做好了生理上的必要准备。最初的“语言”,有人认为是人类在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时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喊而产生的,还有人认为是起源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喊叫声。达尔文认为,语言是产生于模仿动物的呼叫声,用以向同伴警告危险[4]。无论人类语言的真正起源如何,追根究底,生理上的不断进化和智力的不断提高让人类学会了合作,合作要求人们沟通,而语言则是最好的沟通工具。

语言的进化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更主要的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政治变化、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各种因素对语言的进化和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语言也影响着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了解语言的变化,就是了解人类的思维,把握文明的脉搏。英语是现今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我们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简单回顾一下语言的进化史及不同阶段的典型特性。

语言学家王力依据汉语语法和语音变化,把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语言都有其鲜明的特征[5]。例如,上古期(3世纪之前),汉语中的判断句式一般不用系词,疑问句里的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中古期(4世纪到12世纪),汉语口语中判断句中的系词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还产生了完整的“被”字句。近代时期(13世纪到19世纪),全浊声母和入声在北方话里消失。现代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后),现代汉语开始吸收西方语法,大量地增加复音词。

英语则是一种“屈折语”,在词形上有一些特定的变化形式。根据英语史学家的划分,英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英语(Old English,公元5世纪—1100年),中代英语(Middle English,1100—1500年)和现代英语 (Modern English,1500年至今)[6]。由于跨越时间较长并且不同时段存在较显著差异,现代英语又进一步划分为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1500—1700年),晚期现代英语(Late Modern English,1700—1900年)和今日英语(Present-day English,1900年—现在)。古代英语时期,名词、代词和形容词分别有五个格,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中代英语在语法形态上趋于简化,名称只有单复数之分,形容词完全失去了格的形式,句式逐步过渡到以SV(“主语+动词”)为主。现代英语时期,英语规范化和标准化过程已经完成,大部分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和名词的数已经有规则的变化方式,很多意义更倾向于用副词、连词、介词等表示,与汉语等无词形变化的孤立语有所类似。英语从复杂到简易的这种进化无疑是推动英语普及到更大范围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言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丰富而成熟的文化现象。世界上任何语言都在经历着种种变化。经过几百年的变迁,任何自然的语言都会毫无例外地发生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简单的呼叫至当代纷繁复杂的网络语言,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语言也在不断进化和演变。

二、 词汇变迁是语言进化中最明显的表征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语言各要素总是映射着社会的种种变化,受社会变化的影响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中的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变化相对缓慢一些,而词汇的变化就相对快一些,因为词汇是不断变化着的语言各要素中最活跃、最敏锐、最具时代特征的要素。像生物一样,词汇也经历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发展过程,也遵循着遗传和变异的规律。旧词旧义在不断地消亡、变化,而同时,新词新义在不断地诞生、发展。

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电视、报刊等新媒介的日益发达,英汉新词的涌现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被用来描述这个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世界。

例如,政治风云的变幻,使英语产生了“babykisser”(笼络人心、假惺惺的政客)、“girlcott”(妇女联合抵制)、“Obamism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政策)等新词,汉语出现了“跑官”、“德治”、“打黑”、“问责”等新词。

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和发展,涌现出的英语新词如“e-commerce”(电子商务)、“Euroland”(欧元区)、“stagflation”(经济滞胀)等,汉语中出现了“并购”、“彩民”、“炒手”、“撤标”、“持仓量”、“市场准入”等新词语。

科技的突飞猛进,为表达前所未有的事物,科技新词也应运而生。例如,英语出现了“bionics”(仿生学)、“digicam”( 数码相机)、“smartphone”(智能手机)、“space-sickness ”(宇航病)等新词语,汉语出现了“电子气卡”、“碟形机”、“动卧”、“光伏岛”、“核高基”、“漏斗屏 ”、“容断网”等新词语。

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和丰富,产生了“cyclo-cross”(自行车越野赛) 、“slimnastics”(减肥体操)、“sky-riding”(特级跳伞)、“transsexual”(变性)、“Mr. Hasbeen”(落伍的人)等英语新词,汉语则出现了“乐活族”、“掘客”、“丁宠家庭”、“冻容”、 “暖巢管家”、“跑酷”、“熟年”等新词。

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产生、存储、分配和应用已成为这个社会的基本特征,而网络技术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发达的网络的影响下,网络词汇向社会各个层面迅速渗透,使用的领域渐趋广泛,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英语中出现了“cyberpunk”(电脑幻想狂)、“e-journal”(电子杂志)、“netheavy”(网上能人)、“hypermedia”(超媒体)、“webzine”(网络杂志)等网络新词。汉语中的网络用语也在激增,如“微博”、“网银”、“推客”、“团购”、“给力”等。

简而言之,在信息瞬息万变、发展突飞猛进的当今世界,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等不断涌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对新词汇的需求急剧膨胀,新词汇的诞生与日俱增。

三、 英汉新词诞生的主要方式

新词语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传媒等各个领域成倍地激增,成千上万的新词被创造出来以表达新思想、新发明和科技新成就。英汉新词产生的途径很多,但基本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归纳起来,主要有合成法、缩略法、词缀法、类推法、外借法、翻新法等几种。

1. 合成法(compounding)

合成法,也可叫复合法或组合法,是指把两个或多个词语组合起来构成新词语的方法,是语言中最简易、最常见的构词法之一,如:hovel-ready(可随时启动或使用的建设场所或项目)、laserbomb(激光炸弹)、thumb-culture(拇指族)等。有人统计,合成词在现代英语新词中占的比重最大,占50%以上[7]116。同样,汉语新词的产生,合成词占主体。例如,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中的“起云剂”、“虎妈”、“政务微博”、“北京精神”、“加名税”、“淘宝体”等都是合成词。

2. 缩略法(shortening)

缩略词是新词构成的又一个重要方式,具体可分为首字母缩略法、截取法和拼合法。首字母缩略词(initialisms)就是将词组中主要词的首字母联成一个新词,通常每个字母都要大写。例如:AQI(air quality index,空气质量指数),PK(player killing,对决、比拼)等。截取法(clipping)是指把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中的部分字母删掉而构成新词的方法,如:memo(memorandum,备忘录),fridge (refrigerator,冰箱),grups(指不成熟的成年人,从grown-ups缩略而来)等。拼合法(blending)是指对原有的两个词进行截取,取其中的首部或尾部,或保留一个词取另一个词的一部分组成一个新词。例如:greentech(green+technology,绿色技术),infonomics(information+economics,信息经济学),smirting(smoking+flirting,边吸烟边跟异性搭讪)。甚至还有“中西合璧”式的,如:Taikonaut(taikong+astronaut,中国宇航员)。英语中缩略法构成的新词比例仅次于合成法,接近20%[7]116。

汉语中的缩略,有三种常见的方式。一是常常直接截取原词(词组)中现成的词或语素而组成新的缩略词。如:“奔驰牌轿车→奔驰”,“清华大学→清华”等。二是截取原词(词组)中的几个词或语素后再拼合而形成的缩略词,如:个唱(个人演唱会),娱记(娱乐新闻记者),走转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等等。三是先截取原词或词组中的关键语素或词,然后再在此语素前添加数词或数量词组而形成的缩略词语,如:“三个代表”、“国六条”、“十二五”等。

3. 词缀法(affixation)

词缀法也叫派生法(derivation),是指通过添加或变换词缀而构成新词的方法。词缀法在英语进化、新词诞生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如:cyber-(网络)→cybershopping(网上购物),e-(电子)→e-payment(网上支付),-cide(杀)→ecocide(生态杀灭)等。在英语进化中,新的词缀也不断产生,如“-nik”(取自前苏联人造卫星的名称“sputnik”)表示“热衷……的人”,构成了诸如cinemanik(电影迷)、jazznik(爵士乐迷)等新词。词缀法构成的英语新词占10%左右[7]116,而且有增多的趋势。

与大多数西方语言相比,汉语只有少量的无实际意义的词缀。现代汉语词汇缺乏真正的形态特征和形态变化,但由于在构词方式方面受到了英语等西方语言的影响,现代汉语出现了词缀化的倾向,产生了许多“准词缀”构成的新词。例如,“被”:被代表,被捐款,被自杀;“裸”:裸官,裸捐,裸妆;“族”:月光族,装嫩族,追星族,等等。有的准词缀是直接用英语词缀翻译而来的,如:“门”,来源于英语词缀 “-gate”(丑闻),出现了“解说门”等词语。这些准词缀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往往还具有明显的实际含义。

4. 类推法(analogy)

类推法是指模仿原有的词汇,仿造出类似的词汇的方法,又可细分为近似类推和反意类推。近似类推就是用词语中的相似部分类推,比如:white-collar(白领阶层)→pink-collar(粉领阶层,指女性自由职业群体),boycott(抵制)→girlcott(妇女联合抵制),rainstorm(暴风雨)→brainstorm(头脑风暴)。反意类推是利用词语中词义相反的部分进行类推,如:hardware (硬件)→software (软件),brain drain(人才外流)→brain gain(人才流入)。同样,汉语很多词汇也是通过类推产生的,例如,“半糖主义”→“半糖夫妻”;“博客”→“晒客”、“威客”、“拼客”等。

5. 外借法(borrowing)

外借法是指从其他语言借用词汇的方法。各个民族在和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不同语言的词汇会对本民族语言产生影响。借用母语之外的词汇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英语作为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接受外来语的速度更快,数量更多,极大地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单就汉语来说,就有不少词汇通过音译或意译融入了英语,如:goji(枸杞),kaishu(楷书),ganbei(干杯),guanxi(关系),等等。美国“全球语言监督”的机构报告显示,自1994年以来国际英语增加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8]。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密切,不同文化的交流也日益深化,语言的相互影响也随处可见。汉语中也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词汇,有的是通过音译或意译的方式进入汉语,如:秀(show),泡芙(puff),培根(bacon),纳米(nanometer),等等。还有的是音译、意译和其他方式的结合,如:路透社(Reuter),贝雷帽(beret),等等。有时还包含着原来字母或数字,如:AA制,IT界,Pascal语言,VIP 房,4S店,等等,甚至出现了完全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的词,如:DNA,DVD,MP4,Windows7等。外来词语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同语言直接相互影响和借用的一个必然产物。

6. 翻新法(refurbishing)

翻新法,即旧词新用,是指没有创造新的词汇,利用已有的词汇,转变了词类或者增加了词义,从而使旧词与时俱进,适应了新时代、新环境的表达要求。主要包括转换法和扩义法两种。

转换法(conversion),是指一种词类直接转换成另一种词类来构成新词。例如,大部分英语名词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转为动词:shrimp(虾)→to shrimp(捕虾),text(文本)→to text(发送短信)等。许多动词也可以通过这种构词法构成名词,例如:to polish(擦)→polish(擦光剂),to retreat(避难)→retreat(避难所)。专有名词也可以转换,如:Google本指谷歌公司,也被转换为动词,to google it表示“用谷歌搜索引擎搜索”。walk是一个不及物动词,但在现代英语中,它可以用作及物动词,例如:walk your bike(推着自行车)。汉语词汇也同样有类似的转换。如:“百度一下”的“百度”是专有名词用作动词,“去潇洒一番”的“潇洒”是形容词转为动词了。

扩义法(extension),顾名思义,就是赋予旧词以新的词义,在旧词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词义,往往利用隐喻的方式。英语词汇中70%的词义是隐喻或来源于隐喻,这也是新词诞生的一个极重要的方式[9]。例如:cherry-pick原指“摘樱桃”,现指“挑最好的东西”;feedback原指“电子的反馈”,现指一切反应。英语中的专有名词也可以转变成普通名词,如:最初指美苏首脑之间直接联络的电话线路Hotline,现在泛指“热线电话,咨询电话”。旧词新用是词义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反映了词义的扩展。汉语利用丰富的古语、旧词,为其赋予新的意义也比比皆是。例如:“骑墙”不再是“骑在墙头上”,而是指“立场不稳”;“北京”不仅可以指我国首都,还可以指“中国政府”。很多专业术语也开始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并取得了新的词义,例如,“辐射”新义可指“影响”,“滑坡”新义可指“下降”。上述这些用法,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 词汇“滥用”是语言进化中的自然现象

在现代语言中,由于通讯、网络等媒介的高度发达,语言交流日趋便捷,加之青少年标新立异的要求,以及新兴事物的不断涌现等因素的影响,词汇的“泛滥”和被“滥用”现象很普遍。例如,在网络语言表达中,“东西”被叫做“东东”,“悲剧”被写成“杯具”,“小强”成了“蟑螂”,“3Q”意思是“感谢(thank you)”。有人主张行动起来坚决捍卫我们中文的纯洁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发布文件,禁止在官方媒体中随意夹带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损害汉语规范性和纯洁性的行为。央视体育频道已经在节目中开始规避“NBA”、“F1”等观众熟悉的缩略词,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等中文全称,一时还让人不大适应。

事实上,英语受汉语影响也很大。随着中国实力和汉语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不符合英语习惯的汉语表达方式,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taikongren(太空人)、Lianghui(两会)等语言表达已被英语广泛认可和使用。再看看中国网友们生造的颇具创意的一些英语网络新词:“suihide”,是suicide(自杀)和hide(躲)的合成词,音形义巧妙结合,概括了“躲猫猫”事件;“动车”被网友称作“dontrain”,don't(不要)暗合“动”的发音,与train(火车)加在一起,以示“不要乘坐”之意;“vegeteal”,是vegetable(蔬菜)和steal(偷)的拼合,用来指风靡网络的“偷菜”游戏。其他的还有:Chinsumer(Chinese+consumer)“中国的消费者”,emotionormal(emotion+normal)“情绪稳定”,smilence(smile+silence)“笑而不语”,等等。这些中国式英语(Chinglish)词汇是网友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两个词汇的巧妙组合,同时还是相关中文或者英文的谐音,不但符合中英文的双重审美标准,还蕴涵中国网民特有的幽默感,非常符合网络语言的热点。虽然这些词汇属于“滥用”,但有谁敢说,将来某个时刻,这些词中的某些词不会进入英语呢?

语言进化和动植物的进化一样,都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像英语这种国际性语言自然会对汉语等其他语言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汉语也对英语等外语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语言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在语言的进化中都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任何语言的发展既需要自身的不断进化,也需要外来语言提供新的元素。没有词汇的“泛滥”,其实也就没有了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例如,受英语影响的汉语词汇的词缀化、汉语词汇中英文字母词的出现,都以简捷而时尚的方式充实了汉语主流词汇。给予语言过多的束缚,它就难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进化和发展。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压制,适当进行引导,让语言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良性发展,相信汉语在将来某一天,也会和英语一样,变成真正的国际性语言(international language)和旅行语言(travel language)。

五、 “原生词”是语言进化中新词诞生的基础

人们对英语的总词汇量有各种不同的估计,1992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收词50万个,有人估计目前英语的词汇量超过200万[10]。如此庞大的词汇量,不禁让人望“词”兴叹。但实际上,在英语中,最基本的词汇仍然是相对稳定的。有人给这些基本词语起了一个更具生物学意义的名称:“原生词”[11]。

“原生词”,顾名思义,也具有了生物学上的特征。由原生词引申出各种词义,构成各种新词,于是逐渐形成了音、义相似的词的组群。例如,在英语中,打雷的“嗵嗵”声,引申为“惊吓”,于是就逐渐产生了“thunder”(雷,雷声),“stampede”(惊跑,乱窜),“consternate”(使惊愕),“consternation”(惊愕),“astonish”(使惊讶),“astound”(使震惊),“stun”(使大吃一惊),“stunt”(作惊人表演)等单词。

原生词是从古代到现代,在实际运用中必不可少的词,它们表达的是对于人们交际最不能缺少的概念。原生词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其特点是普遍性和稳固性。例如:在汉语中,迄今为止,历史上使用过的汉字很多,收字最多的《中华字海》收录的汉字多达85000多字[12]。但实际上,当代常用汉字只有六七千而已。汉语中的“人”、“马”、“火”等最基本词汇,同发展相对缓慢的语法结构一起,保证了汉语的稳定和继承。

英国雷丁大学研究人员分析英语等四种印欧语系语言中200个基本单词数千年的演变过程[13],结果显示,这些单词数千年来变化相对不明显。哈佛大学的埃雷兹·利伯曼等人对英语动词作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如果一个动词使用频率比另一个动词高100倍,其时态变化规则的形成速度就是另一个动词的1/10。使用越频繁的词语,越不容易在时间长河中被改变,这也体现出进化论中“适者生存”的规律。由于比较熟练,人们使用高频词汇时较少犯错,使得变异或突变在这些词汇中较少发生,即使发生,由于已有规则的发达完善,变异也会被轻易击败。

因此,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在面对浩如烟海的英语词汇时,要深刻地认识到原生词的重要性。熟练掌握英语基本词汇,以此为基础进行词汇扩展,同时对层出不穷的英语新词汇表达方式保持跟踪了解,动态学习,一定会掌握地道的英文。

对于语言教育者而言,词汇教学最好通过语境来进行。通过语境,学生可以迅速了解丰富多彩的西方文化,增强语言交际的跨文化意识,同时能够牢固地掌握词汇。因此,要给学生创造合适的词汇学习语境,以帮助他们学习。在词汇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动脑筋,从各方面对词汇作深入的信息处理。英语词汇教学应“与时俱进”,教师应将不断增长的新词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鲜活的语言材料,同时注意解释和分析词汇的隐喻性理据,减轻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六、 结 语

美国语言学家齐夫(George K. Zipf)曾指出:“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也就是最短的词。”[14]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代英汉词汇进化的特征。由于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交谈、通讯、草拟文件等方面都力求做到语言简明、用词精练、表意明确,以便及时反映新事物和新现象。著名作家Rudof Flesh为美联社指定的写作公式是:“‘易读’是以词和句子的平均长度来衡量----越短越容易读。我的研究表明:词的平均长度为1.5个音节, 句子的平均长度为19个词, 这是报纸材料的好的标准。”[15]随着人类的密切交往和网络世界的高度发达,未来的语言规则会越来越简单,不同语言的词汇共核部分会越来越大,相互借用词语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不同语言的词汇会越来越“趋同”。那些陈旧、繁冗、不符合时代的词语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淡出人们的生活,这是词汇进化发展的必然。

任何语言在自身进化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强势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强大的、深远的,它往往会在新词语的诞生上体现出来。作为语言文化学习者、研究者和传播者,我们都应以开放的、包容的心态看待语言的这种变化,与时俱进,适度引导,让语言在交流、学习、研究等领域发挥其重要的功能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永良. 从文化生态视角解读语言衰亡[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43(1):77-85.

[2] Nowak M A, Komarova N L, Niyogi P. Evolution of Universal Grammar[J]. Science, 2001,291(1):114-118.

[3] Pinker S. Language as an Adapta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J]. 心理学报, 2007,39(3):431-438.

[4] 刘洪娇. 浅议语言的起源及印欧语系[J]. 科技信息, 2010(35):148.

[5] 董志翘. 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29(1):22-27.

[6] 陈国华.《英语史:从古代英语到标准英语》导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32(5):393-396.

[7] 杨彬. 心智的门铃----英语新词的认知阐释[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

[8] 马媛. 从补缺假说的角度看网络热词的英译[J]. 海外英语, 2011(13):325-326.

[9] 韩忠军,董霄云. 隐喻----英语词义转移的一个重要方式[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2(1):50-52.

[10] 王云燕,沈海英. 现代英语词汇特征及其成因探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4):102-107.

[11] 杨媛莉. 英语构词法集释[J]. 怀化师专学报, 2000,19(4):90-93.

[12] 何华珍. 《中华字海》中“日本汉字”释义指谬[J]. 古汉语研究, 1999(3):70-73.

[13] 刘晓峰. 进化心理语言学产生的科学背景[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26(5):115-117.

[14] 王微,郭熙煌. 英语附加问句在口语中的演变及其社会语言学意义[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5(3):107-110.

[15] 汪榕培. 英语新词的来源及展望[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9):7-11.

猜你喜欢
词缀新词汉语
学汉语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Research on Micro-blog New Word Recognition Based on SVM
释西夏语词缀wji2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