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
——基于陕西省的调查数据

2012-03-31 17:34秦秋红王忠贤
关键词:人力资源培训农业

秦秋红,王忠贤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2.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
——基于陕西省的调查数据

秦秋红1,2,王忠贤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2.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基于陕西省的相关调查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状况。分析认为:陕西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存在教育程度低、实用技术欠缺、健康状况不佳以及缺乏正确的精神追求等问题;其成因涉及到思想观念、自我认知、教育条件、医疗体制、自然秉赋等方面;只有通过组织技能培训、普及医药卫生知识、改革医疗体制、提高政治素质、激发精神追求等途径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陕西省;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本,农业兴则社会兴,这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即便是工业文明发达的美国,也仍然需要先进的农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基石。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虽然改革开放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但是农村人口仍然众多,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当前困扰中国的主要问题,农业仍然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前提。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资料表明,虽然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女性与男性所占比例都是逐年上升的,但是就其总量来讲,女性只占到整个劳动力转移人数的1/3,且年龄集中在16~25岁之间;而26~50岁这个主要参与劳动的年龄段的女性人数只占到整个劳动力转移人数的7%[1]。这些数字表明,无论是从劳动力转移的总量还是从主要参与劳动的年龄段看,农村女性从事的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据2004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占53.1%,男性占46.9%,男女性别比为0.88∶1;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则以男性为主,占64.2%,女性占35.8%,男女性别比为1.80∶1[1]。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种情况:农村在业女性从事农业劳动的百分比为75.1%,高出男性11.9个百分点。可见,目前中国农村女性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现实中,中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地处西部的陕西尤为如此:农村女性的文化程度较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而作为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源泉的现代农业,则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文化、有技术、有眼光、有追求,特别是要有市场经济的头脑。面对如此要求,陕西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素质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为此,只有加快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提升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才能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才能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源泉在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就目前而言,取决于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可见,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现代农业是一种内涵式的农业发展方式,其特征就是通过科技化、专业化、精细化来提高农业的产出、品质和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引导生产,以合同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进行运作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两者的发展都取决于农业科技开发程度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最终又都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即劳动者对高水平农业科技的掌握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等。在此情形下,作为农村经济建设主体的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实中,应通过诸如培训、进修和实地示范等多种方式,对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使她们提高文化水平、增强科技素养、掌握技术要领、了解市场经济、懂得经营管理,把农业生产搞得更好,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二)有利于增加农村家庭收入

现实中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具体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所从事产业的发展状况、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生产条件的优劣、市场的发育程度、流通渠道的通畅与否及国家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农业经济政策等。其中,最根本的是具体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目前,农业生产收益仍是陕西绝大多数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农业女性化的情况下,女性劳动力的素质自然对农村家庭收入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就要通过对农村女性的人力资源开发,使女性劳动者尽可能多地掌握种植、养殖和多种经营等方面的技能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的知识,并尽可能使之内化为自身的生产能力,以便在具体的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进行精耕细作、集约经营、加强管理和规避市场风险,从而保证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生产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生产产量的不断增加和收入的不断提高。

(三)有利于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它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有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70.6%,比世界平均水平52.6%高18%,而且,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又普遍高于市镇[3]。尽管如此,我们仍坚持要提高农村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特别是农业劳动的参与率,因为这是中国农村社会和农业发展的现实所要求的。目前,中国农业虽不能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无法给农民带来较高收入,但它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前提,因此,它必须发展良好。但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且不说一些地区土地撂荒的情况严重,即便是耕作中的土地,由于农村女性在市场经济意识、生产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农业产出已经受到影响。为此,在近期内只有通过提高农村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以增加劳动量的方式消除土地撂荒情况,弥补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从而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但是劳动参与率要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影响,因此只有通过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激发其理想和追求,增强其社会和家庭责任感,提高其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帮助其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其身体素质,才能提高她们的劳动参与率。

(四)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目前,中国农业虽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农业,但也还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所以,它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要使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按照舒尔茨的理论,就要改造传统农业,在传统农业中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改变传统农业中的技术,归根到底是农业中应用的知识要进步[4],即农业科技要进步。其实,中国每年的科技成果产出量为6 000~7 000项,但转化率只有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5]。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影响其最关键的因素。有分析表明:农民素质的高低与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的效果是成正比的。但中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2009年全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5.9%,小学文化程度占24.7%,初中文化程度占52.7%,高中文化程度占11.7%,中专文化程度占2.9%,大专及以上程度占2.1%[6]。而陕西90%农村女性劳动力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这样的劳动力素质无疑会制约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此,就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特别是作为生产主力的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以提高农村劳动力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能力,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

在分析陕西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时,所用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全国妇联于2010年底合作进行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陕西地区的调查数据。样本分别取自于陕北4县市、陕南4县市和关中3县市,共获取调查问卷427份,其中女性248份,男性179份。调查数据表明,陕西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主要存在下述一些问题。

(一)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低

根据调查,2010年陕西农村女性受教育情况为:18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为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15%;比同省农村男性该比例8.40%高出近10个百分点;比同省城镇女性该比例4%高出14个百分点。在陕西农村女性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1%。究其原因,一是农村落后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陕西地处中国西部,较东中部观念落后保守,重男轻女思想较为严重,当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人人都受教育时,首先被剥夺该权利的是女性。二是农村女性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从而影响了她们不断学习进步的积极性。不少农村女性没有真正认识到她们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也对社会进步负有责任,这使得她们缺乏追求和理想,仅仅把自己定位为男性的附属品,因而并不在意自身的文化修养。其实,这是中国男权社会无形中给予女性的长期暗示所形成的观念。三是农村教育网点的设置现状也影响了农村女性求学的积极性,近年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各地区青少年数量近年来下降明显,农村的教育网点因合并而减少,很多农村女性出于安全、方便等因素的考虑,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

(二)农村女性实用技能欠缺

该调查表明,陕西农村女性很少参加培训,以至于他们很多人都没有一技之长。在被调查的女性中,80%以上的没有任何专业技能;20%左右的有农、林、果木的管理技术,15.4%的有养殖专业技术,而且这部分人中的大多数是同时拥有2项或多项技能。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农村教育目标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现行的农村教育目标定位是向高等学校输送人才,它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内容基本上没有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二是培训经费不足。因为农村培训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而陕西各级政府的财力都很有限,以至于在农村女性培训方面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村培训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三是缺乏组织上的统一管理,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农村女性的培训涉及农业、科技、教育、妇联、扶贫办等部门,这些部门都各自独立地开展着工作,虽然互不相扰,但由于无法紧密地配合,致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四是农村女性缺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虽然调查培训意愿时,有38.41%的女性表示她们想学习“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但仍有近一半的人表示“没想过”接受培训或者是培训对她们来说“没必要”。

(三)农村女性健康状况不佳

身体素质是劳动者参加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需要体力劳动的农村地区,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其收入的多寡和生产的发展。有资料表明,陕西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不能令人满意,各类妇科病患病率都较高。据有关调查显示,陕西各地女性妇科病患病率都在50%以上[2]。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女性健康意识较差,主要表现为不重视定期的体检工作。其实,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尽早发现可能的病症。二是农村女性保健知识缺乏。据陕西省妇联与西安市社科院所进行的“农村妇女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被调查妇女中,约有1/3的女性不懂保健知识。三是农村地区医疗人才短缺,看病费用高。当年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改革了原有的医疗体制,各级医院都从公益性转向了盈利性,由此导致了农村地区医疗人才的大量流失和医院收费的居高不下,以至于农村女性患病后,基本上都拖着不看。四是农民的卫生习惯不佳。北方地区干旱缺水,农民不经常洗浴,这加大了农村女性患病的概率。五是饮食的营养水平也是一个最重要和浅显的原因等。

(四)农村女性缺乏正确的精神追求

缺乏正确的精神追求是陕西农村女性的一个问题。不少农村女性不关心国家大事,没有政治敏感性,不注重自身修养,经常纠缠于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以至于精神境界不高、没有正确的精神追求,甚至会闹出人命案件。有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15万以上的农村妇女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在100万人以上;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并且女性自杀率比男性要高25%[7]。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中落后观念和自给自足小农意识的影响,使农村女性从思想上受到禁锢,认同了男性社会强加给她们的许多观念和行为方式,认同了女性就应该是“贤妻良母”、就应该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就干不了大事等这些认识,从而甘愿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例如,放弃选举人大代表、参与村委会事务决策等权利,长此以往阻碍了其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三、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农村女性的基础教育

第一,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要依靠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指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教育这个阶段。此阶段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时期,任何人在此期间都应认真、系统地学习其应该掌握的学历教育的相关内容和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将来继续追求学业和参与农村生产实践活动的人都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启迪人们心智的教育。有了这种基础教育,人们后续的发展就比较容易了。尤其是对于日后参与农业生产的人而言,扎实的教育功底为其日后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保证。具体到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在此阶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保农村适龄女童能够入学并至少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为此,就要为农村女性提供安全便利的学习条件。考虑到目前中国农村教育网点减少后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住校条件不好以及存在人身安全隐患等具体情况,首要的事情就是搞好现有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的住宿和餐饮条件,还要强化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尽量杜绝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此外,全社会的治安环境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国家和政府要为农村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第二,基础教育内容的改革也不容忽视。确立正确的农村教育目标,不能仅将向高等教育输送人才作为其目标,还要兼顾农村生产实践的需要。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中添加一些符合农村生产实践活动需要的知识。各地农村应该按照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来选取相应的内容。这样就能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重视农村女性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实用技能、专门知识和认识的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成人教育两大类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学生脱产学习,属于正规的学历教育,包括职业初中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和农民中专教育。农民成人教育是成人在职的非学历教育,包括农业广播学校、实用技术培训、农民资格证书、文化扫盲等。农村职业教育是劳动者接受基础教育后向具体工作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农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接受继续教育的有效方式,它肩负着培养懂科学、懂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的重要责任。农村女性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既能弥补自身在农业生产技能方面的不足,还能掌握各种先进的种植、养殖技能。但中国目前在农村职业教育方面存在对农村生产一线的劳动者普及覆盖面窄、农村职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育经费投入少等问题。为此,就要通过创新职业教育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加大经费投入等途径解决问题,使农村职业教育在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方面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搞好农村女性的技能培训

第一,提高农村女性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举办的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切合农村女性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并能够给其带来比较直观的经济效益。具备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用给予参加者物质奖励的方法激励农村女性参加培训。通过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农村女性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第二,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作用。利用涉农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场地、技术对农村劳动力(包括女性)进行农村实用技能的培训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第三,对农村女性按其各自受基础教育的程度分层培训,以保证培训的效果。

虽然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但在这个整体中,仍存在文化程度差异。如前所述,2010年陕西省农村女性受教育情况为:91%的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中34%的是初中文化程度,39%的是小学文化程度,18%的是文盲、半文盲。基于此情况,具体培训时,一要根据需要掌握的实用技能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选择培训对象;二要根据教育程度分成至少3个班次,以便施教者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群体的特点,把培训工作做得细致完善,让每个文化层次的劳动者群体都能为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最大作用。第四,应统筹规划对农村劳动者的培训以保证效果。前已述及,目前中国对农村劳动者的培训是多部门进行的,这会带来资源无法集中利用、信息无法共享、安排缺乏秩序等问题,致使培训的规模效益无法实现。为此,应该有一个组织来协调安排培训工作,使多个部门的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普及医药卫生知识,加快医疗体制改革

为了保证农村劳动者以强健的体魄参加农业劳动和生产,第一,要在农村地区普及医药卫生知识,尤其是要向广大农村女性劳动者宣传医药卫生知识,帮助她们建立起健康意识,懂得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讲究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卫生、饮食营养和安全,以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但现实中有些问题是农村女性劳动者解决不了的,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提供政策、经济甚至法律方面的保障。例如,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卫生习惯的改变,前提是要解决用水问题。在吃水都无法保证时,要求人们有洗浴习惯显然不现实。而西部农村用水问题只有借助外力才能解决,成功的案例就是“母亲水窖”工程,它在开始实施的5年内就帮助了22个省份的100多万农户解决了生活和部分生产用水。又如,目前问题食品在中国农村小卖部出现较多,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儿童的身体健康,这需要国家通过食品监管和法律规范来解决,以确保农村劳动力有一个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第二,要加快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改变医疗机构向钱看、医疗人员配置不合理的局面,保证农村居民能够享有与城市居民差别不大的医疗卫生服务,并能够负担得起医疗费用,杜绝农民有病久拖不看的现象出现。如此,现代农业的发展才会有体魄健康、素质好的推动者。

(五)提高农村女性政治素质,激发农村女性精神追求

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只是经济方面,因此,精神层面和政治素质上的开发也不容忽视。这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也是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列宁曾说过,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可见,政治和经济密不可分。鉴于目前中国许多农村女性没有政治追求、缺乏人生抱负等情况,在进行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时,第一,要帮助农村女性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使农村女性明白她们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而不是男性的附属品,清楚她们与男性一样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并享有自己的社会权利。因此,她们应该有个人的政治权利以及相应的利益诉求,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通过行使她们的政治权利来发出她们的呼声、保障她们的权益。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积极参与村民委员会和当地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以便选出能够表达农村女性政治和利益要求的代表。此外,农村女性还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地就国家事务、社会事件以及村组的决策发表意见。当然,这些正确的认知和行动,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国家要尽力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第二,要利用激励理论使农村女性树立起自己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并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不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强能力、提升境界、陶冶情操,从而使农村女性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村劳动力,以便她们能够在新的高度上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对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增加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都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加强基础教育、重视职业教育、搞好技能培训、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并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政治素质、激发精神追求等途径,解决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中现存的教育程度低、农业实用技能欠缺、健康状况不佳、精神追求缺乏诸问题,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才会有保证。

[1]叶灵珍.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2]毛黎明.汉中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马忠东,吕智浩,叶孔嘉.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增长: 1982~2050年[J].中国人口科学,2010(1):11-27.

[4]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邓立国,李杨瑞,陆建勋,等.媒体宣传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推动作用分析:以广西农业科学院为例[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7):821-824.

[6]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7]王凯.自杀率居高不下,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亟待关注[EB/OL](2007-01-31)[2011-10-05].http:// www.ce.cn/cysc/agriculture/gdxw/200701/31/t200701 31_10271076.shtml,2007-01-31.

Research on femal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based on survey data of Shaanxi Province

QIN Qiu-hong1,2,WANG Zhong-xian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Shaanxi,China;2.School of Internationl Busines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Shaanxi,China)

This paper appli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femal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 data of Shaanx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n female human resource in rural areas,such as lower education,lack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poor healthy,and lack of spiritual pursuit.The reasons for those are related to the thinking ideas,self cognition,educational conditions,medical system,natural endowment,etc..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only female human resource in rural areas is developed through education,technical training,medical knowledge teaching,reforming medical system,can rural economy be developed constantly and stably.

Shaanxi Province;rural areas;female human resource;Socialist new-rural construction

book=1,ebook=22

F241.33

A

1671-6248(2012)01-0047-05

2011-03-15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7KR35);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YF07205-02)

秦秋红(1958-),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培训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