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

2012-04-01 07:09,,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寰枢颈性退行性

,, ,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吉林 长春 130117)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不稳、退变、骨刺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由于刺激了颈椎关节囊韧带或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1]。在祖国医学中并没有“颈性眩晕”这个病名,颈性眩晕相当于“眩晕”的范畴。眩晕之名,首见于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但对其认识起源于《黄帝内经》,《内经》中有目眩、眩仆、眩冒、掉眩、眩转等不同称谓,且在证候病机方面有丰富的记载。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多处对眩晕证治进行阐述。汉唐时期对其治疗着重于治风、治痰、治火。宋元以后的医家则在前人“因虚致眩”理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明代渐渐产生了强调补虚为主治疗的医家。其病因病机不外乎风、火、痰、虚、瘀5个方面。

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认为,其发生主要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交感性因素,颈椎发育异常,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退变,血管源性因素等有关。

1 发病机制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走行及其与接受来自星状神经节与颈中神经节形成的颈交感神经丛支配关系决定了椎动脉自身的走行特点及其与接受星状神经节与颈交感神经丛支配的关系导致椎动脉的颅外段很容易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沈素红等[2]曾报道应用多普勒对眩晕患者的椎动脉进行检测,发现眩晕组的椎动脉管径细窄或走行弯曲是导致椎动脉血流量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度扭曲的椎动脉同样会伴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眩晕的发生[3]。

1.2 交感神经因素 颈交感神经可通过节后纤维交通支与颈上交感神经节相连,当受到刺激时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产生颈性眩晕。主要是交感神经受刺激兴奋后,其末梢可释放出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受体,引起血管收缩的结果[4]。

1.3 寰枢关节紊乱 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王楚怀等[5]认为寰枢关节紊乱是颈性眩晕的重要原因。王峰等[6]报道6例寰枢关节紊乱的病例,皆因椎动脉受到挤压、牵拉、扭曲和刺激,引起颈性眩晕的发生。寰枢关节运动不对称,寰枢关节间产生无菌性炎症,以及椎动脉在寰枢关节段迂回曲折,均可引起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发生眩晕。

1.4 颈椎发育异常 颈椎发育异常可导致颈椎动脉屈曲,以致成角而使动脉受压,有时与其它原因一起作用使病人发病。单侧横突孔狭窄,会使其对另一侧椎动脉病变的有机代偿能力减弱,会成为颈性眩晕发生的潜在诱因[7]。

1.5 颈椎骨折脱位 病人颈椎骨折脱位时的眩晕也是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原因主要是颈椎动脉的直接损伤。单侧椎动脉受损,一般没有临床表现,如果受伤时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吻合通道的缺少以及对侧椎动脉缺如或先天发育不良等,均可以引起受伤后颈性眩晕的发生。

1.6 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性眩晕与颈椎退行性改变也有着很密切的关联。颈椎退行性改变的早期,由于颈椎间盘固有的水分丧失,使得椎间隙变细,可以使颈椎之间的小关节松动,导致颈椎不稳定。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后期逐步出现颈椎骨质增生与颈椎周围软组织肥厚,两者均能影响椎动脉,使病人发生眩晕[8];钩椎关节及后外方的小关节发生骨质增生,也可以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病人眩晕[9]。

1.7 血管内源性因素 颈椎动脉内膜的损伤、椎动脉壁的出血以及假性动脉瘤的形成等都可以引起椎动脉狭窄。颈椎动脉局部血液动力学发生的改变,也更容易在椎动脉损伤的局部形成血栓,导致椎动脉狭窄及栓塞,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

2 结语

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对颈性眩晕的总体认识,在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仍在积极探索过程中,促使我们今后的工作,应积极进一步探求其发生机制,以便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1]曹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56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6):8-9.

[2]沈素红,陈柯.超声多普勒对颈性眩晕患者颅外段椎动脉的检测[J].中医正骨,2004,16(5):18-20.

[3]Jargiello T,Pierura R,Pakowski P,et al.Power Dopple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extracrnial vertebral artery com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J].Eer Ultrasound,1998,8(3):149.

[4]马明,周卫.寰枕段因素致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04,17(5):314-318.

[5]王楚怀,赖在文,许燕玲,等.寰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关系探讨[J].现代康复,1998,2(6):530.

[6]王峰,张佐伦,刘立成,等.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2):149-151.

[7]陈仲强.颈性眩晕病例的椎动脉造影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1991,11(2):95.

[8]李景限.颈椎横突孔及动脉的观察及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学上的意义[J].中国骨伤,1994,7(1):34.

[9]Hoshino A.Report on the safety of unilateral artery ligtion during cervical spnie surgery[J].Spine(phila pa 1976),1996,21:1454.

猜你喜欢
寰枢颈性退行性
寰枢关节的解剖与功能研究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X线断层融合摄影在Halo架固定结合枕颈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术后评价中的价值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