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2012外交官经济论坛”上的演讲:做好政府服务,促进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

2012-04-02 02:47张永福商务部欧洲司
对外经贸实务 2012年3期
关键词:商务部企业

■ 张永福 商务部欧洲司

在首届“2012外交官经济论坛”上的演讲:做好政府服务,促进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

■ 张永福 商务部欧洲司

本刊讯:2012年2月8日,由北京商务外交中心主办,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和国际商报社协办,北京经济开发区五粮液集团等共同支持的首届《2012外交官经济论坛》在北京丰大国际酒店举行。主题是“突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企业国际化”。有关外交官以及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张永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育新教授等在会上发表了演讲。

近年来,应该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截止到2010年底,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超过了3100亿美元,去年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600亿美元。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涉及的领域大家知道是非常众多的,包括租赁、商务服务、金融业、采矿业,中国的对外投资我们大致统计了一下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上主要在我们的周边地区,大概70%左右在亚洲国家和相关地区。

总体上看,目前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合作应该说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发展势头很猛,但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因为我们企业走出去,应该说时间还相对比较短,缺乏经验,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向外国企业学习,当然中国的对外投资虽然刚刚起步,由于势头很猛,也受到了各方的关注,评价不一。因此,中国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外国的国家、政府、企业也能够正视中国的发展,避免双方因为理解方面的一些差异,阻碍双方之间的合作。

我们感觉到,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面临着比较好的发展机遇:

第一,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环境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说还是相对比较有利的。当前大家知道世界经济正在缓慢的复苏,但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还是明显存在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经济体,经济的增速都出现了回落,特别是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风险的增大,尤其是大家知道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高居不下,有的欧洲一些国家甚至失业率高达20%,所以这对全球的经济影响和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应该说企业国际化也面临着相应的风险和挑战,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我们感觉还是不可逆转,新的跨国投资、跨国并购、技术合作和产业链转移的势头正在上升,各国对外来投资给予厚望,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包括欧洲国家,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总体上都是欢迎中国对欧洲国家、包括身陷危机的这些欧洲国家进行投资的,这是一个总体来说的,我们感觉对外投资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还是环境相对有利。

第二,我们国家的综合力量增强,对外投资保障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这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相应的一些机制保障。比如说中国已经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30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有96个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和10个自贸区的协定,建立了双边经贸联委会投资合作促进等机制,这些机制和法律法规实际上是帮助我们企业解决投资方面的一些障碍,推动投资的便利化,相应的也要为维护我们企业的利益起到一种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2008年商务部建成了一个对外投资合作的信息服务系统,集业务管理、数据查询、运行监控、信息发布为一体,主要是为我们相关希望走出去的企业进行政府方面的服务。商务部还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的导向目录,还有国别投资经营的障碍报告,向哪个国家投资它面临的环境和问题是什么,国别贸易投资的环境报告等指导性文件,为我们相关走出去的企业,从信心方面和法律咨询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第三,是中国企业的实力不断地在壮大,积极对外投资的内升动力也在不断地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我们感觉到这种增强是非常明显的。当然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也要遵守相应的国际规则,一般讲我们企业是这样做的,我们的对外投资应该说没有排他性的考虑,是一种市场行为,因此总体来讲,政府也是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说还是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感觉到,从走出去的企业分布来看,我们有国有控股的一些大企业,同时也有一些非国有企业,例如华为、吉利、三一重工等等,都具备相当实力,并且在国际市场上表现是非常活跃的。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我们认为应该坚持互利共盈,共同发展的理念。目前应该说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据我们统计,2010年境外中资企业为东道国提供了超过78万个就业岗位,当地纳税也达到了117亿美元,这是2010年大致的一个情况。

今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个年头,“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未来的五年,中国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会合点,努力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盈和共同发展。

我们对外投资事实上既是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同时也为东道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相应贡献,“十二五”期间我们也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这样的一个原则,继续努力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步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继续开展对外投资的合作。今后商务部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服务工作:

一是抓促进。国家在财税和信贷、保险以及外汇使用等方面,不断的在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险和对外投资保险相应的服务,也取消了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和汇回利润保障金制度,允许境内企业以自由外汇或者购汇进行的境外投资,同时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境外直接投资的结算试点,已经进行了不少这样的试点。2009年5月1日起,商务部实行境外投资管理的新办法,减少了审批的程序和审批的材料,缩短了一些核准时间以及程序,应该说企业走出去的便利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在人才培训方面,商务部还会同国家的国资委,全国的工商联,在2007年对1000名走出去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下一步商务部还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包括工商联,进一步加大培训的力度,使得我们的走出去企业在走出去之前,都有一定的自然准备,避免投资方面的失误。

二是抓管理。应该说我们法律法规的制度也是在不断的健全,相关的工作也不断的在推进,2008年的时候,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走出去领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规,为加强规范管理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此外商务部还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并且上报国务院对外劳务合作的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稳步推进对外劳务合作。

三是抓规划统筹的管理。为发挥规划统筹的引领作用,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从重点国别,重点产业,国内区域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布局,为企业对外合作发挥导向性的作用,实际上目的之一就是要避免我们走出去相应的一些盲目性。

四是抓安全保障。目前风险控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我们也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构建涵盖基础信息的采集、风险预警发布、日常应急检查等相关环节安全权益保护体系,这个风险控制体系的基本目标就是什么呢?风险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健全,把它的流程进一步清晰化,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风险管理相关的一些中介部门也要服务到位,帮助企业有效预防风险,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也要增加保险公司的一些险种,企业的风险意识也要不断的加强,我们还推动开发了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境外伤害以及附加医疗救援保险,因为有些地区战争恐怖等等,这些都需要纳入保险的范畴,包括伊拉克这样的高风险国家,都纳入承保地区。

应该说中国和欧盟都是世界主要的经济体,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联合体,经济实力应该说远远要超过中国,虽然中国现在已经作为全球单一国家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跟欧洲总体来比,我们的经济实力还是不如人家。当然这种经济实力的对比,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速,一直在高位,欧盟特别是欧债危机,使欧洲经济发展相对在低位徘徊,所以中国与欧盟经济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应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在向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大家知道中欧建交已有37年了,双边的经贸关系发展还是比较稳固的,中贸关系已经成为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引擎。在1975年建交的时候,双边贸易才有24亿美元,去年已经发展到创记录的5672亿美金,比较一下,大概增长了235倍。目前欧盟是我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当然我指的是欧盟27国,而且是我们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和技术来源地,从技术引进的角度,欧盟绝对占第一位,大概占我们技术引进总量的30%-40%。因此,欧盟相对于我们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来讲,从技术输出的角度,还是相对宽松的。

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那么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应该说增长也是比较迅猛的,2010年的时候,中国对欧的直接投资达到6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2%,占当年中国对外投资额的10%左右,去年由于受欧债危机影响有所下滑,我们去年对欧洲直接投资46.1亿美元,占对外投资额也在减少,占总量的7.7%左右,我们对欧盟的投资覆盖了其27个国家。

中国对欧洲投资有几个典型的案例:比如,山东的维柴动力收购法国的伯杜安发动机公司,以455亿欧元价格,收购法国伯杜安发动机公司,获得高马力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技术,也节约了大笔的研发资金,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在德国,重庆的机电收购了英国的精密技术集团,这是在2010年6月,是以2千万英镑收购了集团下属的6家公司,获得了5项先进技术,还有非常先进的装备制造,包括螺杆机床,各种现行的加工磨尺机,五轴联动技术等等,使重庆机电产业技术和国际的先进水平一下缩短了大概15年的时间。

在英国,今年1月份三一重工宣布与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公司联合收购了德国的知名工程机械制造商普斯麦斯特100%的股权,三一重工占90%的股权,中信占10%。今年3月要交割完成,总体出资额超过5亿欧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收购,对三一重工的全球布局和产业链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意大利,2008年9月的时候,中联重科通过收购,获得先进管理技术,对中联重科整体实力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去年开始已经盈利了。另外还有一个中远中标比例艾弗斯港,有35年经营权,由中远获得,出价5亿欧元左右,比例艾弗斯港是地中海最重要的一个集装箱港口,年吞吐量在146万标箱左右,每年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幅,达到370万标箱,从16万标箱在2015年的时候达到370万标箱这样一个水平,这也是一个合作共赢非常好的案例。

在葡萄牙,2011年12月22号,中国的三峡集团中标收购葡萄牙电力公司的股份,是21.35%股权,交易额有27亿欧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股权收购,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股权收购案例,开创了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竞标国际大型上市公司的一个成功案例。葡萄牙电力当然不仅仅是本土了,实际上在葡语国家都有相应的一些影响。

我们感觉通过这样的案例,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重要启示。

首先,要从长远出发,避免盲目收购。我们感觉对外并购也好,投资也好,都应该加强前期的调研,避免盲目的一些收购。我刚才举的是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事实上中国对外投资还有很多失败的案例,我在这里不再详述。大家可能知道我们过去有一个是家电行业比较有名的企业,在收购法国汤姆森的过程当中,由于前期的调研,对整个生产线、技术路线、包括对当地的法律法规、劳工制度,前期工作做得不是很完整,因此在收购方面后期造成了很大的被动,是一个不太成功的案例。所以我们感觉,前期的调研非常重要,要避免盲目的收购。

应该怎么做呢?要认真研究你所希望投资这个国别的经营环境,包括整个市场的容量、发展的趋势、竞争的态势,以及我们相关企业在投资国到底有哪些竞争方面的优势,要制定好走出去的大概发展战略。国内的投资主体,我们认为应该做好长期为海外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技术、人员等支持的充分准备,从企业的规模、员工数量、销售等等,都要符合当地的情况,避免所谓的这种抄底,盲目的进行收购。

第二,应该充分利用海外的一些并购,改善我们运营的一些效果。海外并购我们感觉到,实际上是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经济的发展,我们很多企业实际上财力很雄厚,不缺钱,所缺乏的就是品牌、技术、销售方面的一些渠道,因此获得国外相应的品牌,拓展国际的销售渠道,通过并购参股,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中国企业应该特别注意在并购过程当中,做好前期的一些调研,防止出现潜在的风险,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相关并购的计划。

第三,应该主动加强技术方面的一些学习,实现技术方面的升级。应该说中资企业在加强技术引进和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相关技术溢出的效应,要自主研发,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外现有的一些研发团队,逐渐的形成自己一种内升创新的新动力。我们当然有一些技术人员要出去跟海外的团队共同研发,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当然我们还可以请一些海外的专家或者并购相应企业,请这些专家过来进行相应的培训、指导、交流,这样有效的沟通,对于整个研发实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四,要积极探索符合两国特点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文化差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考虑,有的时候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一些文化和习惯做法的不同,因此在并购之前就应该了解当地的这种文化,特别是企业运行的内升的一些东西,这样避免由于文化的差别,产生在管理方面的摩擦。还要从管理的角度考虑怎么样科学化,怎么样适应当地的特点,因为中国的企业在管理方面注重人情,国外企业可能注意规范法制方面,所以提高整体企业的凝聚力,就需要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实际上我们作为商务部的地区司,欧洲司也好,亚洲司也好,我们都有很多驻外的使领馆商务处,我们希望这些有可能、有实力或者有想法的对外投资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使馆,特别是商务处的资源。在前期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信息,还是在你大概选定的投资、合作、并购的伙伴之后,能够到我们的使馆商务处进行相应的咨询,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投资项目,我想我们的使馆和商务机构可以给大家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特别是一手的信息方面的服务,帮助我们相关的企业来投资,甚至在投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想他们都会提供一些比较好的建议。

政府的服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想都应该为我们相关希望走出去的企业提供相应的良好服务,我这里也代表商务部,特别是欧洲司,给大家表个态,如果我们在座的相关企业,或者你们所了解对欧洲感兴趣的企业,希望在欧洲地区,无论哪个国家,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包括在中亚地区,包括在俄罗斯,如果感兴趣的话,因为俄罗斯地域我们一出新疆就到了,包括独联体地区,以及整个欧洲、南欧、北欧,都是在这个地区,大概54个国家和地区,只要有意向的,都可以在国内跟我们商务部欧洲司相关的处室联系。如果企业要走出去的话,我们也建议你们跟我们的商务机构进行联系,我们欧洲司希望能为大家在座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能够提供信息、法律,其他一些方方面面的服务,只要你们提出要求的话,我们都竭诚为大家服务。我就跟大家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注:本文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猜你喜欢
商务部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商务部推动信用消费进万家
盈创回收入选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创新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