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儿童教育:不该是无解的难题*——基于国外政策及实践的思考

2012-04-02 20:41黄伟杰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22期
关键词:英才加州天才

●黄伟杰

一、国外超常儿童教育政策及实践举要

(一)美国

美国正规的天才教育始于1918 库。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天才教育体制日渐成熟,已经成为世界上天才教育最普及、研究和从教人员力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有天才教育的政策和法律,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 指出:“为了国家的安全必须选拔我国大批的天才儿童,并努力进行天才教育。”确定了天才教育的国策。1972年美国国会提出了《天才教育》报告,并在联邦教育部成立了天才儿童教育局,各州有相应的专职人员和机构,负责天才儿童的教育工作。联邦政府和各州还制定了一系列法案,拨专款发展天才教育事业。1973年3月又通过《天才教育法》。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天才教育搞得最早、且成效显著的一个州。加州早在1961年就实施了第一个“少数智力天才”教育计划。1980年加州通过的《教育法》用13 项条文肯定了对天才儿童实行特殊教育的做法。2000年,加州议会又通过两项法案,修订补充了不少内容。这些法律成为加州实行“天才教育”的基础。

加州法律定义的“天才”包括:超常的智力、创造力、特殊学术能力、领导能力、艺术能力等。加州《教育法》规定,由加州教育委员会监督地方学区管理委员会鉴定天才儿童,为天才儿童制定的各种特殊教育计划由当地学校执行。加州“天才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从与社会隔绝的“精英教育”转向植根社会,从重视学生单方面的才能转向多种能力均衡发展,从只重视学习转向重视天才学生的“社会和情感需求”。2000年的加州法案提出,小学“天才教育”课程不能超出常规学时;学区应该允许天才学生“跳”到任何他们适合的年级学习;学区可以使用“天才教育”经费让天才学生旅行学习,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校外生活经历。除了可以在公立学校跳级和提前进入大学之外,加州还为天才学生设立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学习计划,这些计划大都安排在假期,而且多数是让学生领略学校教学内容之外的知识天地。据统计,在2003 至2004 学年,加州12年级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小学和中学)总共有630多万学生,其中有47 万多人被鉴定为各类天才儿童;当年加州的教育经费超过538 亿美元,用在各种“天才教育”项目上的共有4.95 亿美元。

(二)英国

英国于1974年成立了 “天才儿童国家协会”,并在全国设立了34个地方分会。英国伦敦设立了“天才教育行动计划”来开发天才儿童的潜质和提高他们的抱负,并成立一个由高等教育人士和地区教育局组成的协会来负责“天才教育行动计划”。

2002年英国中小学大臣大卫·米利班德又发起一项天才教育项目——大学暑期学校项目,该项目是全英天才青少年学院的重点项目,提供支持资金7000 万英镑,专为英国公立学校的天才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机会,使他们在7所大学举办的暑期学校里参加“头脑夏令营”,使天才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进一步开发,以弥补学校日常教学的不足。学院给这些高才智儿童提供了一个同伴团体,这在他们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是比较缺乏的。暑期学校项目跟大学录取没有关系,参加在大学举办的暑期学校并不意味着被大学提前录取。该项目要传达的一个观念是,对于高才智儿童,最好的选择是走适合他自己的道路,在18 岁时上一所适合他自己的大学。“丰富,而不是加速”是该项目最醒目的广告语,学院组织的暑期学校、讲座和网上学习小组,都是为了增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而不是让他们赶进度。由于暑期学校的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英国基础教育的主要负责机构——教育标准署也对该项目赞赏有加,并敦促天才青少年学院赶紧扩大规模,让更多的孩子参加该项活动。与此同时,超过2.8 万名学生已被注册成为该学院的会员。

(三)印度

印度自1985年开始开办“天才儿童学校”,主要面向印度农村的超常儿童。这是基于70%人口在农村,农村儿童占了青少年的大多数的国情,印度政府开展天才儿童教育项目的初衷就是,无论家庭社会地位如何,都要保证农村天才儿童像城市儿童一样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实现社会公平。印度有500多个区,除了泰米尔纳德邦外,其他邦每个区都有一所“天才儿童学校”。全国每年约有2 万名学生进入天才学校学习,截至2003年底,印度天才儿童学校已经录取了16 万天才学生。

“天才儿童学校”的管理机构称为“新黎明学校组织”,总部设在新德里,隶属人力资源开发部。“天才儿童学校”多数建在城乡结合部,建筑风格和格局全国统一,统一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生食宿在校,一切生活和学习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学校向天才儿童提供高质量的现代教育,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科学、商业、体育、瑜伽、文化和艺术等。学生在这里能获得3种语言能力,即英语、印地语和当地语言,他们在11年级和12年级时,能够在英语和印地语之间毫无困难地自由转换,已经基本上了解了大学课程的内容。教学之外,学校还向学生传授价值理念,着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冒险活动,加强体能训练。为保证教学质量,天才学校对学生的选拔十分严格。每年2月份在印度全国统一进行2 小时的考试。考试内容分为3 部分,心理能力测试占60%,语言占20%,数学占20%。录取的学生中,75%以上必须是农村儿童,其余25%为城市儿童。33%为女孩,3%为残疾儿童。

(四)韩国

天才教育在韩国的提法是“英才教育”。1999年韩国制定了《英才教育振兴法》,并于2000年3月1日起实施。该法将“英才”的内涵界定为:“具有非凡的才能,为了开发其潜力,需要特殊教育的人才。”该法第二条规定:国家为了振兴英才教育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即制定有关英才教育的各种综合计划;英才教育内容及方法的改善和补充;英才教育及教育班级的设立和管理;支持英才教育所需的费用;制定有关振兴英才教育的其它政策等。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实施英才教育的教育机构:普通学校的英才特殊班、英才教育中心、英才特殊学校。基于该法,韩国还在教育部设立了“中央英才教育振兴委员会”,在各市、道教育厅也设立“英才教育振兴委员会”。

韩国英才教育的对象是从全国高中以下各级学校的在校学生中选拔的。其选拔标准必须具备下列的卓越才能和优秀潜力:普通技能、对学问的特殊兴趣、创造性的思考能力、艺术才能、身体才能及其他各种才能。韩国英才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将普通教育和英才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特别是通过英才教育的改革为普通教育改革奠定基石。

2003年,韩国为中小学英才教育培训了4,457名教师。韩国全国有2.6 万名中小学生在接受英才教育。政府计划到2007年使接受英才教育的小学生人数达到4 万名,同时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接受英才教育的机会。

二、国外超常儿童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一)破除唯智商的超常儿童教育观

智商概念的提出,曾经使人们以为发现了破解天才之谜的密码,因此早期的超常儿童仅仅被定义为智商很高,人们喜欢用智力年龄和生理年龄的比值来反映人类的智力水平。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任朱利修正了唯智商论的天才观,他强调的“天才”儿童必须具备3个特征,即中等以上的智力、实现对任务的承诺、具备较高的创造性,这种新的天才观,更加强调“创造力”和对事物的“执著”,智商和情商并重,开始成为人们考察天才的新理念。从此,天才的概念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83)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至少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肌体—运作技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破除了“IQ 式思维”,使我们能深入了解人类智能的本质,为超常儿童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方向。许多国家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均参考了多元智能的理念。美国早在1975年就将天才教育的对象界定为五类:一般能力优异、学术性向优异、创造能力优异、领导才能优异、视觉及表演艺术能力优异。韩国的《英才教育振兴法》中,将英才教育对象确定为具有以下规定之一的超越才能和优秀潜力者:普通技能、对学问的特殊兴趣、创造性的思考能力、艺术才能、身体才能、其他各种才能。

各国的超常儿童教育观给我们共同启示是:超常儿童是客观存在的,应该承认超常儿童的先天性;智商是鉴定超常儿童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超常儿童不是全才,超常智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在某个方面人人可能是潜在的天才;情商与智商同样重要,创造力、对事物的执著也应是超常儿童拥有的品性;超常儿童教育的成功,需要先天的资赋还需要后天的努力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超常儿童需要特殊教育方式

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认为,剥夺超常儿童获得智力上的满足,无异于把他们降到平庸的地位,这是一项巨大的“智力浪费”。有专家认为,高潜力儿童教育应该是国家正规教育的补充,理想状态是让所有的超常儿童都能享受这样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特点的特殊教育,也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难怪许多国家会以立法的形式来保障天才教育的实施。

综合各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经验和做法,超常儿童教育的“特殊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建立科学、公平、透明的超常儿童鉴定机制。这是实施超常教育的基本前提。实施超常儿童教育的国家,一般都有专门的、权威的鉴定、甄别机构,并且有严格的鉴定方法与流程,保证鉴定过程的科学性、公平性与透明性。在鉴别方式上,都会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两种方式。客观测量指一系列的标准测验,包括标准成绩测验、智商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创造性测验四大类。主观评价是相对于客观测量而言,指父母、教师、同龄人等主体通过日常观察、分析作业或作品来鉴别超常儿童的一种方式。二是采取有利于超常儿童成长的安置方式。世界各国安置超常儿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集中式与分散式。所谓集中式即为超常学生专门设置各种教育机构,包括特殊学校、特殊班和暑期学校等等。所谓分散式即将超常儿童教育融入主流教育,通过普通学校和普通班这种传统形式来实施。三是采取有利于超常儿童成长的教学模式。超常儿童教学模式有“加速”和“充实”两种方式。加速教育旨在帮助超常儿童发挥学习潜能,使其不受限于普通的课程与教学进度,在较短的时间内修完一般课程,将多余的时间用来学习适合他们能力的课程,常采用的方式有免修课程、学科加速、跳级等。充实教育旨在为超常儿童提供宽广的学习机会,既可为其提供课程的广度(如通识课程),又可为其提供课程的深度。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暑期班等都是充实教育的有效形式。

(三)超常儿童教育不是无解的难题

超常儿童教育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需要。面对国际间的人才争夺大战,超常人才必将成为世界各国人才竞争的制高点,正是从人才战略的角度出发,近些年来,各国都将超常儿童视为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了对超常儿童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超常儿童教育也是教育自身的需要。超常儿童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利用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对超常儿童实施特殊的教育是教育本该承担的使命。

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发展超常的人在儿童中的比例是1%-3%。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有28796 万名14 岁以下的儿童,如果按1%的比例计算,中国超常儿童有290 万,如何对这290 万特殊学童实施适切的教育是不能回避的。我们应该承认在超常儿童教育方面与许多国家的差距,积极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超常儿童教育。我们在给超常儿童教育提供一席之地时,不是说一定要设置集中的超常班,但起码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对超常儿童的关注,探讨在主流教育中,利用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社团活动等形式有效挖掘超常儿童的潜能。其实,超常儿童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矛盾,超常儿童教育立足于因材施教、多样性的课程和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发现并开发学生潜能,这也是普通教育实现优质化值得探索的道路。在一个超常儿童绝对数字世界第一的国家,在一个需要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国家,在我们这个亟需创造性杰出人才的时代,真的需要好好研究一下超常儿童教育这道难题,因为这毕竟不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1]赵厚勰.美国的天才教育及其启示[J].上海教育,2001,(3).

[2]李永智.美国的英才教育与因材施教[J].基础教育参考,2004,(4).

[3]郭凤鸣.美国特许学校与资优教育[Jl.中国特殊教育,2007,(10).

[4]宋秋前.欧美天才教育理论与实践述略[J].山东教育科研,2000,(4).

[5]吴明海.英国伊顿公学的英才教育[J].中国教师,2005,(5).

[6]张保平.田野上的印度“天才儿童学校”.http://news.sina.com.cn/w/2005-04-17/17195674622s.shtml

[7]谵启标.韩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英才教育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5).

[8]贺淑曼.时代呼唤英才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1,(8).

[9]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10]赵厚勰.“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辨[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猜你喜欢
英才加州天才
党天才
诚聘英才
林肯航海家Nautilus加州海岸限量版
天才or怪咖
加州鲈肝脏养护
明年或激增40%?华中3万多吨加州鲈市场谁能笑到最后?
招揽英才
招揽英才
加州美术馆
天才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