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培养学生地理创新精神

2012-04-02 22:08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224312
地理教学 2012年13期
关键词:射阳城市化棉花

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224312)曹 军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创新始于提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地理学习或实际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多问一些“为什么”,促使学生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缘由和规律,萌发强烈的创新欲望。

在讲解“认识区域”一节时,我首先以本地的案例来说明区域的整体性特征。我县地势低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密布。这时有学生提问:“射阳冬天有时气温在0℃以下,结冰是常事,怎么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呢?”还有个学生问:“我们这里的大多数植物冬天落叶,是常绿阔叶林吗?”有问题是好事,我以解释学生的问题入手导入本课,指出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大多数区域的界线具有过渡性,射阳北靠淮河,处于两个自然带的交界处(画图),所以气候、植被、水文等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划分区域有何作用?”“为何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射阳是不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学生的问题多了,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

有一次课堂我让学生做一个选择题:

下列能解决我国能源紧张的措施有

A.减少工业生产的规模

B.增加石油、天然气的进口量

C.提高汽车燃油税费

D.大力发展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学生看了题目,大多数都选择D项,参考答案也是该项,这时有同学举手提问:“核能真是优先发展的新能源吗?如果发生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核电站能保证安全吗?”“什么原因呢?”我问。“日本去年‘3.11’地震核灾难还没消除呢。”“我看了新闻,调查显示八成日本人愿意告别核电。”“西方国家现在对发展核电非常谨慎”我非常赞赏学生的观点,要求学生课后再去收集材料,探讨解决我国能源紧张的更多对策。

二、让学生敢于质疑和想象

高中地理新课程提出,要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问题的产生离不开质疑的态度,要让学生敢于质疑书本和权威的解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教材长期以来就是学与教的“权威”,但教材是不是“天衣无缝”呢?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辨别能力,他们有时能发现教材的一些问题。一次,我在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有个学生问:“‘知识窗’中介绍,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为城市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30%后,城市发展进入加速阶段。但是图2-1-4,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三个阶段的图形中,城市化曲线约从10%就进入加速阶段了,与文字的说明明显不相符。”学生的质疑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和学生一起探讨,教材中的材料确实需要改进。学生能质疑教材,并敢于当众提出来,这是需要勇气的,我给予高度评价。

创新离不开想象,有时学生的想法可能是“异想天开”“别出心裁”,不一定科学或切合实际,但重要的是教师要积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不让其创新火花泯灭。有一次我在复习西亚地理时,讲了阿以冲突不断,民族宗教矛盾突出。这时有学生插了一句话:“以色列不能搬家吗?”其他同学都笑了,认为他的想法太天真了,我没有责怪他,而是让他说说自己的理由。他说,以色列属发达国家,国小人少,何必挤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呢?而且周边环境又不稳定,不能考虑举国搬迁出去吗?”“搬到哪里?”我问。“到地广人稀的国家如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租用一块土地。”

“那怎么租用呢?”其他学生发问,大家热情高涨。

“双方签定长期用地协议,以色列每年支付一定的租金,对其他国家来说增加了收入,对以色列来说则拓展了生存空间,周边环境也变得稳定了……”有学生鼓掌了,大家为他的“奇思妙想”感到惊喜。这个话题课堂讨论结束了,课后很多学生说这个“国土租用说”有创意!

三、引入竞争激趣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注重创设适宜的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创造兴趣和信心。比如,地理课前5分钟演讲,就人口、资源、环境、交通、住房等话题作即席演讲或有准备的演讲。如分析近年来我省棉花生产萎缩的原因,让学生事先作准备进行演讲。学生考试中也遇过这样的题目,很多学生是这样发言的:“工业化、城市化占用了大量耕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等等”。大多数人对此表示赞同。

但有学生在演讲中提出,棉花生产萎缩主要原因还是近年来棉花价格走低,农民种棉积极性不高引起的。“去年棉花收购价每斤才4元左右,比2010年还低,谁还愿意种棉花呢?”“今年棉花市场需求量少,供大于求”。又有学生提出:工业化、城市化虽然占用耕地,但棉花生产空间还很大。他说家里9亩地,去年只种3亩棉花,主要还是棉价低,如果棉价高,父母可能会把大部分地都种棉花。学生的分析有道理!因为他们是农村的学生,了解农民的想法,分析问题一针见血,非常有新意,我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并希望大家积极发言,比一比谁的观点新,谁的分析更深入。

我们曾举办“进军宇宙”“祖国在我心中”“难忘2011”等为主题的地理知识竞赛,由各班地理课代表负责征集和设计试题,再由老师审定。活动由学生主持,有必答题、小组抢答、话题辩论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另一方面特别注重考查学生能否理论联系实际、能否有创新构想的能力。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学生热情都比较高,全身心投入,他们在竞赛活动中扩大了知识面,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每次竞赛结束,教师对活动进行点评,对优胜队进行颁奖,对表现突出的选手颁发创新奖和一些纪念品。演讲、竞赛活动比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效果要好得多,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四、指引学生实施创新构想

地理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而且教师要指引学生实施创新构想,让他们品尝创新成果带来的快乐。

一是把个人的地理新思想、新观点写成文字或绘成图表展示在班级黑板报或者学校画廊中,这是实施学生创新构想的一种最常用形式,让大家来欣赏、评判。自己的“作品”上墙上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收获。

二是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脱离了社会实践所提供的客观依据,创新就成了无泉之水,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多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比如在春游中,学生清楚地感知到射阳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水资源丰富,站在沿海滩涂上,大家加深了对淤泥质海岸的感性认识,对“射阳沿海能否建设大型港口”的争论有了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因为淤泥质海岸不适宜建深水港,经济腹地小,大家倾向于本县沿海更适宜发展滩涂养殖、风力发电、晒盐、生态旅游等产业。

三是指导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构思,教师要努力使这些偶尔出现的火花燃烧起来,积极指导学生多方面搜集资料,整理成实习报告或小论文,经过修改,向报刊杂志投稿,去年学生有两篇关于农业污染防治和中学生必备的环保意识文章就在报纸上发表,虽然发表的不多,但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学生对本地环境保护、气象灾害的预防、农业发展、交通运输布局等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我鼓励学生写信给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大多数都收到回信,有的还被采用,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当然,受场地、时间、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必过于强求学生研究过程的严密性和结论的科学性,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探索、创新过程的感受,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总之,地理创新能力教育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的重要方面。我们要着眼于地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探索实施的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真正把地理创新能力教育落实到实处。

猜你喜欢
射阳城市化棉花
棉花是花吗?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射阳:以侨为桥汇聚侨心侨力
射阳:“一带一路”上演绎别样精彩
棉花
江苏射阳:蹚出管水治水新路径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