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风险巨大,前景光明

2012-04-05 14:57
环球时报 2012-04-05
关键词:汽车业汽车产业新能源

汽车业仍有重大机遇

渡边捷昭(丰田公司前社长、高级顾问):尽管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不少国家的汽车市场出现问题,但汽车业的未来依然光明。目前,全球约有10亿辆汽车,平均约每7人拥有1辆。其中,中国约有1亿辆汽车,平均约每13人拥有1辆,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平均1.2人就有一辆。随着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市场势必也会增长,这就需要汽车企业努力做好技术研发,提高售后服务,为中国等国家的消费者提供他们喜爱的车和个性化的服务。

格雷古瓦·奥利维(标致雪铁龙第一副总裁):除了少数国家,许多国家目前的人均汽车拥有量并不高,市场需求仍然很大,中国市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还将成为全球汽车技术市场。所以并不存在真正的汽车业产能过剩问题,而且“汽车产能”与“钢铁产能”不是同类概念,虽然有些企业的汽车卖不出去,但仍有不少汽车产品供不应求,汽车业产能过剩的概念需要具体分析。

张房有(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汽车产业现在存在着阶段性、结构性问题。汽车产业发展和世界经济周期相互联系,现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正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自然影响到汽车产业。而结构性问题是指汽车有效产能不足,低效产能过剩。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终将向好发展,加上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且保持向上态势,所以汽车业的发展依然值得乐观。

新能源汽车将是共同挑战

张绥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汽车市场的未来值得期待,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汽车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未来10年—20年,由于电池技术、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影响,电动汽车进入私家车领域面临重重障碍,在节能减排方面贡献相对有限。因此,要尽快缓解环保和能源压力,需要继续挖掘传统内燃机车的节能潜力。因此,一些企业和地区不能只顾关起门来造新能源汽车,还应打破封闭,对外开放,积极寻找全球合作。

张房有:目前,汽车行业内已经确立了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技术路线,各企业正按照这些路线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不少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探索已经颇有成效,这让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新能源汽车能否最终实现产业化,还要看试运营的结果。政策支持、配套设施完善、人们的使用习惯和环保意识等因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前提。

汽车业必须与社会展开合作

渡边捷昭:汽车业发展的确是既有大机遇,又有大风险。风险在于:不解决行业存在的弊端,汽车业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必须进行彻底的技术革新,生产更好更安全的汽车,为社会服务。我曾向研发部门要求,生产一种“跑得越多,空气越干净;最大限度保障安全、不发生交通事故;一旦加满油,就能围绕世界跑一圈;开得越多,驾驶者越健康”的汽车,这个梦想至今未能实现。不过,现在“智能社区”等概念在逐步实现,汽车业应想法融入社区,通过汽车与“智能社区”的基础设施、居民全面结合,尽量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消除堵车现象,减少交通事故。所以我们必须面对社会的变化和“智能社区”的出现,去生产更好的汽车,彻底实现技术革新。

张绥新: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呈爆发式增长,但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并没有做好迎接汽车社会到来的准备,所以引发出堵车、停车难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迫使一些城市不得不采取限购等措施。因此,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矛盾不仅在汽车工业内部,还存在于外部。中国汽车企业必须与整个社会合作,妥善解决外部问题,才能保证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内容是环球时报社主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汽车业分会”上的发言精华,由曹磊整理)

猜你喜欢
汽车业汽车产业新能源
“寒冬”下的汽车业离“春天”还有多远?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汽车业“负翁”
月榜
月榜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