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的制度构架及实践途径

2012-04-07 06:10高宝嘉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制度教学内容

高宝嘉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在毛入学率指标上达到了大众化教育水平。但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我们的办学理念、教育方式、管理制度等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仍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高等教育仍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期。对此,众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就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发展走向与策略等进行了大量讨论,其中,关于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发展定位、教育质量、教育公平、高校管理等问题的探索较为深入[1-2],而有关实践层面的讨论仍不能脱离已有的传统羁绊而过于表面化,有些则脱离中国实际情况而过于学院化。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初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问题,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使得应试教育和计划体制成为必然;现阶段最根本的是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问题,办学理念的不明确或滞后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管理方式的僵化或落后深切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单从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教学管理来说,从理念到实践仍停留在计划体制阶段,其基本特征为集权、刚化和封闭。在教学理念上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以管理者为本;在教学行为上是灌输知识,以教为中心;在教学管理上是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以控制为中心;在教学关系上是被动学习,以教师为主体;在培养模式上是按计划培养,千人一面;在教学目标上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计效果。所有这些都是以教育者为本而不是以受教育者为本的,与大众化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为目的办学思想相悖,也就是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而建立什么样的教学管理制度,又是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息息相关的。因而,文章拟就建立以育人为本为宗旨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及其实现途径进行讨论,以就教于专家和学者。

二、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

这里的教学管理理念是指现代大学关于教学管理的理想的、精神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看法和思想范型。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首先是从属于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当然也应该成为大学教学管理的核心内涵。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也应服从于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理念推崇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人的需求,当然也是社会的需求。当今社会,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是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因而,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的核心就应该是以学生为本。

要从传统的计划体制下脱胎出来,真正建立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需实现几个转变。

首先是价值取向由以管理者为本向以受教育者为本转变。以往的计划体制是按照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办什么专业、招多少学生以及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培养规格等,都是国家按照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设计的,管理的唯一价值取向是以社会为本位,即以管理者为本。现代大学教学管理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管理内容,其指导思想是实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根本目标。要实践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学管理上就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管理的核心是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当然,这才是满足人的发展需求。

其次是管理行为由制度化向人性化的转变。计划体制教学管理的本质是制度化,从教学方案到培养模式和目标,都是严格的和不可逾越的,改变教学计划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对计划的逾越甚至被视为教学事故。管理方式是以刚性的制度完成教学计划,管理行为是以控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现代教学管理的方式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须实现由制度化向人性化的转变,在管理行为上实现由控制向服务的转变。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不是不要规章,而是要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规范;以服务为宗旨的管理不是没有约束,而是通过服务更有效地实现教学行为的有序展开。

第三是管理策略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计划体制下的教学管理以实现既定的教学计划为任务,因而一切以教为中心。教学管理在策略上,强调的是社会性,忽视的是个性,培养方案是教学行为的“宪法”,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体,教材是教学行为的范型,总之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现代教学管理要以学生为本,就要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基本策略,学生所需要的一切,包括个性化培养方案、优质平等的教育资源、灵活的教学与考核方式等,就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一切以学为中心。

第四是管理目标由完成教学计划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有个性需求、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健壮体魄、健康心理、交际能力等,这里的核心是个性需求。从人的发展角度而言,发展个性是最有意义的发展。以往的教学管理也强调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凸出的是社会需要,而不是个人发展,尤其是忽视人的个性,所以,教学管理的目标是完成教学计划,培养的人反而不能全面发展。现代教学管理的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实施教学行为,促进以学生个性需求为核心的全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三、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

(一)现代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

现代教学管理制度要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应遵循选择、开放、和谐和多元的基本原则。选择就是要灵活和顺变,而不是刚性和局促,无论是政策还是执行都要给学生充分的选择余地,如弹性学制、转专业、选修课、免修等;开放就是要交流和能动,而不是单向和封闭,在管理上要建立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和应变机制,在教学上要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发展需要;和谐就是要处理好个性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关系,而不是极端和偏废,在制度上既不可过分约束控制又不要放任个性膨胀,过分约束不利于个性发展,放任个性会损害全面发展。多元就是要全面和包容,而不是偏颇和死板,如对教师、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体系和方法上应是多元的和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是充盈的和有较强的适应性的。

(二)现代教学管理制度的结构体系

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应包括调控、政策、执行和评价体系,由制度的制定与调控、政策与规章规范、执行与实施和评价与监督等环节组成。

1.科学的调控体系 调控体系是制度的制定、控制和调节系统,负责教学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服务和调节,需要在组织和功能上合理和科学。在组织上应由校级学术机构(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教务部门和院(系)组成,这里的关键是在功能上要建立决策、服务和调节的和谐体系。校级学术机构负责决策,而不是咨询,教务管理部门不是代替学校行使行政权力的机关,而是全校教学管理的协调和服务部门,二级学院或系具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2.灵活的政策体系 政策是教学管理的规范与章法,是教学管理行为所遵循的基本框架。符合现代教学管理理念的政策应是完善的和灵活的。应包括以弹性学制为特征的完全学分制、相对灵活的专业或学习方向选择、充分的选课自由、培养模式的选择以及任课教师的选择等。

3.自主的执行体系 院系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管理执行机构,应有充分的自主权,包括专业方向的设置、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的设置、教师的管理等。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的执行者,也应有较大的自主权,如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确定等。

4.严密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应包括监督、评价、反馈和处理等环节。比如,对于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课前要有学习要求或免修考察,课中要有学习过程考察,课末要有学习效果考核,对考核结果要有反馈和免考、考试或重修处理等。

热气体脱附溶剂回收法是用达到一定温度的惰性热气体使吸附在吸附剂内的有机物挥发出来从而脱离。热气体脱附回收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回收的溶剂含水量低,便于进一步处理,且基本无二次水污染;系统再生、冷却、干燥、再吸附的周期可大大缩短。

(三)现代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

制度框架确定之后,要使之产生良好的效果,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与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相匹配,应建立教学管理决策、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过程应变、教学效果反馈等运行机制。

1.决策机制 教学管理涉及人的发展,因而其决策要力争科学,又由于其是完全的学术问题,因而科学的决策应来自于学术权力。在教学管理方面,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政策制定等应充分发挥学术机构的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决策者是学术机构,而不是校行政会议或校长。

2.保障机制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应包括条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监督评价等内容。教学条件建设应包括教学设施的补充、完善、教学投入、实践条件等的规定性的和追责性的管理;教师管理则应建立包括教学准入、监督、考核和处理为内容的岗位管理机制,保证教师的素质及其持续提高等。

3.应变机制 教学管理上的以人为本还有赖于工作中应变机制的建立。比如,专业的及时调整和改造、培养方案的及时修订、教学条件的及时补充和完善、教师的及时调配等,从管理和执行层面都要建立起严密的规定和运行规则,靠制度提升工作效能。

4.反馈机制 良好的反馈机制是科学决策和以人为本的重要保证。在教学管理中应建立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社会在内的反馈途径、分析和处理机制,做到了解需求、发现问题和改进提高。

四、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管理中要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始终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现仅就教学主要环节中的以人为本进行讨论。

(一)培养模式要满足学生需求

培养模式是体现办学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方式以及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范式。以人为本的培养模式应是多元的和有利于个性发展、合理知识结构和素质与能力需求的。

培养模式首先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充分发展潜能创造条件。人的发展首先是个性的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全面,全面是个性基础上的全面。培养模式中制度的设计要有选择余地或者根据每个人的个性需求设计培养内容、措施和方法。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式,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总之要给学生提供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平台。

培养模式还要注重塑造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社会的有用之才。培养模式中人才规格的设计要现代、全面、合理和多元,比如在知识结构方面,不只是专业知识,还应该包括社会学、逻辑学、科学学、心理学等的知识;在技能方面,不只是专业技能,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互联网、外语等现代科学工具。

培养模式更要促进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比如在素质方面,善于思考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善于交际和良好的沟通手段、善于合作和较强的团队意识等,都是个人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在能力方面,包括创新性思维、创新技能、动手能力等更是全面发展所必备的。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提供灵活的学制和完备的实践条件;同时,教师还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要创造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条件等。

(二)培养方案要满足学生需求

培养方案是教授学生所遵循的基本规范,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程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是教育思想在教学行为上的真切体现。要体现以人为本,培养方案的制定就要满足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的需要。比如课程的设置要考虑人的全面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农医等应用性学科在人才培养中不是很注重人文素质的教育,仅仅设一些政治理论和道德思想修养之类的课程,对于启迪思维、养成科学的思考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善于思考、缺乏创新性思维,与课程的设置是不无关系的,如逻辑学、社会学、哲学在培养方案中是很少见的;还有选修课往往是能开什么设什么,而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在这里,学生的需要应成为选修课开设的指挥棒。再如专业课设置中,更多的注重技术和方法类的课程,而忽略综合性、思辨性的课程,如许多农科专业不开设“生态学”,或仅将其设为选修课,或仅开设概论;医学专业不开设“保护医学”等。这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显然是存在缺陷的。

(三)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需求

教学内容是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是学生要学什么我教什么和我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以往的教育行为中,大多是规定的教材和死板的内容,不管学生需要与否,教师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要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就必须教授学生想学习的内容。比如教材的使用问题,一是要选择优秀的教材,二是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作为参考而不是教案;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是至关重要的,在有限的学时内讲哪些东西,哪些东西怎么讲,应认真推敲,如许多生命科学类的专业都开设“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很多教师较多地注重于具体设计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内容的讲授,而忽略设计思想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解决科学问题的内容,其实后者才是应重点讲授的;又如试验教学长期以来大多是验证性内容,而不注重设计性试验的开设。实际上,所有的课程都是有条件开设此类试验的,即使形态、分类课程也是如此。此类试验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使之较好地掌握知识都是有益的。

(四)教学方式要满足学生需求

大学教学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方式与目的的统一问题,突出表现在,无论培养对象多么千差万别,教学内容均千人一面;无论教学内容多么性质各异,教学方式也都千篇一律,致使尽管教学目的明确,实际效果却失之千里。所以,有必要讨论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的统一问题。这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本质问题。教学内容一般可分为知识性、拓展性、创新性和技能性,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内容的性质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实现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掌握知识性内容 大学教学内容中的相当部分属于知识性内容,这些内容一般不难理解,但对于了解学科、认识问题、丰富理论和夯实基础有益,在教学上应采取教师引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考核中则应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关于职业生涯、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和思考是可以达到对就业问题的认识水平的。

2.课外教学完成拓展性内容 教学中的拓展内容,是指那些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的理论、技术、方法等发展思路、过程、程度等的内容。通过该类内容的教学,应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关于职业在人生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科学人生设计的思路与实现途径等,应通过查阅文献、社会调查、专题报告、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学生在职业选择和职位获取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课堂讲授教授创新性内容 教学中的创新性内容不只是指成果,还包括创新的思想、思路、方法和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课程都有创新性内容。创新性内容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会解决科学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此类内容,教师应进行深刻思考和逻辑安排,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循着创新者的思路、创新的路径、新成果的成长过程,去接受教学内容,进而达到使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4.实践教学训练技能性内容 许多教学内容属于技能性、方法性和识别性(识别也是一种能力)的。这些内容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是有促进作用的。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求职技巧、“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中的设计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保护生物学”中的濒危生物保护技术、“人体解剖学”中的解剖方法和形态识别等。显然,此类内容应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此类内容的教学不应是方法的简单重复和照搬,而应注意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技能和方法的科学运用,因为应用也是可以创新的。

[1]谢和平.坚守育人为本推进教育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14).

[2]龚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1).

[3]江崇廓.以教学为中心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2).

[4]郭传杰.高校办学模式改革需把握的四个要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1(3/4).

[5]胡建华.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高等教育,2007(20).

[6]李琼生.大众化时期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

[7]秦小云,别敦荣.论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8]时伟.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缺失与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9]高景红.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3).

[10]吴立保.论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4).

[11]张 波.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结构性失衡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2).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管理制度教学内容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