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

2012-04-07 06:10卢敏敏
关键词:农业院校职业规划职业

卢敏敏

(山西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目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属于弱势行业,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客观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大学生来自农村,生活不太富裕,他们希望能够在学校学到丰富的知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是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国家多年来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政策得不到很好地实现,不利于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基本现状以及对策3方面具体阐述,从思想上和实践上探析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

一、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农业院校的大学生需要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抉择,通过努力使自己各阶段的目标得以实现。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农业院校大学生更好地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农业院校大学生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和使用的主力军,全面地掌握农科知识,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我国正在发展农业,应该抓住“三农”问题带来的发展机遇,发掘自我潜能,发挥专业优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同时,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与优缺点,定位自我价值,使其不断提升,正确评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

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农业院校大学生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由于农业在我国属于弱势产业,工作待遇、就业环境及岗位都不及第一、第二产业。因此,很多农业院校大学生在入学时学习了农科专业,却不想选择对口的职业,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作指导。大学生需结合个体自身的优势和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择业时迷失方向。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也是这个道理,好的职业规划是走向成功的开始,很多时候正是由于职业规划没有做好,才导致农业院校大学生的职场失败或受到挫折。

3.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农业院校大学生应对竞争的能力 由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落后,使大学生在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现代社会的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要想在人才济济的职场中脱颖而出,必须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刻铭记“笨鸟先飞”的道理,作好迎接挑战的准备,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这样才能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2]。

二、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农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雏形已现,但教育方式单一 近些年来,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雏形已现,但并未形成体系。社会、学校、学生之间并没有实现有效互动,还需要大量有工作经验且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人士支撑,需要社会、学校、学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来进行。许多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职业规划师,而是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的教师兼任,师资基础薄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过程缺少社会的参与、协作与支持,学生在此过程中并未发挥其主体作用,三者没有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一项尚待突破的难题。

2.部分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 农业院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虽然可能具备相应的课程专业知识,但往往缺乏其他方面的能力,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之迫切改变现状,导致忽视了思想层面的活动,把精力全部放在找工作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有清晰的了解,有效地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有了明确的求职目标之后再去付诸实践,才会事半功倍,得到满意的归宿[2]。

3.部分农业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不合理,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 农业院校大学生所学专业对口多为艰苦行业,很多需要到工作条件较差的基层就业,造成了期望和现实的矛盾。农业院校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以及各种职业的了解都停留在表象的层面,无法准确对自身和职业定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大多数学生仅靠听各种泛泛而谈的讲座获取职业规划知识,没有专业性强的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缺乏针对性,这些原因促使大学生不能做出明确规划。有些大学生即使做了职业规划,但规划不切合社会实际,不具有指导意义,缺乏全面性、科学性以及发展性[4]。

三、完善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1.对农业院校就业创业上给予财政和制度上的支持 与其他各类高等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资源和教育相对落后,国家应该在财政和制度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国家应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力度,帮助农业院校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中心,为广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指导工作。通过财政或政策上的支持,帮助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水平。只有加强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才能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认识自我,正确地分析影响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帮助学生自主、科学地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 农业院校专业性较强、就业面窄,容易忽视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所以,学校在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是验证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业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应当由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的知识的人员组成,体现出专业化、专家化的组成结构。在充分了解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期望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5]。

3.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起点,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从学生入校开始,及早地谋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及特长等,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案,培养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加强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建设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定位,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自我认知需要一个学习和经验的过程,每个大学生对自我的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判断和评价都不是完全客观的。因此,借助一定的心理测量学科的方法和手段,能更加科学、真实地测评自我的能力、兴趣和个性。

4.开展针对性社会实践、指导农业院校大学生确定合理、实际可行的职业路线 农业院校大学生肩负着发展农村、农业的使命,要引导农业院校大学生积极从事农业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指导农业院校大学生设计科学、有效的职业规划。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学校要加强有关这些方面的锻炼。增强他们服务农村、发展农业的使命感,鼓励他们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广大农村及基层单位对于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大有可为。拓展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发现自己真正的特长与兴趣,认识到自己职业素质的优势和劣势,将有助于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6]。

[1]李名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4-130.

[2]龙立荣,黄小华.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模型:环境的力量[J].高等教育研究,2006(8):62-69.

[3]沈道海,王保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化”论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118-120.

[4]李迎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典文章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93-95.

[5]丁学芳,周燕.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演变——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80-2007)的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22-27.

[6]万清祥,王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对2001-2006年间231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89-91.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职业规划职业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