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文化价值

2012-04-07 22:3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汉字汉语民族

马 玲

(新疆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语言的文化价值

马 玲

(新疆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表现文化的形式之一。语言的文化价值指语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体现文化和人们认识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

文化;语言;文字;语音

一 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以言语的形式存在,人类进行表达和理解的音译结合的系统,是主客观世界相结合的产物。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同样没有文化内容的语言也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语言还是记录人类文化规范的符号系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形成、保存都需要语言来完成,纵观世界,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与其语言文字的继承性是分不开的,试想,假如我们华夏民族抛弃方块字,改成拉丁文或是英文什么的,那我们祖先创造的几千年的文明还有谁能看懂,还有谁能了解?

文化和语言是相互依存、促进和制约的文化的发展必定带动或阻碍语言的发展,比如说出现新事物之后语言中就有与之相适应的新词出现,同时语言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lere),原来的意思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而对“文化”这个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来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文化(《现代汉语词典》1986)。比如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表现在人们心理上尚未物化的文化因素,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情感、民族意识、民族气质等等。当他们表现出来后,就是客观化的精神文化。语言是已经物化的文化现象,是表现文化的形式之一。而从狭义上来说,指的就是精神文化。

二 语言的文化价值

语言是一种自成体系的特殊文化。语言的文化问题就是人们时常讨论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即语言与语言之外的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问题,比如语言与文学、哲学、宗教、地理、历史、风俗以及物质行为、社会制度、思维方式等与文化现象相关的问题。因为语言凝聚人类文化成果,我们能通过对语言的了解和认识,分析各种文化现象,进而探索文化史上的未知状况。语言的文化价值指的是语言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价值,体现以下方面:

(一)语音

我们知道一种语言选择一种语音并不是随意的,透过语音,大的方面,你能够发现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比如说维语活泼,听上去蒙古语强悍,藏语敦实。把这三种语言如果放在一起听,你就可以感觉到,维吾尔语语速轻快,犹如十八岁的姑娘在欢快的跳跃;蒙古语铿锵有力,仿佛能感觉到这个民族在马背上驰骋,藏语字字句句都能让你感觉到青藏高原的壮丽和蓝天白云的召唤。小的方面如重音,韵律,轻声,音高等能体现它的文化意义。比如俄语有词重音、停顿、语调,词的重音与句子的节奏有直接的关系,要把握句子的节奏,首先掌握单词的读法,正确划分语段,把握语句的停顿。口头表达时要注意在词重音的基础上,突出语段重音,还要注意语调的完整性。学过俄语的人都知道俄语的那几种句调,也都知道如果你的句调、或词的重音发得不对或是不准的话,操俄语的人是不明白你的意思的。

汉语句子与段不论长短基本都遵守“两字一组”,“字字重读”的原则,听觉上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节奏感和音节感都很强;语音上汉语句子更注重句子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语调上语流特点是节奏感和节拍感强。像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读起来抑扬顿挫,回味悠长。

其它语言,比方说英语一样注重韵律的美感。如:“THE CUCKOO布谷鸟” In April, Come he will, In May,Sing all day, In June, Change his tune, In July, Prepare to fly, In

August, Go he must! (四月里,它就来了,五月里,整天吟唱多逍遥,六月里,它在改变曲调,七月里,准备飞翔,八月里,它就得离去了!)朗读起来同样优美动听。

(二)词

词的选择和切分上反映了民族对客观世界认知方式的差异。语言的词汇系统不一样,观念系统也不一样,不同的词汇系统构成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图像,它是民族铸造文化的基础。比如说3000多年前,满族的先民生活在松花江以东地区,那里一年长达九个月都处在冰雪严寒之中,长期在这种气候下生活,满族的祖先逐渐形成并使用一些极为丰富的分辨冰雪概念的词。比如,关于冰有这些词:缕状冰,花岗石冰,浸流积冰,中流未断冰,冻裂冰等等。而不同民族对同一个词由于文化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理解。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从古至今都是华夏民族喜爱的词语。几千年来,龙文化已渗透在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在历史上,皇帝自称为“真龙天子”,成语熟语里关于龙的有八十多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有藏龙卧虎、乘龙快婿、二龙戏珠、伏虎降龙、龙斗虎争、龙腾虎跃、画龙点睛、生龙活虎、望子成龙等等、水果中有“龙眼”,面食中有“龙须面”,人名中有“成龙”“李小龙”,地名中有“黑龙江”,民俗里舞龙灯、赛龙舟是全球华人欢庆佳节的传统节目,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汉语中会引起权威、力量、才华、吉祥等褒义的文化义。而在西方传统文化中,dragon是一种形似蜥蜴,满嘴喷火,长着翅膀,身上有鳞的怪兽。dragon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一直是凶险邪恶的象征。《圣经》中恶魔撒旦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龙是罪恶,是异教的象征。现代英语中dragon常用来比喻母夜叉、凶狠的人,有“邪恶”、“魔鬼”等文化联想。

(三)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与思维方式有很密切的关系。思维活动直接关系着文化结构的特点。比如:汉语词语搭配很灵活,单单一个“打”就能搭配几十个宾语。词语的句法位置也很灵活,同一语义成分往往可以占据不同的位置。再者,汉语词类的功能也很灵活,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没有固定的对应的关系。反映了汉人注重整体把握不注重具体分析,注重相互关联,不注重相互区别的思维方式。像:一公斤苹果多少钱、苹果多少钱一公斤、多少钱一公斤苹果都是可以的。英语的句子结构非常严谨,注重时态变化、词形变化,一类词有统一的词缀,即使不认识的生词,单从词形上就能判断出大概的词性,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结合是用关联词语来表达其相互关系,反映了这一民族的严谨的思维方式。

(四)语言谱系

语言有亲属关系的民族在文化上有早期的关系。达罗毗荼语是一个语系,其中包括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卡纳雷语、马拉亚兰语,在这些有共同亲属语言的民族之间流行同一类型的文化形式,不能不承认两者存在内在的联系,这对通过语言研究文化将会提供极为有效的启示。

(五)语言类型

汉语类型表现在语音、词、语法、修辞、语义表达等方面,是语言结构的整体印象,与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同构关系。比如汉语的音节讲究声韵相配,平上去入四声相协调,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同汉文化的整体和谐不谋而合。汉语词语中的时间词“东、西、南、北、中、里、外”体现汉民族的对宇宙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成语中的数字“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三六九等”,“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来风”,“九九归一”反映了古代文化对数的崇拜,禁忌。汉语的修辞,语义上更是如此,处处体现着汉文化。

文化的各部分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彼此适应处于整体的和谐之中。我们最清楚的是汉语与汉字、格律诗、国画、中医药、传统建筑、天文历法、乃至春联。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汉语、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语言文字除了音、意,还有形,汉语言文字的书写符号可以以形会意,传达出与之有某种形象上联系的关于实物的概念。汉字在一个方框之内,通过有限线条的无限变化表现完整的物象,从而使汉文字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整体性;在多次文字改革中,国人不断地对汉字的线条加以简约和概括,使汉字又具有简约性和概括性。汉字的这些特点与汉文化的“着眼整体,顾全大局”,“节约”“简朴”,“做人要正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文化传统是相通的。

格律诗是诗歌的一种。它的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它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讲求对仗工整,讲求意境。对联,其音韵的表现形式是音节,音节通过声韵之调、辙表现和谐之美,韵文以四声分平仄两类标志韵律,其声调相黏、相对、相间和落脚,只表现和谐之韵而不呈现对仗之势。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事事有章法,律诗、对联讲究整体和谐等观念与汉文化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此外,国画,中医药、天文历法、传统建筑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整体,和谐之理念。

(六)语言的地区分布

语言会由于地质、水流、气候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语言气质上有所不同。比如在山西、陕西、甘肃山区生活的人由于经常远距离高声呼唤彼此,这儿的语言就给人一种高亢,嘹亮的感觉。苏州水乡的人们,生活在小河潺潺的水乡,在狭小空间穿梭,使得这儿的人说话低声细语,或说如侬软语,造就了娇柔温和的文化气质。

(七)文字

文字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传播的重要载体。就历史上的文化功能来看,文字的重要性在很多时候甚至超过语言。文字能比较完整地保留一个民族的文化成果,不会因为时代的更替发生改变。这方面汉字的作用最为突出。汉字书写的浩如烟海的光辉文献,把汉民族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联结在一起,完整系统地保存在汉字文献的宝库中。

文字还是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汉字是方块字,这和汉民族崇尚方形的心理特征是紧密联系的。在汉文化里“方”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先说空间概念,“方”可以指天下大地、四境之内,还可指“邦国”。作为价值概念“方”可以指“道理”,“准则”,“楷模”,“礼法规矩”“正直”等。汉民族在生产生活中都遵循这个理念。房屋,院落,城市都是方的,桌子、椅子、床等一样如此。再如,汉字讲究平衡对称,在笔画、部件的处理上长则短之,宽则窄之,有余则削,不足便补。为了保持汉字的平衡对称在造字时不惜牺牲字形的明确性和完整性,如省形、省声就是构形上追求平衡对称的重要手段。书写要求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认为这样才有美感。这反映了汉民族文化心理上的一种取向及其表现形式。总之,文字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文化是文字形成发展的文化背景,没有文化,文字就成了无源之水,将失去其发展动力。

[1]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郑卓睿.汉语与汉文化[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4]周庆生.民族语言与文化[J].满语研究,1997,(2)).

[5]曹荣.汉英动物文化词汇联想意义比较及其差异溯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4).

H03

A

1673-2219(2012)03-0175-02

2011-12-20

马玲(1976-),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育。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汉字汉语民族
学汉语
我们的民族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