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合作中高职护理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2-04-09 05:24傅育红邵阿末王立文邱东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任课老师教学质量院校

徐 敏 傅育红 邵阿末 王立文 邱东民

目前,高职教育的重心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院校合作现已成为培养高职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1]。如何进一步提高院校合作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善于沟通、与临床接轨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已成为院校双方共同探讨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2010年下半年,我院和无锡卫生分院达成协议,由高护2008级7班55名学生组建成“九院班”,尝试“2.5+2.0+0.5”教学形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即学生在校学习文化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2.5年,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实践和专业理论学习2年,其中1.5年进行周一至周五在医院上午临床见习实践,下午和晚上为专业理论的学习,0.5年集中轮岗实习,最后返校进行护士执业综合训练0.5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把学生的教室延伸到医院,让学生提前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将护理工作岗位要求贯穿于学生见习和实习中,直接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护理人员,实现人才培养和临床需要的无缝衔接[2]。

2 医院师资队伍的建设

2.1 班主任培训工作 医院内部另辟场所开设学生教室、学生宿舍、护理实训室和教学管理办公室,相对独立,环境安静,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并配备专职班主任,全面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生活及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班主任由医院护理部分管护理教学工作的护理干事担任,在学生第二学年时就到学校兼职该班级的副班主任工作,在原班主任的带领下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医院特殊的环境,制定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如“医院集体宿舍管理规定”、“临床见习纪律规定”、“自修课纪律规定”、“考勤制度”等提前告知学生,提前介绍医院环境、教学及临床见习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疑惑和抵触情绪,使他们提前进入角色,为进入医院半工半读的学习模式做好心理准备、知识准备。

2.2 任课老师培训工作 选拔医院临床一线专科技术骨干、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技术骨干作为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依托院校合作,建立院校互动的师资开发与利用机制。提前一学期到无锡卫生分院与相应专业课程任课老师开展集体备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提升教学能力的教研活动和技术交流,做到优势互补[3]。目前我院已成为无锡卫生分院专业课程外聘老师的主要来源,各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除负责学生理论课程的教授工作外,还要协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负责学生的临床见习。

3 护理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1 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医院和学校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医院和学校共同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成立由护理部、科教科、学校护理系、教务处领导共同参与的护理教学质量改革管理委员会(简称教改委员会),其中医院科教科、学校护理系、任课老师、临床带教老师负责组织、分配、实施各项教学任务及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医院护理部和学校教务科负责监督管理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院校双方共同制定授课计划和临床见习实践指导手册,要求任课老师和带教老师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院校双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密切配合,全程跟踪教学质量,及时通报反馈,共同协商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2 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介绍 教改委员会根据高职护理岗位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时始终坚持以护理操作技能为中心,加大临床实践的比例,优化实践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与临床的融合[4]。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九院班上午半天下临床见习,下午和晚上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与同年级学生相比,九院班在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上相对缩短临床实习时间,延长学生临床见习时间,使学生边理论学习边操作实践,将更多的理论知识引入到临床实践中,在操作实践中全面提高职业能力。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通过学生参与、合作,融学、做、教于一体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半年学生返校进行护士执业综合实训,为护士职业考试做准备。

3.3 教学管理体系的运行

3.3.1 教学管理体系的实施 医院护理部和教务处根据授课计划和见习指导手册,制定“理论教学进度检查表”、“授课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专科见习实践情况完成表”、“专科知识综合能力测评”等,其中“理论教学进度检查表”、“授课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主要考核每月各专业课程在时间段内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通过班级5名学生的核实和对教室日志的抽查来完成。“专科见习实践情况完成表”主要根据各专科的临床见习带教计划,通过每月检查学生的见习日记、见习鉴定、科室护理教学台账查看学生的临床见习实践任务有无完成。“专科知识综合能力考核”是每半学期护理部和教务科对学生进行各专科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道德素养三方面考核,其中理论知识考核选用学校老师出的试卷,相同的章节内容,同等难易程度,通过与学校同年级同专业学生的平均分、成绩分布直方图的比较,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提出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医院任课老师授课。“实践技能考核”采用专科疾病操作技能考核(如内科护理的吸痰、外科护理的备皮、妇产科护理的会阴护理等)、小组病案分析与讨论、护理查房、制定护理计划表、健康宣教等形式进行,旨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职业道德素养考核”是临床见习科室护士长、带教老师和病区患者对学生的德育考评,学生通过临床护理工作的真实感受,激发对护理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3.3.2 教学管理体系的反馈 通过上述考核和考评机制,院校双方定期召开各专科教研活动,如课堂公开课、临床见习带教跟踪等,相互沟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教改委员会每月安排学校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对合作班课堂授课质量进行检查,每月发放“教师授课情况学生意见反馈表”,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授课的意见。对任课老师实行优胜劣汰制度,凡是总评低于85分的老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选拔优秀老师任课。定期跟踪见习实践情况,了解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一方面促进医院临床教学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操作水平、教学能力及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校专业课程任课老师到临床跟踪学生的见习实践,补充临床实践知识的同时,了解了临临床医疗护理新技术新进展,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实现临床与教学的零距离,优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5]。

3.3.3 教学管理体系的保障 为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发展机制,提高院校合作教学质量,院校双方制定和规范了教学管理的配套制度和政策,如“临床见习实践管理条例”、“临床见习带教老师职责”、“带教老师聘任制度”等,将教学质量纳入任课老师的考评体系,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福利待遇等方面体现优势,提高临床任课老师和见习带教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教学质量[6]。

4 教改初见成效

九院班学生与同年级学生相比,在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显现优势。学生在学校举行的“2008级内科护理知识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学校组织的“护理技能大赛”中有4名学生入围前10,并有2名学生获得省技能操作竞赛的资格。在“2008级高护学生护患沟通情景剧”表演比赛中获得“最佳表演奖”的好成绩。进入实习岗位,科室护士普遍反应院校合作班的学生适应能力强,沟通能力好,动手能力强,明显优于同年级其他班级实习生。

我们将继续追踪九院班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不断改进,加大对院校合作高职护理教学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高职护理人才的整体职业能力,做到医院、学校、患者三满意。

[1]曾学玲.对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0):32-33.

[2]章文杰,许复贞.工学结合“3+1+2”模式培育高职卫生人才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13 -14.

[3]沈传华.高职院校护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之管见[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69 -70.

[4]胡昌荣.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4(4):160.

[5]李玉荣,余自力,娄 磊.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展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7):34 -36.

[6]章 蓉,林素静,孙海燕.构建“利益—情感”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8):21 -22.

猜你喜欢
任课老师教学质量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等教育转型期的素质结构与养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