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之浅见

2012-04-09 23:42韩贺飞
黑龙江中医药 2012年2期
关键词:大肠经经筋合谷

韩贺飞

(安徽省利辛县中医院·236703)

面瘫系面部气血不调所致,表现为患侧脉气虚而健侧脉气实,脉气实的一侧牵引脉气虚的一侧而致口眼歪斜,故在治疗时应泻其有余而补其不足,使得左右气血平衡而病愈。西医及针灸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期针刺只能加重病情,故主张在发病1周内不能针刺治疗。何聪针对面神经炎急性期属针灸禁忌的说法观察了针灸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疗效。结果发现,患病后接受针灸治疗越早者痊愈率越高。因而认为面神经炎急性期不仅可以用针灸治疗,而且宜早不宜迟[2]。李氏[3]等曾观察了针灸治疗急性期面瘫的疗效,结果发现患病后接受针灸治疗越早者,痊愈率越高,而且疗程也明显缩短。

从面瘫的病理来看,急性期主要为面神经缺血、水肿,尚未出现髓鞘及轴突变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水肿程度的加重,神经受压逐渐加重而出现变性,以致难以恢复。面瘫的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患侧取穴宜少,以浅刺为主,手法宜轻补;静止期至恢复期病情相对稳定,可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但需注意如患侧面部刺激过频、过强,较易出现口眼联动症或面肌痉挛[4]。

周围性面瘫经过恰当的治疗后,在起病1~3周内局部开始恢复者,多数可以痊愈;4周~2个月内局部开始恢复者,多数恢复良好;2~4个月局部方开始恢复者,多数恢复不全。年轻者一般所需疗程较短,大约70%的患者在几周内可基本恢复正常,预后较好;老年人所需疗程较长,若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者则多数恢复不全。部分恢复不完全者,多产生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并发症。但是所有患者均应排除中风、中耳炎、腮腺炎、肿瘤等其他疾病所致的面神经麻痹。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可分为:1.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口角对称,眼睑闭合良好,鼓腮、耸鼻、蹙额等动作与健侧对称。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蹙额、耸鼻等动作与健侧略有不对称。3.好转:症状和体征减轻,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有一定程度缓解,完成蹙额、耸鼻等动作仍较困难。4.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好转。面瘫古代属“中风”,为经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阳明、少阳经络,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而发生口眼歪斜的病症,故面瘫与“风邪”有关,疏通气血经络是治疗面瘫的根本。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本病治疗当重在祛风,行气,活血通络,疏调经筋。其次虑其久病必虚,宜温补,然后纠偏,重用祛风要穴,多用调补气血强壮全身的穴位

取穴 主穴:风池、合谷、太冲、牵正、颊车、地仓、下关、迎香、承浆、肝俞、脾俞、足三里。配穴: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

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后,面部穴选用0.20mm×20mm的毫针,其它部位选用0.25mm×30mm的毫针,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间歇动留针30min,期间行针3次。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入侵阳明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素问·痿论篇》曰“:治痿者,独取阳明”。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取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多气多血,能增加人体全血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强壮保健作用。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能疏风清热,通经活络,主治头面部病证。取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合谷、足三里运用补法,泻太冲[《针灸大成》“太冲泻唇以速愈”],翳风平补平泻。合谷穴是治疗头面病的要穴。《四总穴歌》云:“面口合谷收”《玉龙歌》云:“头面纵有诸般证,一针合谷效如神”“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经别、经筋均上头面。所以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合谷可治疗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经别、经筋所及的颊、前头、颌、喉咙、下齿、口、鼻等病,属于循经远取法。合谷穴治眼病则属同名经取穴法。因为大肠经与眼不直接发生联系,但是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同名经)在迎香穴处相接,通过经脉的相接作用因而治疗各种眼病。合谷穴又是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故可疏调脏腑精气。本病病变部位在头部,头为诸阳之会,故可选用手足三阳经在头部的穴位及邻近穴位治疗。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为三阳经之长;地仓为足阳明经穴,为手足阳明、任脉、阳跷四脉之会;阳白为少阳经之穴,配风池穴有疏解风邪之功;合谷、足三里为循经远道取穴,可疏解阳明经气。颊车、地仓、下关、迎香、承浆、攒竹、鱼腰、丝竹空、翳风、廉泉以调和脸部气血。通过针刺患侧面部手足三阳经筋分布区,可以广泛刺激面神经颅外段分布区,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从而有利于病损面神经功能的迅速恢复。诸穴配合,以祛风寒,温通经脉,调合气血,扶正祛邪。

结论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多由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其治则多为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病变初期,病邪初入肌肤,邪气在表,正虚邪实,宜扶正祛邪,取穴宜少,针刺应浅,手法宜轻,留针应短;发展期邪气盛,风寒之邪中经络,邪气入里,正邪相搏,针刺以泻法为主,引邪外出;恢复期邪气已衰,正气亦虚,正虚邪恋,多用透刺法,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经络通,筋脉得养,口眼歪斜渐可复止。同时面瘫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尽、减少外出、避免风寒、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温暖,要用温水洗脸、洗澡等。因眼脸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可滴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

[1] 针灸治疗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第1版

[2] 何聪.针灸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82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5,11(2):11.

[3] 李国臣.不同时机应用针刺及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97,16(2):24.

[4] 管遵惠.管氏针灸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0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2

猜你喜欢
大肠经经筋合谷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漫画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4)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敲打出秀美颈部
大肠经畅通,人变美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经筋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