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齐聚中原腹地 共商奶业大计——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

2012-04-13 02:29聂迎利张莉娜
中国乳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奶业奶牛

文/本刊记者 聂迎利 张莉娜

2012年6月16日,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在郑州召开。全国奶业界同仁齐聚中原腹地,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分析奶业形势,共谋奶业发展大计。大会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河南省畜牧局、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奶业协会协办;河南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四方力欧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博农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伊埃(上海)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

中国奶业大会自2010年举办首届以来,已连续召开三届,每年都会根据奶业形势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主题,且规模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多,形式不断完善,逐渐成为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盛会。每年6月,业界同仁都会从全国各地、不同单位赶赴会议举办地,了解奶业大计,行业方针政策的变化,聆听专家报告,交流生产经验,实现沟通、交流与合作。奶业大会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信息流通平台、凝聚同行的纽带和桥梁。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满仓,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本届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奶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乳品企业、奶牛场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等1300 余人参加了大会,是历届奶业大会中人数最多的一次,充分显示了中国奶业协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大会由中国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魏克佳主持。

会上,刘满仓副省长致欢迎词。他说,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河南也是畜牧大省,生猪出栏位居全国第一,奶牛存栏居全国第四。刘满仓表示,河南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潜力巨大;河南拥有3000 万名中小学生,周边兄弟省份也是人口大省,市场空间巨大。为了推进河南奶业的发展,河南省于2011年9月出台了《关于实施千万吨奶业跨跃工程的意见》,并于2012年3月启动。该工程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奶牛存栏达到240 万头,奶类总产量达到1000 万吨,乳制品加工能力达到1200 万吨。

主题报告 引领方向

历年中国奶业协会年会和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会长的主题报告都是与会代表最为关注的。因为从这个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行业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解读出国家对奶业的政策导向。今年也不例外。在《依靠科技创新 加快奶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报告中,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介绍了我国奶业自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所取得的成就,公众对乳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以及科技创新对于我国奶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鸿宾在报告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奶业快速发展,已经连续跨越了3 个1000 万吨台阶。但是,2008年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给中国奶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同时,也打击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那就是,中国奶业一定会重新崛起,会凤凰涅,浴火重生。实践证明,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奶业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超过了当年的水平。2011年,全国奶牛存栏、奶类产量均比2008年出现了增长,奶源基地的建设速度明显提升,奶牛养殖效益向好,奶类消费持续增长,奶站得到清理整顿,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高鸿宾用一句话对当前我国奶业进行了评价:“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奶业是在中国奶业发展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历史时期。”

但高鸿宾同时也指出,我国奶业仍然面临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公众对奶业的信心和信任还没有恢复到最好水平。2012年1~4月,我国进口奶粉达到23 万吨就是最好的证明,其中,仅从新西兰就进口了20 万吨;同时,很多内地的消费者去香港和澳门地区抢购婴幼儿奶粉。高鸿宾认为这是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因为他对国产奶粉是充满信心的。他说:“不是因为我是农业部的,是中国奶业协会的,就信任中国奶粉,而是我觉得中国的奶粉到目前是完全可以依赖的。”高鸿宾同时指出,当前,公众对食品,特别是乳品质量安全问题高度关注,而且极度敏感和脆弱,因此,中国奶业不能再出问题了,让消费者对中国奶业有信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在报告中,高鸿宾特别强调,当前奶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突出表现在科技水平较低,对奶业发展支撑能力不强。从中国奶业未来发展看,要保障乳品供给,提高乳品安全水平,促进奶农增收,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奶业科技贡献率,加快奶业发展方式转变。奶业要加强科技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以下重点任务:大力推进奶牛遗传改良;加快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建立健全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专场论坛 凝结精华

参加大会的代表既有从事奶牛养殖的,也有从事乳品企业加工的,为了便于交流,满足不同代表的需求,大会特别安排了高峰论坛和专场论坛。来自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大学教授、企业高管、技术专家等齐聚一堂,各领风骚,带着各自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见解等与业界同行共享,并为与会代表答疑解惑。

在由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主持的高峰论坛上,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级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张利庠教授分别作了精彩报告。

姚景源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中国奶业发展作了详细讲解。他表示: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目标是稳中求进。“稳”指三稳,即稳增长,稳物价,稳社会大局。这是因为,从目前来看,我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是下行的压力在加大。我国GDP已经连续5 个季度下降,由2011年第一季度的9.7%下降至2012年第一季度的8.1%。用电量(等于发电量)增减也是经济发展快慢的一个重要表现。2011年12月时,我国的用电量是130 亿千瓦时,2012年一二月时,就下降至了120亿千瓦时。从钢铁和水泥的产量也可看出这一趋势。经济下行的原因一是出口受阻。2011年4月,我国出口增长率为25.9%,而2012年4月仅为4.9%。目前,我国的出口依存度是0.25,即国民经济中有四分之一与出口紧密相关。中国经济已经高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其中,欧洲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商品出口地,第一大引进先进技术来源地。因此,欧洲的经济下滑和金融危机也影响到了我国的出口。二是国家主动调控的结果。2008~2009年我国采取了许多临时性政策,如4 万亿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家电下乡补贴等,以应对全球的金融危机。但是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不能依赖于政策刺激,因此,国家2010~2011年取消了一些刺激政策,以唤起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三是长期积累的问题开始凸显,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都在下降等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姚景源认为,应正确看待经济的下行,经济下行不是坏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不是增长速度问题,而是增长质量、效益和方式的问题。适当回落,有助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效益上。要把下行的压力转变成动力。但是也不能继续下行,要稳住。“稳增长”的原则是不能搞重复建设,而要与改善民生、惠民生,加大投资密切相关,要与调结构、转方式密切相关。姚景源的报告对于准确分析和判断我国奶业发展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奶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

张利庠教授则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围绕我国奶业出现的十大变化以及乳制品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作了精彩报告,使与会代表在轻松愉悦中得到了丰富的知识。

张利庠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奶业面临着十大变化:一是我国奶牛养殖三种模式中,散户迅速退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农村土地流转化,农村土地成为溢价关键,使苜蓿种植与奶牛养殖有机结合问题引起关注;三是中国经济“失速”导致农业工业化成为未来经济亮点,农业资本化使奶业竞争转移到资本的竞争;四是食品名牌化,中产阶级崛起引发食品分级;五是畜牧效率化,畜牧业养殖效率将大大提升,奶牛存栏多不是奶业先进的表现;六是农村政治化,政治将成为第四大势力;七是优质牧草是保持奶牛高产,保持牛奶品质的重要措施;八是食品安全是最薄弱环节,食品安全威胁升级;九是国家对奶业的支持政策空前,除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09-2013年)》等,国家还出台了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奶站机械设备购置、奶牛良种、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补贴政策;十是奶业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呼唤千亿元企业的出现。

伴随着奶业出现的十大变化,我国乳制品的市场营销也发生了转变:一是分销为主的传统营销时代正在走向终结,开始转向层次减少,重视终端,以牛为中心的牧场战略;二是零散的战术创意和一对一的营销正向系统战略营销和团队营销转变;三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正向以品牌为中心的营销转变,产品套餐打造服务品牌;四是以价格竞争为导向的营销正向以整个价值链为激励体系的营销转变;五是以渠道、终端抢夺为主的营销正向建设渠道伙伴关系为主的营销转变;六是以促销、广告为手段的营销正向整合营销传播、知识管理和组织变革为主的营销转变。但是,不管如何转变,“定位”、“聚焦”、“坚持”都是营销的三大法宝。张利庠还送给业界同仁三句话:没有金融做不大;没有技术核心竞争力做不久;没有管理做不强。

此外,各分会场还举办了其它专场论坛,分别是:国家奶牛体系专场暨第十届中美奶业研讨会,奶牛饲料、饲养、环境与优质乳生产专场,现代化牧场建设专场,牧场粪污管理及挤奶设备卫生专场,奶牛营养与保健专场,乳制品加工与营销专场,参展商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专场,遗传育种研讨会及养殖工程与机械专业委员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与推广论坛。每一场论坛都是经验凝结的精华所在,68 位报告人都是业界高端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他们为听者带来了国际国内最前新的信息和技术,。

展览展示 促进交流

观众在《中国乳业》杂志展位前领取资料

与往年一样,第十届国际奶业展览会暨乳制品市场促销活动与奶业大会同步召开,为行业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6月16日上午十点,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展览会和市场促销活动在狮舞炮鸣中拉开帷幕。

与往届展览会相比,本届展会参与面更广,规模更大,人气更旺。展会占地约25000 平方米,参展单位230 家,分别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地区和台湾省)、法国、荷兰、美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瑞典、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以色列、意大利、爱尔兰、日本、韩国、挪威、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展览涵盖奶牛养殖、牧场设计与建造、环境保护、饲草饲料、奶牛保健品、乳品加工机械设备、包装材料、检验检测设备与技术、新闻媒体等奶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尽快布置好展台,吸引采购商或其他客户,参展商很早就开始了准备工作,进行展台的设计、搭建,展位的布置和装扮,以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产品和最佳的服务。“我们两天前就到郑州了,为了让客户详细了解设备使用情况,我们还特地把总工程师请到现场来答疑。”一位乳品加工设备供应商的代表介绍到。

“记得五年前,我来参加展会的时候,规模和专业度远没有现在这么好。”北京环球种畜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阿里斯迪尔表示。“不过,稍微遗憾的是,场内的气氛太热烈了,音乐声太大了,谈话的时候会听不到。”他笑着说。

《中国乳业》杂志社经过精心准备,此次又以全新形象参展。杂志社一改以往展位的红色背景,而选用了蓝色背景,令人体会到杂志社经过十年的积淀,已经愈发成熟与稳重,而蓄势待发的飞机,则预示着杂志社将开启新的征程。杂志社以2011年全国规模化奶牛场调研为基础数据推出的《2011年全国规模奶牛场及不同养殖模式生产管理状况调查报告》更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展位前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则忙得不可开交。

为增强市场消费信心,展示和宣传优质乳制品,普及科学饮奶知识,蒙牛、完达山、三元、花花牛等知名乳品企业还举行了乳制品促销活动,包括乳制品展销,免费品尝,乳制品科普宣传等,以提升乳品企业形象和知名度,促进牛奶消费,推动民族奶业的发展。

6月的郑州,已经是骄阳似火,但是,比这气温更高的是会场和展馆内外,与会代表深入交流,探讨行业发展问题的热情,及对中国奶业发展的信心。期待2013年第四届奶业大会的再相聚!

猜你喜欢
奶业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小奶牛便签夹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奶牛吃草
聚焦第九届中国奶业大会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