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瘫痪的综合治疗

2012-04-13 02:29杨建林陕西省千阳县高崖镇农技推广中心
中国乳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卧地嗳气食欲

文/杨建林 陕西省千阳县高崖镇农技推广中心

奶牛生产瘫痪,中兽医称产后瘫痪、产前胎气,均属于产科疾病的范畴,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笔者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治疗该病的综合措施。该措施具有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节省开支,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这套措施,治疗了50 余例产前、产后瘫痪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奶牛生产瘫痪病因

临床资料表明,产后瘫痪发病率多于产前瘫痪。产后瘫痪多在产后1~6 天发病,最急者产后13 h即卧地不起;产前瘫痪多发生于产前7~26天,特殊病例在怀孕4~5 个月发病。发病原因是由于母畜机体内环境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加之饲养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如在妊娠期间营养比例失调,长期缺乏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元素(钙、磷),长期缺乏运动及光照,造成畜体血钙量过低,营养不良;久而久之,气血双虚,血行滞缓,出现血不养筋而呈现肌酸肢麻,卧地不起而瘫痪。

生产瘫痪一般发病于3~8 岁的高产奶牛,年龄越大,体质越不良的奶牛发病率越高,无明显的胎次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晚冬早春两季多见。本病发病较急多呈慢性经过。

2 临床症状

产后瘫痪的奶牛,轻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反刍、嗳气减少;泌乳量下降;喜卧地,不愿站立,强行站立后不久即倒地;体温、心跳、呼吸基本正常。中等程度者表现为精神沉郁,头低耳耷,眼闭似昏睡,食欲、反刍、嗳气减少或停止,行走步态不稳,后驱摇摆,转弯运动时易摔倒;严重者表现为卧地瘫痪不起,肌肉较丰满的部位颤动,多数四肢积于腹下,后肢张开,呈麻痹状态,针刺不敏感,粪尿失禁,头颈弯向一侧,大多患畜似犬卧姿势,头触地,眼闭耳耷,耳、鼻、角、四肢不温。体温多数在37 ℃左右,心跳缓慢,呼吸深缓,伴有痰鸣音,鼻镜湿润,汗不成珠,有时无汗,有时磨牙和呻吟。

产前瘫痪的奶牛大多数营养不良,体温、心跳、呼吸正常。有食欲,反刍、嗳气减少。

3 治疗

3.1 中药治疗

以活血祛於,祛风壮骨,强腰补肾,气血双补为主。药方:当归、川芎、益母草、防风、茴香、红花、杜仲、熟地、牛膝、川楝子、神筋草、枸杞子、淫羊藿、乳香、没药、党参、穿山甲、龙骨、牡蛎、白术、茯苓、厚朴、乌药、甘草、明馏酒、童便、红糖为引,水煎投服。本方症多因风寒湿痹久留不愈,或久处潮湿之地,致受风湿之邪;入里着于肌肉筋骨之间,或着于腰跨,使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方中当归、川芎、红花为活血化瘀止痛的主药;熟地、杜仲、牛膝、川楝子补肝肾,壮筋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共用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风湿的祛除,为辅药;没药、乳香、穿山甲、龙骨、牡蛎能行气活血止痛,为佐药;明馏酒、童便、红糖助药势。诸药相合,可以活血祛於,祛风壮骨,强腰补肾,气血双补。有发热者,可加板蓝根、二花、银翘、黄芩、黄柏、知母、生地。

3.2 西药治疗

5%糖盐水1000~4000 mL,10%葡萄糖酸钙500~1000 mL,肌苷5~10 g,维生素C 60~100 mL,10%氯化钾10~20 mL,氨苄西林10~15 g,地塞米松20~50 mL,碳酸氢钠250~500 mL,分别静脉注射;祖师麻注射液20~40 mL,骨宁注射液20~40 mL,当归注射液20~40 mL,复合维生素B 20~40 mL,混合,肌肉注射。维丁胶性钙10~40 mL,肌肉注射;口服糖钙片100~400片,维生素E 100~200 粒,鱼肝油丸100~200粒。强的松龙10 mL,行百会穴注射,隔日1 次。为防止患畜褥疮,可将牛吊起活动四肢各关节每天3~5 次,或侧卧,每2 h翻转1 次。

4 病例

4.1 例1

2008年11月16日,千阳县张家塬镇晖川村石某一头5 岁荷斯坦奶牛,第二胎,前来就诊。主诉:奶牛2008年11月14日下午3时左右产下公牛犊,当晚将初乳挤出,后饮小米稀汤1 桶半,没有喂草料,第2天凌晨挤奶时见该牛卧地不起;强行站立,前肢有支撑能力,后肢无力站起,某兽医站用了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

临床症状为:患牛精神高度沉郁,被毛粗乱无光泽,反刍、嗳气停止,食欲废绝;头低耳耷,眼闭似昏睡,消瘦脱水;体温37.6 ℃,心跳52 次/min,呼吸15 次/min;有胸腹式呼吸现象,并伴有呼噜声,不时呻吟;前肢收于腹下,后肢张开俯卧于地,头颈向左弯曲,用力牵拉头部弯曲不直;眼球稍突出,瞳孔稍微大,口腔不温,舌胖嫩、绵软无力,拉出口腔外无力回缩;皮温不整,四肢、耳、鼻不温,鼻镜湿润,汗不成珠。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触诊瘤胃内空虚,针刺皮肤反应敏感,四肢反应较差,两后肢较重。卧地不起,强行抬起,四肢无力支撑,不能站立。诊为奶牛急性产后瘫痪症。

采取的治疗措施为:强的松龙10 mL,百会穴注射,隔日1 次。5%糖盐水1500 mL,10%葡萄糖酸钙1000 mL,维生素C 10 g,肌苷3 g,地塞米松50 mL,10%氯化钾20 mL,氨苄西林15 g,2%碳酸氢钠500 mL,分别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 天。当归注射液20 mL、骨宁20 mL、祖师麻20 mL、复合维生素B 20 mL,混合肌肉注射,每天1次,维丁胶性钙20 mL,肌注,每天2次,连用3 天。

中药治疗措施为:当归60 g,川芎30 g,益母草60 g,防风30 g,茴香30 g,红花30 g,杜仲45 g,熟地50 g,牛膝30 g,川楝子30 g,伸筋草30 g,透骨草30 g,穿山甲40 g,白术40 g,茯苓30 g,厚朴30 g,甘草30 g,混合后凉水2 L煎2次,合并煎液,待温后加明馏酒200 mL,红糖150 g,童便适量,混匀1 次灌服,每天1 剂,连服3 天。

经过如上的治疗,奶牛精神、食欲、针刺反应大有好转;体温、心跳、呼吸恢复正常。继续施上方3 天,奶牛痊愈出院。后经随访,未见复发。

4.2 例2

2009年1月8日,千阳县城关镇北台村5组苏某家一头6 岁荷斯坦奶牛前来就诊。主诉:该牛2009年1月以来食欲差,已怀孕8 个月,前几天好卧,不愿站立,站立不久即卧地,不愿行走,强行驱赶,行走缓慢,四肢发软。1月7日突然饮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强行抬起不能站立,经治疗未见好转。

临床症状为:精神沉郁,反刍、嗳气停止,食欲废绝;头弯向一侧,耳耷,眼闭,卧地不起,消瘦,四肢几处被擦伤;被毛粗乱无光泽,前肢集于腹下,后肢张开;耳、鼻、角不温,鼻汗不成珠;体温36.7 ℃,呼吸21 次/min,心跳45 次/min;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后肢被大小便污染,针刺后驱下部反应不敏感,上部敏感度反应稍差,诊为产前瘫痪(产前胎气)。

治疗措施为:5%糖盐水1000 mL,10%葡萄糖1000 mL,10%葡萄糖酸钙1000 mL,10%氯化钾20 mL,维生素C 80 mL,肌苷2 g,氨苄西林15 g,分别一次静注;当归注射液10 mL,骨宁注射液10 mL,祖师麻注射液10 mL,复合维生素B 20 mL,维生素B1210 mL、混合肌注,每天2 次,连用3 天;维丁胶性钙20 mL,肌注,每天2 次;强的松龙10 mL,行百会穴注射,隔日1次,连用3 天。糖钙片100 片,维生素E 50 粒,鱼肝油丸50 粒,灌服,每天2次,连用3 天。

中药治疗措施为:当归60 g,川芎30 g,防风30 g,茴香30 g,杜仲40 g,熟地50 g,伸筋草30 g,龙骨40 g,白术45 g,茯苓30 g,厚朴30 g,乌药30 g,甘草30 g,桑寄生60 g,牡蛎40 g,葫芦巴30 g,补骨脂30 g,透骨草30 g,砂仁30 g,混合后,加凉水2 L,水煎2 次,合并煎液,待温后加红糖200 g,明馏酒150 mL,童子便适量,混匀1 次灌服,每天1 剂。连服7 天,患牛痊愈出院。

5 结论

5.1 奶牛的产前、产后瘫痪均属营养不良性代谢疾病,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早发现,早治疗,可减少经济损失。在治疗期间应加强饲养管理,重在补充营养、微量元素及钙、磷等矿物质元素。产前、产后瘫痪的治疗方法基本相同,但在中药使用中,产前瘫痪不能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在孕畜饲喂中或饲料配比中要添加钙磷、糖及豆料之类的物质,特别是妊娠后期,要多饲喂蛋白质和矿物质。同时要加强奶牛的光照及运动,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5.2 当归注射液、骨宁注射液、祖师麻注射液均属于中药蒸馏制成的无菌溶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抗炎止痛,补肾壮骨,祛风除湿之功效,可用于风湿寒邪所致的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对生产瘫痪的治疗效果也较为理想。

[1] 范庆逊,邢华,章汤杰,等.奶牛产后引发瘫痪的病因及治疗探讨.中国奶牛,1997(6):32-34.

[2] 崔中林.兽医诊疗经验与处方.西安:天则出版社,1998.

[3] 肖定汉.奶牛疾病防治.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4] 曹斌云,姚军虎. 奶畜高产技术及原理. 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5.

[5] 甘肃农业大学主编. 家畜内科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6] 西北农学院主编. 兽医临床诊断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卧地嗳气食欲
高温天猪食欲下降,这六种饲料可消暑
莴笋开胃增食欲
牛产后卧地不起的治疗
中西医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
泣祷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中西医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
一切从食欲及性欲开始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食欲大开的吃货小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