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校执行力的探索

2012-04-18 02:47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战略目标执行力

蓝 东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含对方法、战略以及计划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的跟进和负责任的具体落实。学校执行力就是指如何把学校发展战略落实和实现的能力,是如何把落实学校发展战略的事情做好的能力。对于学校管理部门而言,就是如何把制定的发展战略,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表现在统筹全局,深谋远虑的观察力和行动力;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是把自身分内事务落实到位,做好做精的能力。

一、影响学校执行力的因素

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学校会制定一系列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的落实到位,在一些环节、细节的处理上还存在执行误差,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漏洞,进而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间的进展已经不断暴露执行力不足、目标实现不到位的问题,这必将对学校的改革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一)管理系统建设薄弱

学校管理者作为学校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却往往不能身体力行地贯彻落实,雷声大雨点小。在战略决策的执行方面,学校管理层是要做大量的工作。如果学校管理层的领导都没有做好表率,那么不仅会影响政策的落实和学校的发展,也会给下属管理部门和教职员工带来负面的示范,从而影响整个学校执行力。另外在战略决策的执行中,任务是否下达到每个执行机构和人员,工作进展情况如何,下属机构是否对碰到的问题进行了反馈等,有些学校领导者在这些方面反而忽视了,认为只要任务往下传达后就万无一失,不闻不问。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他们又成为了践踏规则的不良典范,必然造成执行不到位,甚至无法贯彻下去。随着学校官本位思想的日益蔓延,这样的管理者不断涌现成为学校执行力提升的最大障碍。

(二)管理制度缺乏有效性

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有效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随意,从而影响政策的执行。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希望藉此来约束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或者通过设立名目繁多的考核制度来寻求提高学校的执行力,但往往事与愿违。通过对师生员工的调查,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并不是不想遵守,而是觉得新制定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情况下不起作用,并且约束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1]学校的师生员工具有积极、活跃、民主等特点,不合理的制度却往往给他们带上了枷锁,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三)学校战略目标不明确

许多学校目标的确定几乎力图无所不包,能想到的、觉得有用的目标通通都列在清单上,其中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术目标;既有长期目标又有短期目标;既有整体目标又有个人目标。末了学校领导还会强调,这些目标哪一个都不能少,少了就会引起相关部门、科室的不满,就会导致内部管理不和谐。这些目标几乎涵盖了上到管理层,下到学校清洁工在内的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此目标体系看起来似乎很完美,可是一年后能完成的却很少,体现出来的弊端是目标重复,目标体系内部互相矛盾,让学校的执行者感到无从下手,分不清自己该做什么甚至会产生挫折感。

(四)学校管理过程中沟通不畅

学校中部门之间、员工之间沟通交流,彼此合作极为重要。一个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强不强,与该学校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密切相关,良好的沟通机制必然形成学校高效的执行力。[2]但是有些学校的沟通渠道窄,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基本没有,教职工的会议一学期也是难得召开两次,偶尔除了提提意见外,也缺乏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有些学校沟通环节多,往往基层的声音要到管理者那里,中间要经过好几次审核,最终送达后已经极大地压缩了,或者已非原来的本意了,这就导致了信息沟通的速度缓慢和信息原意的扭曲。当然有些学校沟通渠道杂乱无章,座谈、意见箱、上访、下访、电话咨询等等,由于渠道多,却没有很好的进行控制,导致信息一片混乱,且讨论过程通常花很长的时间,最终达成共识的寥寥无几,严重地阻碍了沟通的有序进行,工作效率低下。这些都导致师生员工碰到难题、遇到困难、工作激情下降时,往往无处倾诉,缺乏组织的依靠,长此以往就导致各种的误解、抱怨甚至冲突,日积月累到一定的程度,导致矛盾的大爆发。此时的学校部门之间、师生员工之间到处都充满了矛盾、冲突,彼此间的误解无法及时化解,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使得整个学校士气低靡,导致学校目标执行中断,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二、提升学校执行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艺术

学校管理者的角色不单单局限于通过印发文件或者召开会议来制定决策和下达命令,更为关键的是必须具备统筹协调和贯彻执行的能力。学校领导要掌握执行的本领。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所以提升学校领导的执行力,要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更要端正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对细节管理的养成。在管理中关注细节将有利于战略决策的贯彻到位,并提高管理者在基层的威信,管理者就应该放低姿态,从小事做起,做到干一件事就成功一件事,每件事都想到细节,做到细节,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执行力就是由无数这样的细节融合而生、质变而成的。精益求精就是对学校执行力关键所在的最好诠释。另外管理者要明确自身定位,树立践行规则的工作榜样。不要以为执行只是基层管理部门和教职员工的职责,领导就是要发号施令,动动嘴皮子而已。在学校的管理者中,为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管理者必须要向全体师生员工明确学校的战略目标和赋予各个管理部门及师生员工的任务,并要不断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政策顺利地执行。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

提升学校的执行力,必须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有些学校的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许多管理干部和其他的教师在执行中往往抱着与自己无关或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来执行,直接导致执行不到位,政策无法落实的不良后果。学校管理者应把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作为执行力提升的抓手。什么是合理有效的制度?这样的制度一定是适应教育发展、符合该校实际并能为全体成员所接受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它能推动而不是阻碍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3]作为学校管理者,应重视对学校内现行管理制度进行重新论证和考量,及时对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对违反规定的管理制度要及时纠正和清理,同时也要注重制度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所以没有科学规范与人性化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的日常管理就无法走向正规;没有适合时代要求的管理制度,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动力。

(三)制定可行性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与执行力就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指引着实践的正确方向,而实践又可以检验理论正确与否。所以学校的战略目标应该遵循明确、可行的原则,避免战略目标模糊不清、遥不可及或者无法执行。学校管理者应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可行性的战略目标,根据学校发展现状将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一级一级逐个往下传递,确保从学校领导、行政管理部门、各院系、各班级甚至师生个体都能有相应的战略任务。这样自上而下的层级目标,形成一个管理顺畅的目标实现机制,它既保证各级部门和师生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检查、督促,最终实现学校战略目标可操作、有成效和可持续。

(四)构建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有效的沟通可以和谐共处,同心协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必须在如何建立一套顺畅的信息沟通机制方面多作文章,只有保证校内各管理部门之间、师生员工之间以及学校与外界的信息能顺畅交流,才能为执行力的提升创造适宜的环境。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在沟通交流机制的各环节中起到监督员的作用,准确把控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沟通一定要迅速、及时;另一方面要保证沟通过程中信息内容的公开透明。有些学校管理者认为下属部门和师生员工不需要了解太多的信息,把信息尽量控制在小范围内,这样信息断层的现象使得下级产生疑惑甚至误解,反而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最后要选择好沟通的最佳渠道。在沟通过程中有些学校设立校长、书记接待日或者校长、书记信箱就是为了减轻沟通者的心理压力,以便对信息传递进行控制。[4]对于向下沟通渠道来说,有些管理者一直坚持把信息直接送达需要它的部门,并实行“反馈”机制。

正如ABB公司董事长巴巴维克有一段精采的论述,任何组织的成功都是5%正确的战略决策加上95%高效的执行,没有执行,一切等于0。[5]因此学校要实现科学发展、办出特色、争创高水平的大学,要切实增强执行能力,让提高执行力成为工作的要求和自觉追求,特别是全体师生员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为提升学校执行力而多参与作贡献。

[1]孙郁.加强高校制度执行力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9,(7):51-53.

[2]高洪源.试论提升学校组织的执行力[J].教育科学与研究,2007,(1):27-30.

[3]王俊.探索学校管理新模式实现创新教育新突破[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7,(1):10-11.

[4]李家晔.完美执行之最佳沟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56.

[5]赵狄宏.提升学校管理执行力的实践[J].浙江教育科学,2009,(2):43-44.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战略目标执行力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推行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目标与实践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