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情动戈壁———义煤集团义海能源公司特色企业文化助推企业跨越发展

2012-05-04 02:48
中国煤炭工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木里能源职工

文/本刊记者

春风化雨情动戈壁———义煤集团义海能源公司特色企业文化助推企业跨越发展

文/本刊记者

雪山下的木里煤矿运煤车队

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已被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增强企业的“文化含量”,形成独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很多企业所遵循的成长路径。文化本身是无形的,但却是有生命力的,成功的企业文化如春风化雨,不仅会汇聚力量鼓舞人心,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而且还会对企业的战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义煤集团青海义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年轻的企业,总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其下属的大煤沟矿和木里矿,分别位于海拔3500米的柴达木盆地800里荒漠戈壁和海拔4200米的高寒草甸牧区。从2003年按照义煤集团“稳住中部、挺进西部、开发东部”的总体思路,与海西州政府签订开发青海省海西州煤炭和电力项目合作协议书,到2005年开工建设大煤沟煤矿,再到后来在木里山上建成世界海拔最高的标准化露天煤矿。春风几度玉门关,义海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戈壁荒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他们提出的以“高原缺氧不言愁”为主题的励志文化、以“尽心用心,尽职尽责,安全第一”为主题的安全文化、以“忠诚、同心、感恩你我他”为主题的感恩文化、以“降低费用,精细管理”为主题的管理文化、以“天天课堂,集体生日”为主题的和谐文化、以“孝敬老人,关爱家人,奉献爱心”为主题的孝敬文化和以“牵手互帮互助”为主题的亲情文化等等,不仅凝聚了人心,解决了初到高原“水土不服”和生存、发展、跨越各个阶段的工作动力问题,而且规划了未来,解决了义海的发展方向问题,同时还提升了公司的管理层次和品位。

井下精细化管理现场会

职工书屋

露天矿采剥作业

翘首以待的现代化露天采煤设备

高原明珠—大煤沟煤矿

高原缺氧不缺志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想象生活在海拔3500米和4200米高原上是怎样的情景。这里一年四季雪花飘飘,年平均气温不到0℃,冬季最低气温在-40℃以下。空气中氧气含量是正常水平的80%和70%,每天相当于要背负着二三十公斤的重物行走。

义海能源木里煤矿位于祁连山南麓的木里山,海拔4200米,很多人初到木里山,整天感觉就像在驾云,头重脚轻,走路喘不上气。在这种条件下,早期的建设者为了测量采区,摸清储量,每天要背着仪器翻山越岭来回几十公里,有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举着设备趟过刺骨的冰河。

在木里山上,蔬菜都是先吃杆后吃叶,有时候找不到蔬菜,要连续吃几个月方便面。寒冷的夜里,建设者们穿戴得比白天还严实。由于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信号,大家晚上常常是在风吼与狼嚎声中入睡。“开天辟地战木里,群山深处听狼语;布哈河里摸冰鱼,夜抓麻雀度元夕。”义海能源董事长、党委书记马树声写的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当初创业的艰辛。

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的工作干劲却很足。在全体义海人共同努力下,木里煤矿被建设成青海省唯一一座一级质量标准化露天矿,这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标准化露天矿。2010年11月,大煤沟煤矿11040大倾角综采工作面安装完毕。这个工作面走向长度为750米,工作面切眼的长度为167米,上下巷道落差达81.75米,平均倾角为29度,局部倾角达37度。这是青海省首个大倾角综采工作面,也是国内海拔最高的大倾角综采工作面。

“在这里,每一个进步都是值得欣喜和骄傲的,因为,没有过人的意志力和决心是做不到的。”在马树声看来,也正是这种艰苦的条件,孕育了义海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缺氧不缺志气,敢与高原比高低”的拼搏精神,铸就了“坚守、励志、攀高、奉献”的义海魂。

质量标准化,一切标准化

义海能源进驻青海伊始,就提出了“质量标准化,一切标准化”的思路,他们坚持“多上设备少上人”的原则,注重在安全上的投入。近年来,大煤沟矿先后投入2亿多元,用于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和“五优”矿井创建,更新完善了矿井运输提升设备、“一通三防”设备,安装了矿井防灭火制氮和监测监控系统、矿井大屏幕工业电视安全监控系统,在各运输巷安装了语音报警和自动防跑车装置。同时,完善了检测、监控系统及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了井下人员准确定位。今年初,大煤沟矿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部建成,其中,煤矿救生舱在井下投入使用,成为青海省煤炭行业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六大”避险系统示范矿井。今年5月,大煤沟矿被评为“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矿井”。

义海能源领导班子对“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含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始终把“以人为本,安全生产”作为公司发展的最终诉求,时时把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位。公司每天早上8∶30分准时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会,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四个作业地点与公司总部视频连线,安全指令随着电波传递到青藏高原的腹地。大煤沟煤矿和木里煤矿相继建立了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同时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建立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通过制度的落实,有效提高了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始终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杜绝了煤矿五大灾害事故,不断向安全管理无漏洞、个人无“三违”、现场无隐患、安全无事故等安全管理“十零”目标迈进。

在抓安全的过程中,领导层向明而治,注重遵循“铸魂、导行、塑形”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他们结合企业实际,总结提炼出“尽心用心,尽职尽责,安全第一”为主题的安全文化,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在义海能源大煤沟煤矿综采队每个职工的床头,都悬挂有一块亲情牌,亲情牌上有职工全家福的照片,时时提醒职工牢记肩负的责任,自觉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尽安全责,无论走到哪里,家就在哪里,安全就在哪里。自从队里为每个职工制作了亲情牌板后,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大为提高,全队消灭了微伤事故,设备故障率也大幅降低。

2008年至2009年,青海省海西地区先后发生两次6级以上的大地震,震中距大煤沟煤矿只有20公里,但大煤沟煤矿创造了大灾面前零事故的奇迹。截至2012年11月,义海能源公司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600天,创造了连续9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良好业绩。

今年以来,尽管义海能源和全国大多数煤炭企业一样遭遇经济寒潮,但是在安全和矿井建设方面的投入没有减少。“无论经营形势多困难,花在安全上的钱一分也能少。”基于义海公司总经理李凌杰对安全管理的坚定态度,义海公司相继投入安全技措和安全专项资金2289万元,用于精品“五优”矿井建设和矿井信息化建设。在义煤集团的安排下,木里矿两台10立方的大型露天作业大型电铲正在安装。巨臂向天,木里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

创新企业文化,推进精细化管理

“企业是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每个人在为企业奉献着青春和智慧的同时,企业也在为我们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我们感谢企业,要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努力工作的激情。”这是义海能源一位职工日记里的一段话,在很多义海员工的眼中,感恩就要有责任,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应立足本职,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常怀感恩之心,为义海的发展发一份光、散一份热。

近年来义海能源公司以“忠诚、同心、感恩你我他”主题活动为载体,创新企业文化,用文化启发人、用精神鼓舞人、用理念引导人,感恩文化在义海能源产生了强烈的聚集效应,营造了浓厚的感恩文化舆论氛围,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推动了企业在安全管理、人本管理、质量标准化等方面工作的开展。

2009年,面对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市场“寒流”,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掀起一片减人、降薪、限产、减产的浪潮。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有企业,义海能源公司决策者果断地提出了“不减少产量,不减少投资,不减少就业安置,不减少上缴利税,不减少职工收入”的“五不减”承诺。

“当企业用实际行动对职工不离不弃,一心一意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时候,职工就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马树声认为,感恩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行动指令,是一个人真实的心理历程,是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宣扬感恩文化,领导应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为职工着想,只有把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个职工,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并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社会,才会激发出员工的关爱之情、敬业之情、奉献之情、和谐之情,进而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2010年,义海能源为实现更大步伐的跨越发展,决定在全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义海能源成立了“企业文化与精细化管理课题小组”,对精细化展开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精细化管理工作。公司上下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公司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要求,以文化为引领,在管理实践中比干劲、比成绩,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营造出“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利润源”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11年,义海能源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的最高信用AAA等级企业。2012年,义海能源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8Z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80001-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并成功获得资质证书,成为青海省首家通过“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企业的综合实力位居青海省50强企业第11位。

义海能源董事长、党委书记马树声

大爱义海

“义海文化是中原文化、高原文化、草原文化的融合。中原文化的厚重、高原文化的博大、草原文化的辽阔是滋养义海文化的沃土。”这是马树声对义海文化所作的表述。作为一个来自中原文化大省的企业,近年来,义海公司以文化激活生产力,以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形式回报着青海。

义海能源重视文化建设,他们不仅在三年前创办了自己的《义海人》报,还组织出版了《义海扬帆》系列丛书,计划10卷,目前已出版诗歌卷、散文卷和感恩卷等3卷,书法卷、摄影卷正在征稿中。诗歌卷的出版,在青海省引起了轰动,这个1000多人的企业里,有近百名职工吟词做赋,成为了戈壁高原的一道风景。

在德令哈这个人烟稀少的小城,由于“义海杯”全国书画大奖赛的连续举办,这片千年的“文化戈壁”在青海乃至全国艺术界有了“戈壁明珠”的美誉。特别是获奖作品展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各界对煤矿和煤矿工人的认识,为促进中原文化、高原文化和草原文化“三元文化”的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

“感恩,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这是马树声常说的一句话。他说,做事先做人,做人讲良心。作为一个企业,更应常怀感恩之心,去回报社会。

多年来,义海能源本着“保护优先、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原则,认真落实植被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具体措施,大煤沟矿区绿化面积已经达到3.1万余平方米,成为青海省唯一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试点煤矿。“义海公司能在青海得到长足的发展,最应该感谢的是青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马树声说,义海能源来青海创业伊始,就明确提出了“扎根海西、回报青海,为义煤集团做贡献”的口号。在发展过程中,义海人没有忘记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关心与支持,勇于承担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他们妥善安置当地各族群众就业,促进带动海西州相关产业发展,9年来共为地方提供就业岗位2100多个。

义海能源积极参与当地的各项公益事业。2008年3月,启动了青海省最大的长效助学项目——“义海能源春暖工程”,每年为海西州126所学校提供4000吨煤炭,2012年,公司决定将春暖工程更名为温暖工程,除继续向学校供煤外,免费向海西州所有养老院供应取暖用煤。此外,义海能源还出资230万元建设天峻县人民医院爱心广场;出资170万元帮助解决牧民的道路、供水、草场养殖等民生问题;出资110万元,帮助天峻县梅陇村藏族同胞建设千头种养繁育基地,使得青藏高原有了“义海羊”。2010年4月,义海能源积极参加玉树抗震救灾,捐款捐物累计达130多万元,并派出救援队赴玉树灾区参加救援,抢救物资价值近千万元。

9年来,义海能源累计为青海省的各项公益事业出资2亿元。赢得了青海人民的赞誉,树立了大爱义海的良好社会形象。

从一个注册资金只有943万元、年产原煤4万多吨的小企业,发展到如今注册资金2.1亿元、生产经营总额40亿元、社会品牌价值12.18亿元,进而以优良资产注入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大有能源,实现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9年的跨越、发展——“坚守、励志、攀高、奉献”的义海人在戈壁荒滩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标树了内地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典范,同时也在煤炭行业树立起一面精神的旗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牢记文化真谛的企业是值得尊敬的,同时也会走得更远。按照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义海能源以煤为主,正积极发展煤炭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向“千万吨矿区、百亿元企业”目标迈进的征程中,“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勇于担当、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这历经风雨尽显其华的义海精神,将照亮并开启义海能源更加美好的未来。

(感谢夏红伟、唐学成对本次采访报道的大力协助)

(责任编辑:厉克古伟锋)

2010年4月,义海公司救援队在青海玉树地震救灾一线

猜你喜欢
木里能源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以沙为墨指尖画梦
生态木里 绿色未来
防火保安全我们在行动木里县第一国有林场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