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山区红菇资源调查

2012-05-08 05:38顾新伟何伯伟应国华刘德云宋小亚吴邦仁
浙江林业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丽水市丽水山区

顾新伟,何伯伟,应国华,刘德云,宋小亚,吴邦仁

(1.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浙江 丽水 323000,2. 浙江省农业厅,浙江 杭州 310020;3. 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4.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浙南山区红菇资源调查

顾新伟1,何伯伟2,应国华3,刘德云4,宋小亚4,吴邦仁1

(1.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浙江 丽水 323000,2. 浙江省农业厅,浙江 杭州 310020;3. 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4.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

于2007-2011年对丽水市多个不同植被类型山地环境进行4年的红菇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丽水山区红菇资源非常丰富,先后采集到红菇标本352号,经鉴定确认红菇科大型真菌共有82种,待鉴定确认的7种,红菇属菌类58种、乳菇属菌类24种,其中有著名的松乳菇、红汁乳菇、大红菇等优质红菇种,区内新记录18种。

浙南山区;红菇;资源调查

浙南山区(丽水市)区域范围为118° 42′ ~ 120° 59′ E,27° 25′ ~ 28° 57′ N,区内土地总面积2.32万km2,占浙江全省陆地的23.2%,土地总面积中87.5%为中山和丘陵,平均森林覆盖率近80%,素有“浙南林海”之称,是我国华东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区域。由于该区域森林覆盖率高、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自然环境优越,为野生大型真菌的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进一步摸清红菇等树木外生共生菌的种群构成及发生分布情况,以更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菇资源,我们于2007-2011年对浙南山区的红菇资源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多点多年的持续调查,先后共采集到红菇标本352号,并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浙南山区红菇资源

通过对352号标本的鉴定、分类整理,已确定区内红菇科大型真菌共有82种,待鉴定确认的7种,其中,已确认的82个种中属红菇属58种,乳菇属24种,按科技成果检索区内新记录18种(表1)。调查表明,这一地区红菇资源具有种群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表1 浙南山区红菇资源Table 1 Russula resources in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southern Zhejiang

2 主要森林生态类型与红菇的分布

2.1 常绿、落叶阔叶林带

浙南山区红菇主要分布在海拔1 200 ~ 1 500 m,百山祖、凤阳山等较高山体分布海拔则可达1 700 m。此地带林木混交形式多样,其中以青冈类落叶混交林、亮叶水青冈常绿阔叶树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较为常见。针阔叶混交林中,针叶林生长数量少。林地往往布满落叶、枯枝,以及倒地腐烂的大树等,基本上没有杂草。

常绿、落叶阔叶林带是红菇类分布最丰的生态类型,有近60种红菇在这一生态类型中发现,这可能与各种红菇分别与各自相应的阔叶林树种建立共生关系有关。粉粒白菇、桦林红菇、拟臭黄菇、毒红菇色红菇、黄孢紫红菇、紫红菇、微紫柄红菇等有较大发生量,是区域代表性红菇种群。

2.2 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带是指以各种栲树、苦槠、青冈栎等常绿阔叶林木与松、杉木混交林地,常分布在海拔1 200 m以下。林带具有林木树体比较高大,阔叶林和针叶林按一定比例交互生长的特点。

该林带阔叶林树种没有常绿、落叶阔叶林带丰富,红菇发生种类也相对较少,但单个种的发生量往往较大。乳白红菇、较小红菇、光亮红菇、皱皮乳菇、细质乳菇等具有区域代表性。

2.3 灌丛、针叶林带

灌丛、针叶林带多处于人类居住区附近的丘陵、山脚,海拔高度在500 m以下。由于临近居住区,一些阔叶树种历经长期多次砍伐,大多成为灌丛,而杉木、马尾松等作为用材林得以部分保留。因此,木本植物多为稀疏的灌丛和松、杉木,底层植被则多为厚实的蕨类植物。

这一生态类型以绒白乳菇、松乳菇、假大白菇发生量较大,红汁乳菇、稀褶乳菇、甜味乳菇、红边红菇、红黄红菇等也有一定分布。由于这一生态类型发生量较大的多为优质的可食性红菇种群,且地处人类居住区,因此,该林带也是红菇采集利用的最主要区域。

2.4 其它生态类型

红菇科菌类分别与各种林木存在共生关系,只要有稳定的林相植被的林地,都有红菇的发生,甚至一些特殊的生态环境。如:在海拔1 820 m的百山祖顶峰灌丛中,发现了2种红菇,由于少见,物种名称有待进一步鉴别;另外,在海拔115 m的河滩人工板栗林地,也有青灰红菇发生。

3 开发与利用

(1)本次调查研究对浙南山区红菇科大型真菌种类及其分布、发生规律、发生数量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红菇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2)红菇广泛存在于各种林地,但每一种红菇都有特定的树木与其建立共生关系。研究各种红菇的共生对象以及感染途经,用于人工造林、育林,可能具有提高林木生产效益等积极作用。

(3)大多数红菇种类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功能。虽然丽水地区野生菇类发生量很大,但目前只有当地居民把松乳菇、红汁乳菇和稀褶乳菇统称为“红蕈”,采集后供自家食用,商品性采集利用量极少,目前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已在松乳菇的人工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成功,为其他红菇类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4)红菇中的多个种有较强的毒性,且很难正确辨认,区内曾发生多起食用红菇中毒事件,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科普宣传工作。

[1] 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黄年来. 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林晓民,李振岐. 中国菌物[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 应建浙,赵继鼎. 食用蘑菇[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5] 徐德强,肖义平.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1):54-56.

[6] 林晓民,李振岐,侯军,等. 大型真菌的生态类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89-92.

[7] 赵东岳,张涤非,侯乐,等 . 辽宁省沈阳地区大型真菌资源初步调查[J]. 食用菌学报,2009,16(1):76-80.

[8] 孙亚红,黄晨阳,张金霞. 内蒙古根河市野生大型经济真菌资源调查报告[J]. 食用菌学报,2009,16(1):81-88.

[9] 林汝楷,郑群力,汪宝兴,等. 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大型真菌资源考察初报[J]. 食用菌学报,2010,17(1):86-94.

[10] 黄年来,林津添,吴经纶. 福建大型真菌名录[J]. 武夷科学,2003,19(2):254-273.

[11] 张立钦,毛胜凤. 浙江省大型经济真菌资源与开发利用[J]. 中国林副特产,2000,53(2):56-57.

[12] 潘成椿,章丽红,张川英,等.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评价[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3):31-34.

[13] 苏丽英. 莫干山的大型真菌资源[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9,16(2):157-163.

[14] 刘军,许岳冲. 余杭市野生大型野生真菌资源调查与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1,21(3):74-79

Investigation on Russula Resource in Lishui of the Southern Zhejiang

GU Xin-wei1,HE Bo-wei2,YING Guo-hua3,LIU De-yun4,SONG Xiao-ya4,WU Bang-ren1
(1. Lishui Agriculture Bureau of Zhejiang, Lishui 323000, China; 2. Zhejiang Agriculture Departmen, Hangzhou 310020, China; 3. Lishui Forestry Institute of Zhejiang, Lishui 323000, China; 4 Lishui Agricultural Institute of Zhejiang, Lishui 323000, China)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Lishui,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southern Zhejiang from 2007 to 2011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are abundant and valuable Russula resources in surveyed area. A total of 352 specimen were collected, 82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and classified into 58 species of Russula and 24 species of Lactarius from Russulaceae. Among them, Lactarius deliciosus, L. hatsudake and R. sanguinea are famous for high quality. 18 species are new records in Lishui.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southern Zhejiang; Russula;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S646

A

1001-3776(2012)03-0055-03

2012-01-11;

2012-04-11

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项目(浙农办〔2009〕23号);浙江省科技项目“浙西南大型真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2009C12096)的部分研究内容

顾新伟(1961-),男,浙江丽水人,高级农艺师,从事野生菌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丽水市丽水山区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丽水发现新物种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山区修梯田》
山区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从《丽水日报》、丽水网实践看地方媒体网络问政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