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保障农产品供给

2012-05-14 16:52闵杰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粮食农产品科技

闵杰

2012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

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首次将主题锁定“农业科技创新”,提出要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途径和手段,而持续增强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才是这次‘一号文件的根本关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徐小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农产品的保障问题之重已经成为政府和学界普遍的共识。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曾在去年指出,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变农业的产业结构,从而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提高农民收入,是未来中国农业农村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徐小青则认为,现在无论是农民增收,还是缓解通胀压力,甚至是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都跟农产品的价格有关,所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紧平衡”成为常态

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去年中国粮食产量为11424亿斤,增产494亿斤,跃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创造了连续5年过万亿的新纪录。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的基本面不容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孔祥智撰文指出,粮食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锐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粮食自给率已经从上个世纪的95%以上下降到90%以下。

2000年以来,中国粮食基本处于净进口状态,大豆进口量从2000年的1042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5480万吨,玉米进口量从2000年的0.03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57.24万吨。尤其是大豆,基本上整个产业链条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作为主粮的稻谷和小麦领域,则后果不堪设想。

优质农产品的结构性短缺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另一个突出挑战。“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毒豇豆”等事件的发生使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但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都要依赖进口。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叶兴庆曾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产品供应将呈现紧平衡格局,而且这种紧平衡格局在五年内将继续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现有土地产出能力满足农产品自我供需平衡的难度在不断加大。

一方面,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上升。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多种因素叠加使得农产品需求呈现刚性增长:人口数量增加带来了绝对需求增长;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由粮食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肉蛋奶等高耗粮副食需求提升;全球粮食金融化、能源化趋势明显,更多的粮食作物被转换为生物燃料。

另一方面,农产品供给的约束因素也在不断增多:中国耕地和水资源有限,极端天气不断增多,同时受通货膨胀影响,农资、农机、雇工、土地等费用全面上涨。“目前粮食生产的资源要素已比较紧绷,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空间有限,单产提升速度变缓。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正在进入高成本阶段。”张红宇表示。

“我国粮食供求平衡仅仅是 ‘紧平衡,这种平衡还比较脆弱,稍微有点儿自然灾害就会紧张。而且由于一些条件限制,粮价也不可能涨得很高,只能在生产者收入和消费者承受能力、物价承受水平之间寻求平衡。”徐小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重估市场风险

建立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是中央明确提出的推动农业发展需要建立的三大体系之一,不过受访专家普遍表示,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目前还没有完全破题。

农产品价格的频繁波动成为当前农产品市场体系缺陷的最直接表现。

2010年,绿豆、大蒜、姜的价格一路飙升。调侃菜价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词语在百姓中流行。可转眼刚过了半年,就出现了菜农因菜价过低而自杀的新闻。2011年4月,山东省城历城区唐王镇39岁村民韩进,疑因菜价低贱绝望自杀。他死那天,卷心菜才8分钱一斤,六亩地得赔进去上万元。

与此同时,农产品价格上涨在新一轮CPI上升过程中表现“出色”。进入2010年以来,通胀预期压力一直在加大,CPI 逐步上升,进入2011年更是稳中有升,7月再创历史新高6.5%。

粮价是百价之基,“一头猪拱起CPI”。在中国CPI统计中,食品所占权重约为三分之一。占食品中权重最大的是肉禽,其次是粮食,再次是油脂。而肉禽价格变化与上游原料粮食价格密不可分。此外,粮食价格上涨会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对CPI产生间接影响。当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价格上升时,会让人们对整个农产品市场产生上涨预期,于是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全面上涨。

丰产不丰收是中国农产品市场机制失灵的另一个重要表现。近来,国内反复出现农产品卖难现象,大蒜滞销、土豆烂在地里、香蕉用来喂猪,农民损失惨重。

中国农产品丰产不丰收,增产就卖难是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年年出现,只是品种轮回。少了就贵,贵了就多,多了就贱,贱了就少,少了就贵????反复出现,几乎没有正好过。从绿豆大蒜到猪肉土豆,从北方的苹果到南方的香蕉都是如此。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认为,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是导致价格频繁波动的重要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一系列问题正是由于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缺陷所引发:以小农户为主的市场主体发育迟缓、农产品市场以行政区域为依托带有浓厚的垄断色彩、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形成和决定的机制尚未形成、法律法规不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结构不合理、质量监督机制和信息流通机制不完善、设施建设滞后????

“过去对农产品的市场调控是应对式的,出现什么才解决什么。最根本的问题是市场建设滞后,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调控措施也不完善。这次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辟出一章提出要提高市场流通效率,针对性很强。”徐小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须并举

在国新办举行的有关中央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示,今年中央把1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抓住了发展的要害。

在他看来,目前农村的发展要害是:长期稳定地保障中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

“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涉及农业科技问题,但这次突出强调了,是因为很多问题已经很明显了。而且技术问题,不仅影响产量,还包括质量、安全、加工、效益等各类问题。”徐小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时指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言下之意,农村的“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

财经作家倪金节撰文指出,农产品危机根在漠视农村发展。长期重视城市而漠视农村,其最致命的负面影响是农民自己不养猪、不种粮食了,而像石化、造纸、纺织等高污染项目,往往成为那些所谓的“富裕”村镇的经济命脉。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认为,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的农业增长与结构变化主要是制度创新、市场改革、政府投入三个方面的原因所致。很多研究都表明,早期中国农业增长的90%左右都来自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还是要靠制度创新特别是土地制度创新、市场改革和国家投入。

“农业实际上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很多地方政府一直在说重视农业,但真分起盘子来,真抓起来,还是去抓那些能增长GDP的、能增加税收的行业和项目。”徐小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体制机制的建设、法律体系的完善,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不能放松,需要不断探讨和改革。强化科技,很重要的也是体制机制的问题。”

猜你喜欢
粮食农产品科技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农产品争奇斗艳
把粮食保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