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媒体运用

2012-05-23 11:05福州市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赵舒妮
海峡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笋芽春雨竹子

福州市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赵舒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媒体运用

福州市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赵舒妮

该文选取了人教版四册的《笋芽儿》一课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恰当使用多媒体,以期实现渲染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品词赏句,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等目的,从而让学生在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中领悟语文学科所独有的文字魅力和人性美感。

多媒体运用 语文 诗意

“整合、自主、开放”是语文课程发展的走向,它包括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和方法的整合,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为这样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所以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和理念,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来选择媒体,通过媒体将文本与景象融合,营造出美妙的意境、诗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人教版第四册的《笋芽儿》一文,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稚嫩的笋芽儿娃娃多么幸福,春雨姑娘为她弹奏乐曲,雷公公向她呼唤,妈妈为她穿上的一件件衣服,太阳公公给她温暖。课文用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的语言讲述了笋的生长规律,同时却也蕴含了严谨的科学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要真正了解春雨、雷、母竹、阳光与笋生长的内在联系,并感受成长的快乐是很困难的。我以此作为备课的切入点,精心制作一些视频、动画素材,力求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清其内在联系,突破本课重难点。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和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课件的演示下,我带领学生领略春雨姑娘的温柔和曼妙,雷公公的激情和粗犷,妈妈的关怀和慈爱,春光的明媚与美好,以及笋芽儿自身的顽强和长成竹子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情境宛如乐曲,行云流水,人心、文章与整个大自然融合,这正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栖居于此诗意课堂的老师和学生,也将涌动着诗的灵性,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1 品词赏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语言文字的训练放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环境中去才会充满生机,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诗意的润泽滋养才会真正生效。“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演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这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多么美妙精湛的语言,多么充满关爱的情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品词赏句!只有这样文章才能真正被感悟、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

层层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文本是必要的。春雨对孩子而言并不陌生,它细细的,密密的,像牛毛,像针尖。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读好“沙沙沙,沙沙沙”这一句,读出春雨的轻悄。而“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一句是理解上的一个难点。为什么把春雨声说成乐曲呢?第一次试教时我制作了一个春雨滴落的flash动画,同时播放一段钢琴配乐作为背景。上完后总觉得孩子们没有真正感悟春雨“弹奏乐曲”的美妙意境,经过反思我明白了这配乐是我强加给孩子们的,并没有和他们的内心形成共鸣。如果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那么我和他们将错过一个怎样富有诗意、焕发美感的精彩体验啊!于是我重新制作了视频,截选了春雨洒在竹叶上、落在小溪里、淋在小草上、敲击在宽厚的叶子中和雨停后水滴顺着竹叶滑落小水坑的镜头。孩子们被唯美的画面震慑,屏息凝视,细细聆听,感受春雨那富有变化的曼妙声响。在交流时他们说自己听到了春雨发出“沙沙沙”、“扑哧扑哧”、“滴答滴答”、“咕噜咕噜”、“叮咚叮咚”……各种声音,我顺着他们的回答抑扬顿挫地说道:“沙——沙——沙——,沙沙沙,还有呢?”“滴答滴答,滴滴滴答答答,咕噜咕噜,叮咚叮——咚——!”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附和起来,那是课堂上最美妙的乐声,在这声音里我知道他们已形象地感受到那些雨声交织在一起奏出的优美旋律!媒体在帮助学生迅速领会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让他们感悟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

2 氛围渲染——“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文心雕龙》中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很好地诠释了“境”与“情”的关系。笋芽儿钻出地面的一瞬间是在地下用了将近6个月的时间来做准备的,那一刻是欣喜的,是惊奇的,甚至是神圣的。文中“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一句很好地表达了笋芽儿的内心。但这样的感悟是需要氛围感染的,是需要情感铺垫的。所以我在此处播放了笋钻出地面的视频,轻轻的破土声,笋芽儿探出了小脑袋,接着辅以激昂明快的音乐,笋芽儿慢慢长高,灿烂的阳光流泻下来。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情境孩子怎能不“辞以情发”?当我问学生如果你就是这颗小笋芽儿,你会感到怎样时?孩子们说“太兴奋了!”“我好高兴啊!”“我感到惊奇,这世界怎么这么美啊!”……一个个精妙的回答回归到朗读中,“兴奋”、“惊奇”、“陶醉”,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感受,多元化朗读就此实现。

这样的媒体使用是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它让师生都沉浸在语文特定的情感氛围中,既具体形象地感悟了语言文字传达的意象,又深刻体会了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激发和笋芽儿一样奋发向上的情怀。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真切体验,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这样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悠远的回味,比老师生硬地灌输知识要深远得太多,要美得多。

3 释疑解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媒体的使用若能帮助学生解决认知上的疑点,那才真正体现其价值。课文中写到“妈妈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在备课时我产生了疑问:妈妈是谁?为什么要给笋芽儿穿衣服?为什么要穿那么多?翻阅教参找到的答案是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可我总觉得这样的解释不能令我满意。于是我查找了大量资料,才明白原来“一件衣服”就是一个节,当母竹提供的营养充足时,笋芽儿就会有更多的节,钻出地面以后它的节数不会再增加,所以只有在地下“穿”得越多,钻出地面以后才能长得越高越壮,妈妈对笋芽儿关爱的价值在此处得到体现。我的疑点不正是教学的最好契机吗?在教学这一段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小笋芽儿会向妈妈提出什么问题呢?孩子们找到了思维的质疑点,问道:“妈妈,你为什么要给我穿衣服?”“妈妈,我为什么要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呀?”这时课件的使用就恰如其分了,富有童趣的flash动画,生动的母子对话,帮助孩子明白了穿衣服的作用。多媒体的运用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形成了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在这种内驱力的推动下,促使学生将心理活动转换为饱满的学习热情,享受释疑解惑的快乐。

4 情境补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乌申斯基说:“孩子们是以形状、色彩、声音思考问题的,假如有人强迫他们用其它方式去思考,那就是逼迫他们失去兴趣和天性。”语文教学趣味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教材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脱节造成的,学生的体验与所要解读的文本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何填补这个鸿沟,使学生走进文本?借助课件呈现情境,弥补因经验缺失而造成想象的缺失是一种好方法。课文的最后一段描述了笋芽儿钻出地面以后在春雨和太阳的关爱下迅速成长,脱去“衣服”,长成竹子的过程。笋的成长速度是很神奇的,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奇迹,所以,在课文的最后才写到竹子“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我意识到必须带孩子去真切地感受,才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引诗情于碧霄。

根据课文内容播放如下视频:春雨滋润、爱抚笋芽儿,阳光照射、温暖笋芽儿,笋芽儿脱下了“外衣”,在静谧的竹林中传来笋箨剥离竹子的声音,接着画面扶摇直上,呈现竹子高大挺拔的画面。这一系列的演示给了孩子们深切的感受,播放过程中不时听到孩子们“哇!哇——”的惊叹声。我再适时补充说:“竹子只要用几十天就能长到其它树木几十年的高度呢!” “啊——好厉害啊!”“真了不起!”学生们有感而发,对笋芽儿自豪的理由当然是认可的,“自豪”这个生词的理解也不会是问题了,“我长大啦!”这句话已化为孩子内心深处最诚挚的呼唤。接下来,我要带领孩子们继续深入小竹子的内心世界:“此时的竹子心中有的难道仅仅是自豪?在她长大的过程中得到了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和太阳公公的帮助啊!如果你就是这棵小竹子,你还会说些什么呢?”“我要感谢春雨姑娘,是她唤醒了我,在我钻出地面以后还滋润我、爱抚我。”“妈妈,谢谢您!是您在地下给我穿上一件件衣服,我才能长得这么高。我长大了要报答您!”……课件的演示让孩子们了解笋生长过程的艰辛,也因为这一份艰辛让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别人关爱的力量。“妈妈,我要报答您!”这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植入爱的种子,这样的媒体使用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

5 初学乍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许多妙词佳句,笋芽儿钻出地面后看到“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样生动的描写是学生最好的模仿素材,省略号为展开说话训练提供了空间。课文中的描述是有限的,美好春光却是无限的,如何帮助他们再现这美好的春光呢?在此处运用课件就显得必不可少了。飞舞的蝴蝶、采蜜的蜂儿、点水的蜻蜓、娇艳的花朵、清澈的小溪……一幅幅春景的呈现为他们的说话提供了“源头活水”。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欣赏着,并运用过去积累的语言来赞美春天,赞美大自然了。“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像在和花儿说话呢!”“小溪叮叮咚咚,弹奏着欢快的乐曲向前奔去。”……语言文字的训练就像那春雨,无声无息地沁入了学生的心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得到统一。

总之,在多媒体课件营造出的美妙意境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记忆、模仿或移植文本的过程,而是通过媒体构建文本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让他们通过主动融合,深入文本品味语言美,并在这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童心世界中领悟语文学科所独有的文字魅力和人性美感,升华学生的情感,放飞诗意的翅膀,谱写出课堂的唯美乐章。

[1] 孙双金,吴琳.上出地地道道的语文味[J].小学语文教师,2006,(11):13-19.

[2] 沙冬梅.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5,(4):45-46.

[3] 程少堂.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3-07-16

[4] 余迅.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内容选择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2003,(3): 47-49.

[5] 陈锡林,王亿梅.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巧用[J].福建教育:小学版, 2007,(3): 35.

猜你喜欢
笋芽春雨竹子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笋芽儿,你真幸福
笋芽儿,你真幸福
春雨
春雨
笋芽儿
笋芽儿
和竹子在一起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