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2012-06-03 04:19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年1期
关键词:河南经济

徐 冉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对外经济贸易系,郑州 451464)

1 研究背景

对外开放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经济交往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国际经济的程度和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体现的主要指标。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常用指标分析法测量,主要指标有GDP、FDI、进出口额、经济增长率、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

国内外对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Lee用进口贸易规模作为测量贸易壁垒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因变量,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1]。包群、许和连和赖明勇具体选取了5种指标来测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对5种指标进行度量,得出只有外贸依存度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结论[2]。刘剑英采用相关性分析、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深圳市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速度不仅与对外开放有关,还与市场建设、体制改革有关[3]。罗忠洲对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吸收外资的相对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4]。范良分别从实体经济层面的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层面的投资开放度作为界定我国经济开放度指标,运用两个变量的VAR系统方法来实证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开放度指标之间的关系[5]。黄蔚、方齐云运用协整检验、单位根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6]。王鹏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法对广东省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7]。国内学者大多是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整体进行研究,即使是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也是以发达地区为代表,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进行深入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对外开放度与河南经济增长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河南省的对外开放度与GD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2 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特点

2.1 发展速度快

近年来,河南对外开放程度不断上升。“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实现进出口总额71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36亿美元,进口总额277亿美元。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时期,全省合同利用外资总额249.49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了2.2倍;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99.85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了4.8倍。特别是2009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合同利用外资低于2008年,但实际利用外资仍保持19%的增长速度。2010年河南实际利用外资额62.47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8.35%。利用外资的快速增加促进了经济转型,拓展了全省经济的发展空间。在中西部诸省中,河南无论是GDP数据还是企业发展规模都处于领先位置。“十一五”时期,河南国民生产总值5年平均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5年平均增长更快,达到30.9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6个百分点。河南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迈出新步伐,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周边地区的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向河南集聚,进一步推动了河南的对外开放[8]。截止2010年底,河南与全世界170余个国家及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关系,来河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68家、国内500强企业达到128家。河南已成为国内外资金和大型跨国公司抢滩的重要地区。

2.2 总体水平低

尽管河南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中部地区其他省相比,对外开放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表1)。由表1看出,2010年河南进出口总额177.92亿美元,低于湖北、安徽和江西,处于中部第4位;7.11%的对外开放度低于其他5个省处于第6位;出口额105.34亿美元,低于湖北、江西和安徽,处于中部第4位;进口额72.57亿美元,仅高于湖南处于第5位。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河南的有68家,次于湖北,处于中部第2位。很显然,河南对外开放经济在中部地区处于中下水平。张占仓研究认为,在开放方面,2009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仅0.6%,而1980年时就是1.1%,所以,我们国家通过加入WTO,经济实现了“走出去”的重大突破,使经济的开放度达到60%以上,让全世界的市场上都摆满了中国制造的商品,但在这个过程中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并没有大的突破,经济开放度一直非常低,我们这样拥有1亿人口的大省,在全国出口市场上所占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在推进市场化改革与推进开放发展方面与沿海地区差距异常之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河南的对外开放经济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河南要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就必须全面实施对外开放带动主战略[9]。

表1 中部六省2010年开放型经济分项指标Tab.1 Itemized indicators of open economy of the six provinces in Middle China in 2010

2.3 发展潜力大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不断进行调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相继出现了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短缺,发展空间狭小等问题。沿海城市还普遍出现“电荒”、“民工荒”等现象[10]。而广大的中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处于产业低梯度区的河南更是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市场需求空间大、经济实力稳步提升、能源与原材料资源丰富、区域位置得天独厚等优势。在新一轮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作为全国第一粮食大省、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河南,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建设中原经济区,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11]。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2.2万亿,位居全国第5位。2011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河南省可以利用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抓好相关产业发展,既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又能增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3 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1 方法与指标的选取

对外开放通过利用外资、扩大对外贸易来促进河南经济增长。而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又是测量外资和国际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作用的基本指标[12]。本着指标选取应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便于收集资料的原则,本研究选取了2000—2010年河南省的进出口额、FDI、GDP和经济增长率等指标对对外开放度进行测量。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河南省对外开放度与GD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FDI和进出口额根据当年的外汇汇率换算为人民币,从而计算出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EO)等指标。外贸依存度=进出口额/GDP,外资依存度=FDI/GDP,对外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3]。计算得出2000—2010年河南省的对外开放度及经济增长情况(表2)。由表2看出,进出口额、FDI和河南GDP之间呈现很强的相关性。相比较来说,进出口额与GDP的相关性更强。对外开放度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是下降的之外,其余大多年份在逐年提高,相对应的GDP、FDI和进出口额都是逐年增加的,这说明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图1)。

3.2 相关性分析

为了证实对外开放度与河南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用2000—2010年的GDP数据和对外开放度(EO)做回归分析[13]。假设GDP为y,EO为x,回归模型设定为y=a+bx+ε,其中,a为常数,b为EO的系数,ε为误差项。

表2 河南省2000—2010年对外开放度及经济增长情况Tab.2 The degrees of opening up and economic growth of Henan Province during 2000—2010

图1 2000—2010年河南省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率比较Fig.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egrees of opening up and economic growth rates of Henan Province during 2000—2010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得到回归分析的结果(表3)。在回归分析过程中,a是常数,没有实际意义,故去掉“a”常数栏,R是相关系数,F是检验值。由表3可以看出,R为 0.668,修正后的R2是 0.447,这表明 2000—2010年间河南省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度有很大的关联性。特别是河南通过了显着性水平是0.05的临界值检验,显示出两者不仅有很强的相关性,还表明11年来对外开放度对河南省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拉动性。

表3 河南省对外开放度与GDP回归分析结果Tab.3 Results of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opening up and GDP of Henan Province

由表3可知,对外开放度系数b为3 120.54,就是说河南对外开放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提高河南国民生产总值3 120.54亿元。虽然表2显示河南省的对外开放度低,但与GDP的关联性很强。也足以说明对外开放度低的地区,只要提高对外开放度,那么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就会更明显。

表3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是0.668,修正后的R2为0.447,检验值F为7.26%,显著性水平为0.025。表明11年来河南的对外开放度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很显著。虽然表2显示2000—2010年11年间河南的对外开放度增长不大,仅仅从5.35%增加到7.11%。但很显然,像河南这样对外开放度低的地区,想要接近全国水平,短期来说是不可能的,想要位列中部地区前列也是有困难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河南的对外开放度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河南要增强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实现中原经济区发展目标,就必须全面实施对外开放带动主战略。

4 初步结果

4.1 对外开放促进了河南的经济增长

通过上面的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和FDI对河南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对外贸易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外开放对河南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表现出来,而外贸依存度又是测量国际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作用的基本指标。2010年河南进出口额177.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0%,增速比上年提高55.1%。其中,出口额105.34亿美元,增长43.4%;进口额72.57亿美元,增长18.4%。机电产品出口25.77亿美元,增长28.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14亿美元,增长45.0%。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等现代农业,推广农产品深加工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增大了农产品出口额,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作为工业大省,河南在汽车和零配件等机电产品的产业区位优势明显,汽车和零配件的产业集群规模显著,其所辖的新乡、洛阳、焦作有较好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重工业发达。除此之外,轮胎、纺织、有色金属、机械、毛发、家电、食品等行业加工能力也不断增强。实施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不仅拓宽了河南工业的外在市场,也促进了河南工业产品的出口规模,实现了规模效益,并成为拉动河南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对外开放对河南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更多的是通过FDI表现出来的,而外资依存度又是测量FDI对河南经济增长作用的基本指标。从利用外资的结构分析,“十一五”期间河南省中外合作、中外合资、独资经营3种形式实际利用外资额比“十五”时期分别增长2.3,2.6 和7.8 倍。特别是2010 年以独资经营形式实现的实际利用外资额36.68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额58.7%,分别比中外合作、中外合资以及外商投资股份制等经营形式实现的利用外资比重高49.3,28.1 和57.4 个百分点,独资经营已经成为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河南利用的外资主要集中在食品、铝工业、电力、原材料、商贸流通等领域,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产业、企业在不断增多。

4.2 经济增长带动了河南的对外开放

由表3可以看出,相关系数修正后的R2为0.447,这表明河南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更好地带动了对外开放格局。在中西部诸省中,河南无论是GDP数据,还是企业发展规模,都处于领先位置,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增长极。2010年河南国民生产总值为22 9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 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 263.20亿元,增长 4.5%;第二产业增加值 13 226.8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6 452.64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16 585.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25.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6%;营业额23.23亿美元,增长29.8%。特别是河南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迈出新步伐,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周边地区的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向河南集聚,带动了河南的对外开放。

4.3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表现出良好的前景

“十一五”以来,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带动了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大的出口企业涌现不断。河南积极推行带动能力强的出口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使大企业的进出口额增长不断,带动了全省对外贸易的较快发展。据海关统计,2011年上半年河南进出口额为117.4亿美元,同比增长52.3%,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4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48.1亿美元,增长56.6%;出口额69.3亿美元,增长 49.5%。进出口额在全国排名第16位,比去年同期提前2个位次。另一方面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2010年富士康进驻河南,为河南外贸进出口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富士康进出口额7.6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5%。全省进出口52.3%的增长率中,有10个点是由富士康新增进出口拉动的。富士康项目带来的机电产品进口增长和河南大宗商品进口大幅增长带动了全省进口整体提速。上半年,由于富士康大量进口生产设备,河南进口机电产品增长较快,进口值达14.2亿美元,增长1.3倍,拉动河南进口增速25.9个百分点。这说明河南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前景广阔。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省外贸进出口完成175.14亿美元,同比增长 61.3%。其中,出口完成102.73亿美元,同比增长58.3%,增幅超过全国平均增幅34.7个百分点。据张占仓研究表明,今年上半年,可以明显看到各路资本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抢滩效应”,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河南将迎来招商引资的“井喷效应”,外向型经济发展将出现重大机遇[14]。

5 对策建议

5.1 充分利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列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河南要借助这个契机,尽快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高地,这不光是投资者对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更是河南省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全面推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内陆对外开放高地”,以支持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和力度,努力实现进出口规模的新突破。加快建设以许昌为核心的毛发产品出口地;以郑州、焦作、洛阳为核心的铝产业基地;以新乡、洛阳、郑州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商丘等在内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发展水平。结合河南的特色产品、产业,建设一大批对全国有影响并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企业基地。要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当地的出口企业、产业的支持力度,下大力气放宽投资领域,形成中原经济区特有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5.2 在改善投资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实践证明投资环境的改善会成为吸引大型跨国集团投资的原动力。河南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就是在改善投资的硬环境、软环境上实现新突破。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在立体化交通体系的建设上有新突破。进一步做好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网络建设,提高通达能力,形成大区域间高效连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让外商真正来得了,住得下。二是在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建设上有新突破。下大力气保护知识产权,发挥好市场的主体作用,从而使企业的融资、营销、信息等成本降低,创造优良的竞争环境。三是政策的开明开放上有新突破。加强诚信教育,增强诚信意识,净化社会风气,建立与外商的良好合作关系,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和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鼓励投资的各项政策,确保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做好有关政策、法规的解释、宣传工作,定期向投资者公布有关信息,增强投资者的积极性。帮助投资企业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资金、供水、供电、通关等问题,制定、落实、兑现有关优惠政策。四是办事的高效快捷上有新突破。要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以争创服务品牌为工作的中心,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对投资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形成高效运作的服务机制。

5.3 加快河南经济的对外开放步伐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大背景下,要更好地接受有关现代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做法,勇于搞活企业、放开企业,特别是要将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参与到国际市场当中,以适应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鼓励进口那些资源型的产品,继续加大对出口企业资金的扶持力度。发挥好河南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提高对外开放度。支持郑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加快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建设,推进“一站式”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鼓励与东部地区合作承接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依托现有园区,加强与港澳台经济技术和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鼓励焦作、济源、安阳、濮阳与晋冀鲁地区加强区域合作。密切与长三角、山东半岛、江苏沿海、京津冀、关中-天水等区域的合作,进一步发挥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作用。推动在河南省举办国家级经贸活动,打造高水平区域开放合作平台。比如像郑州宇通、辅仁药业、金星啤酒、漯河双汇、三全食品这些大的品牌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区域化、国际化步伐,争取实现国际经济合作,成立跨国公司及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进而大幅度引进国外资金,扩大出口规模。

[1]Jong Wha Lee.International Trade Distortions and Long-Run Economic Growth[M].Washington:International Montary Fund,1993:299 -328.

[2]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3(2):10-18.

[3]刘剑英.深圳市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3):96 -99.

[4]罗忠洲.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7(9):1-6.

[5]范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与经济开放度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27(6):49 -56.

[6]黄蔚,方齐云.对外开放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6):5 -9.

[7]王鹏.广东省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粤港澳经济,2007,23(5):33 -38.

[8]孟德友,陆玉麒.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态势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8(8):76 -79.

[9]王浩.对外开放对河南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8(8):182-183.

[10]梁丹.河南对外开放的区域格局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69 -71.

[11]张占仓.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6(6):1 -6.

[12]王旭升.中部崛起背景下的郑汴一体化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2):28 -34.

[13]姜波克,傅浩,钱钢.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9-29.

[14]张占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举措[N].经济视点报,2011-01-08.

猜你喜欢
河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出彩河南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