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土地资源管理与地质环境的统筹结合

2012-06-04 01:30李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基本农田土地利用耕地

李杰

摘要:本文对土地资源管理与地质环境工作的统筹结合分析是通过“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建设和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的统筹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地质环境功能区划、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统筹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和地质环境整治、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统筹结合”、“地下地籍管理和城镇地质工作的统筹结合”、“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和地质环境管理的统筹结合”来实现的。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 地质环境 统筹结合

Abstract:this on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work of and manpower combination analysis is by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and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evaluation of and manpower combination", and "land using planning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function Division,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 Division of and manpower combination", and "land development finishing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reatment,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evaluation of and manpower combination", and "underground to nationality management and town geological work of and manpower combination", an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with to management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f and manpower combination" to implementation of.

Keywords: combina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manpower

[中图分类号] F32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建设和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的统筹结合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耕地严重不足,面对这一情况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保证永久合理的使用土地。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

首先,建立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建设与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统筹及其服务农业发展的成果整装、集成机制。要建立制度,推进各地开展农田水文地球化学调查,明确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划定必须在农业地质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依据农田水文地质条件、农田地下水质量及其土壤毛细水持水特征,依据氮、磷、钾、碘、锌、硒等有益元素的分布特点和汞、铅等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划分耕地等级,优先将有利于增产、增收和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优越的土地划入基本农田。其次,根据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对症下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根据土地有益元素的肥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切实提高耕地生产力。再次,结合地质调查,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在农业地质调查基础上,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点,定期提出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质量变化状况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农地地质环境和土壤保护措施。

二、土地利用规划和地质环境功能区划、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统

筹结合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通过利用地质环境调查手段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利用规划和地质灾害统筹土地防治规划之间的关系。土地对地质灾害进行规避和防治主要是通过规划来实现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除此之外,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该考虑地质环境影响。要在土地利用规划阶段,调查研究规划区的地质环境功能、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地质环境容量和承载力评价,根据规划区地质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地质环境功能及地质灾害风险情况,进行土地利用的分区布局和结构配置。对于各种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要做好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好减缓不良地质环境影响的措施。

三、土地开发整理和地质环境整治、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统筹结合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国家对土地进行计划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具体安排。

(1)地质调查成果用在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整治中。在沿海地区,滩涂、荒地开发整治和围海造田是缓解用地紧张的重要手段。为了避免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整治对本身滩涂、荒地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必须对土地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实现土地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规律能够得到尊重。

(2)在农田整理中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在前期规划阶段,土地整理要进行地质环境条件调查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处理好各个之间的关系,例如:土地整理与地质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设计阶段,制定优越的地质环境条件方案,此阶段主要是根据项目区的土壤地球化学

特征、地质剖面等进行方案制定,最终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环境友好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3)调查灾毁和荒漠化土地的地质环境条件。根据地质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然后将其运用到灾毁、荒漠化土地整理中,从而使得整理土地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条件都有所提高。

四、地下地籍管理和城镇地质工作的统筹结合

下一阶段各大城市都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建设用地权属登记,杭州、深圳、苏州、绍兴等城市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正因为《物权法》、《土地登记办法》等法律的颁布,使得地下建设用地的登记拥有了法律支撑,《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也已对此予以了明确规定。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一张图”工程即实现了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以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的集合。

五、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和地质环境管理的统筹结合

建设用地管理与地质环境管理关系非常密切。在建设用地选址时,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分析以及做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此时可

以利用现有的地址资料来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以及资源浪费减少。主要做法如下:(1)做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建设用地安全。(2)提高地质资料在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中的支撑作用。在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监测方面,我国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积累了不少地质资料。

参考文献:

[1] 曹政辉,孙浩,林运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安

徽农学通报,2007,(07).

[2]程庆展.地质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

的应用[J].国土资源,2006,(04).

[3]胡德斌.地质科学与国土资源规划[J].中国地质,2000,(0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基本农田土地利用耕地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
河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超1亿亩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全部城市永久性基本农田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