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之子 以勤补拙

2012-06-06 09:33周良果
茶博览 2012年8期
关键词:茶人茶类冲泡

■ 周良果

茶中之子 以勤补拙

■ 周良果

小时候,就有茶的记忆。我的祖宅在农村,是我太爷爷建的一幢全木结构的房子,粮仓在二楼,一楼小厅的茶几上放了一把大瓷壶,每天都要泡个两壶。夏天出了很多汗,喝一碗凉了的茶,有种吃人参果的感觉。那时没有电风扇,更别提是空调!茶叶是我家自己种的。现在再也喝不到儿时记忆中的茶了,这算是我与茶的最早结缘吧。

后来我在杭州农校茶叶专业读书。毕业实习单位先后是西湖国际茶人村、上海茶人村、苏州茶人村、桂林公馆。这其中的学茶、做茶、泡茶十多年里,中途曾有迷茫过,质疑过,今后的茶路是否可通,是否有足够的回报。但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如今坚持下来,觉得渐渐少了年少轻狂与浮躁,能够比较淡定,心态比较平和,这也是我能成为茶人的一个质变吧!

在学茶的历程里遇到很多专家和前辈,非常感谢他们,有了他们的解惑,才使我对茶的理解日益清晰与执着。茶是喝到老学到老的,中国的茶类繁多,我想做和在做的,就是做到尽可能多的了解并运用。

现在很多的人都会从茶的商业价值角度评估它是否好茶,我觉得这是不够理性的。首先是茶类的不同、茶品种的不同。其次是工艺和制作要求的不同,前者不能做为评比的标准。

现在,我在团队中指导队员们学茶,就从对茶的尊重做起,只有真诚待茶,才会有回报。因此,不管茶的价值是多少,我们都要用心去冲泡。在每天实际操作中,我们都要冲泡大量的好茶,锻炼基本技艺,然后才有形而上的精神享受。所幸,我所从事的单位一直都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的,推广茶文化和传承茶叶传统工艺是茶人的一种责任。

我的茶艺启蒙老师是童启庆教授,她的教学非常严谨,一招一式开合之间,有严谨的法度,大气不失典雅。要达到童老师的高水准,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我继续前行的原动力。

茶艺上,不只有茶之美、艺之美,还有器之美,在新进学员的引导和培养上,我注重的是理论联系实践。记忆理论知识和正确使用器皿,并与喝茶联系起来。我的要求是首先冲泡好一道茶,再要求动作的艺术美。茶是拿来喝的,不是拿来看的。在茶叶的选择上,如果我们具备条件,那就一定用好茶。目前我们用的大红袍和铁观音是寻访原产地寻来的,采用最悠久最优秀的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属同类中最好的之一。就为了这个之一,我们等了很多年,没有对外销售,因为限量,只与志同道合的爱茶人分享。

对的人选对一种好茶,是一种幸福的相遇。如果我的努力,能使遇见好茶的人变成对的人,那么这将是我事茶最大的快乐。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深厚函括广泛,我是茶中之一子,以勤来补拙,多看、多学、多听、多思。利用好现在的平台,多吸收养分,并与我的队员们分享,共同进步,以茶为桥梁,搭起茶人间的交流,把从前辈们身边吸收来的知识散播出去,认真踏实地做一位茶人。

猜你喜欢
茶人茶类冲泡
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中运用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的影响
一个金陵女子与世纪茶人的邂逅
以“冲泡法”教读古典诗词的一点尝试
白毫银针与平阳黄汤紫砂壶冲泡法研究
一位福建茶人的普洱情怀
茶人赖法卫与香妃翠玉
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
茶类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研究
茶类产品央卫视广告投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