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益生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报告

2012-06-09 05:41孙桂丹曹希亮王应祥王俊平杨红高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乳脂体细胞产奶量

孙桂丹,闫 明,曹希亮,王应祥,王俊平,杨红高

(1.拜耳(四川)动物保健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225;2.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第十一牧场,内蒙古 呼和浩特011500)

引言

围生期是指奶牛由妊娠后期转变为泌乳初期这一阶段,又称为过渡期[1]。围生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奶牛到怀孕后期,特别是临近产犊时,由于泌乳的需要,乳房内部及周围组织的结构较平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乳房本身带有明显的炎性肿胀;再加上产后及泌乳早期,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个体的抵抗力处在一个不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若保证奶牛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则容易造成急性营养缺乏,奶牛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隐性乳房炎。而相对于临床性乳房炎而言,隐性乳房炎不显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但隐性乳房炎会使产奶量降低4%~10%,影响乳品质量,从而影响牛场的经济效益。

乳中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是指每毫升奶中的细胞总数。隐性乳房炎可通过SCC进行判定。在正常情况下,SCC一般在20万~30万个/mL。当乳房外伤或发生疾病产生炎症时,SCC会显著升高。所以,根据SCC可以反映出牛奶产量、质量及牛只得健康状况[2,3]。目前,SCC已经作为DHI体系中一个可靠的监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指标,在牛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拜益生是针对奶牛产前、产后的生理变化特点及营养要求而设计的奶牛专用复合预混料,主要成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D3、E,微量元素Zn、Se及枯草芽孢杆菌。从理论上来讲,它旨在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瘤胃微生态平衡和pH值稳定,从而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拜益生对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的作用与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拜益生(奶牛专用的复合预混料),由拜耳(四川)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提供。

1.2 实验时间与地点

实验于2012年4月10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呼和浩特圣牧高科第十一牧场进行。

1.3 实验设计与供试牛的选择

1.3.1 供试牛的情况 在呼和浩特圣牧高科第十一牧场选择胎次、年龄、体况接近,预产期集中在4月10号到5月1号的荷斯坦奶牛共100头,其中实验组50头,对照组50头,分别分成5组,每组10头。供试牛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供试牛实验前基本情况

1.3.2 实验方法 按照奶牛场的管理制度,待产牛产前七天转至待产舍后,实验组添加拜益生,按照1∶1000与TMR混合均匀饲喂,产后转至新产牛舍,实验组继续添加拜益生,对照组不添加拜益生。

1.3.3 饲养管理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精料供给、饲喂方法、新产牛管理措施及日常安排均按该场常规的方法进行。

1.4 检测指标

1.4.1 产奶量 每隔15d测一次产奶量,牧场每天挤三次奶,记录每头牛每次的产奶量,三次产奶量之和为日产奶量。

1.4.2 DHI检测 用特制的加有防腐剂的自动取样瓶对每头产奶牛每个月取样1次,所取奶样总量约为40mL,前、中、后期的奶各占1/3,混合均匀,存放在冷藏设施中,送往实验室检测。体细胞计数仪为美国Bentley公司的Combi 2300。

1.4.4 数据分析 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水平为P<0.05,极显著水平为P<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组牛群产后很快就恢复食欲,精神状态也明显好于对于组,消化系统疾病、蹄病和乳房炎的发病率大大减少,减少了用药和人力成本。

2.2 拜益生对产奶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在实验期间,实验组的日平均产奶量高于对照组1.84~2.28kg,差异均显著(P<0.05),在产后30d内,产奶量呈上升趋势,到了产后第30~60d,产奶量有所下降,但实验组的下降幅度要小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拜益生,对产奶量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表2 拜益生对奶牛日均产奶量的影响

2.3 拜益生对乳品质的影响

2.3.1 拜益生对乳脂率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乳脂率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实验组的乳脂率一直高于对照组,最高达到3.86%。在实验第30d,实验组的乳脂率比对照组高0.4%,差异极显著(P<0.01);在实验第60d,实验组的乳脂率比对照组高0.27%,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拜益生对牛奶中乳脂率增加效果明显。

2.3.2 拜益生对乳蛋白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试验期内的乳蛋白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在实验第30d,乳蛋白率比对照组提高了0.37%,差异极显著(P<0.01);到实验第60d,乳蛋白率仍然高于对照组0.19%,但没有达到统计学的差异显著水平。各组乳蛋白率的对照见表3。

2.3.3 拜益生对乳糖率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看(表3),在实验期间,乳糖率随着产奶时间的延长,乳糖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很小,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上升了0.04%和0.05%,实验组的增幅反而低于对照组,这与乳糖含量受饲料的影响很小有关。经分析拜益生对乳糖含量影响效果不显著。

2.3.4 拜益生对乳中总固体含量的影响 在整个实验期间,总固体的含量随着产奶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实验组的总固体含量一直高于对照组,总固体含量最高12.78%。在实验第30d,实验组的总固体含量高于对照组0.83%,差异显著(P<0.05);在实验第60d,实验组的总固体含量高于对照组0.57%,但没有达到统计学的差异显著水平。各组总固体含量的统计见表3。

表3 拜益生对乳品质的影响

2.3.5 拜益生对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看(表3),整个实验期间,实验组的体细胞数要低于对照组,在实验第30d和第60d,实验组的体细胞数分别低于对照组15.64万/mL和16.79万/mL,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拜益生对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预防隐性乳房炎,效果显著。

3 讨论

1)实验结果表明,在奶牛的产前7d及产后使用拜益生,对奶牛产奶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在产后15d,每头牛的日均单产最高可提高8.4%,对牛奶的品质如乳脂率、体细胞数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说明拜益生对提高产奶量和改善牛奶品质有积极作用。

毛永江等对荷斯坦牛乳中SCC的研究表明,SCC与牛奶产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5];Tripaldi等对意大利中部地区水中的研究也证明,产奶量随SCC的升高而显著降低,且凝乳时间增加[6]。

拜益生的实验结果与它们一致。也有日本学者研究证明,SCC影响了乳中干物质含量,当SCC达到10万/mL时,乳脂率下降了0.01%,非脂固形物下降0.019%,乳蛋白下降了0.001%,乳糖含量下降得更多[7]。这与实验结果有差异,由于6月份,呼和浩特地区持续20多天的降雨,牛群的户外活动大大减少,环境也比较差,产奶量小幅度下降,体细胞数升高,但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和总固体的含量仍然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牛群所处的泌乳阶段及饲养情况有关。

2)正常情况下,生物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利用和消除保持着动态平衡。当发生乳房炎时,由于病原菌的吞噬作用将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将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

拜益生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本身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或者是构成某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必须因子,所以能及时清除过氧化物和自由基,保护免疫细胞不受过氧化损伤;同时这些物质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高度的相关性,如果机体缺乏某些物质,即使淋巴细胞探测到了异物的入侵也不会采取行动,依然处于不活动状态。拜益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极大地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3)引发隐性乳房炎甚至乳房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乳头损伤。研究表明,几乎乳腺感染都存在乳头损伤,这种损伤有时是极微小的(乳头管表皮的损伤),有的要在显微镜下方可发现,不一定非要肉眼所见,才算其损伤[8]。乳腺的乳头管表面具有一层纤维蛋白——角蛋白,它是乳头上皮第一道防御屏障,当发生乳房炎或由于挤奶而损伤后,拜益生可促进角蛋白的迅速恢复和及时闭合,减少了细菌通过乳头管进入乳腺的机会,从而降低了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和牛奶中的体细胞数。

4)拜益生中的枯草芽孢杆菌进入瘤胃后,大量萌发能使瘤胃形成一个厌氧环境,促进瘤胃有益生物的活动,稳定瘤胃pH值;其次,枯草芽孢杆菌在胃肠道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体外实验表明,这些代谢产物对引发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常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枯草芽孢杆菌的菌体成分如胞壁糖、肽聚糖、多肽和蛋白质等,可以作为抗原刺激肠道或以免疫佐剂的形式作用于动物免疫器官,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9]。

4 结论

1)从产前7d开始每头牛每天饲喂40g拜益生,在整个实验期内,实验组日均产奶量与对照组比较,每天每头提高1.84~2.28kg,差异显著(P<0.05)。

产后第3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4%、0.37%,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总固体率提高0.83%,体细胞数降低15.64万/mL,差异均显著(P<0.05)。

产后第6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提高0.27%,体细胞数降低16.79万/mL,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率和总固体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显著。

2)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以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和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的拜益生,能显著提高新产牛的产奶量;能改善牛奶品质,提高乳脂率、乳蛋白率和固形物含量;能显著地降低乳中体细胞数,增强奶牛的免疫力,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1]张国华,考桂兰,候先志,等.维生素E对围生期奶牛产后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0,(6):59-61.

[2]李 波,孔保华,郑冬梅,等.体细胞数对乳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J].中国乳品工业,2005,33(1):57-59.

[3]Dosogne H.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 method for bovine low somatic cell count milk[J].Dairy Sci,2003,86:828-834.

[4]孙 宇,牛连信,张彦林,等.奶牛乳体细胞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乳成分的关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6):133-135.

[5]毛永江,杨章平,王杏龙,等.南方地区荷斯坦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及乳房性状与泌乳性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奶牛,2002,(2):12-13.

[6]Tripaldi C,Terramoccia S,Bartocci S,et al.The effect of somatic cell count on yield composition and coagulating properties of mediterranean buffalo milk[J].Asian-Aust.Anim.Sci.,2003,(16):738-742.

[7]郝建国.日本学者对体细胞数与乳房炎关系的论述[J].中国奶牛,2002,(1):52-54.

[8]胡士明.对奶牛乳房炎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及临床处理对策的探讨[J].中国奶牛,1998,(4):40-41.

[9]余东游,毛翔飞,秦 艳,等.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其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0,46(3):22-25.

猜你喜欢
乳脂体细胞产奶量
乳脂品质及其通过饲粮措施进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之谜
河北省唐山地区生鲜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研究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几方面措施
泌乳天数、胎次、乳成分与牛奶体细胞数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