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PCR技术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2012-06-15 08:02刘彦轩贾安奎郭盛菊尚好珍
山东医药 2012年27期
关键词:结脑抗酸脑膜炎

刘彦轩,贾安奎,郭盛菊,尚好珍

(1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新乡453100;2河南省结核病医院)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时期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之一,病死率高达30% ~50%,幸存者中20% ~50%遗留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失明等),早期诊断是决定患儿预后的关键因素[1]。目前临床诊断结脑多依靠实验室检查,但常规实验方法敏感性低、耗时长。陈效友等[2]研究显示,以Taq酶标记的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痰和血标本中结核菌(TB)灵敏度高达10fg DNA和1~5个菌体/mL,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100倍。2009年3月~2011年2月,我们应用FQ-PCR技术对30例结脑患儿脑脊液中TBDNA进行了检测,并与抗酸杆菌涂片、TB培养、TBAb、腺苷酸脱氨酶(ADA)活性指标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结脑早期诊断提供一个较适宜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结脑住院患儿30例(结脑组),男、女各15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5.7 岁),体质量指数(BMI)为(18.3 ±1.6)kg/m2。均符合胡亚美主编第2002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未进行脑脊液检查的结脑患儿[1]排除。另设我院收治的非TB感染性脑膜炎或脑炎患儿为对照组,男、女各15例,年龄5个月 ~12岁(平均5.5岁),BMI为(19.1 ±1.7)kg/m2;均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蛋白增加或葡萄糖量降低,一般抗生素治疗有效或脑脊液中查到特异性病毒抗体IgM,或培养出一般细菌等诊断[3],其中病毒性脑膜炎18例、化脓性脑膜炎6例、隐球菌脑膜炎3例、脑膜瘤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脑脊液中相关指标检测 ① TB-DNA:采用FQ-PCR法(中山大学达安基因公司产DA7600型扩增仪)。取脑脊液沉淀100μL加入等量浓缩液,振荡数秒,以12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后加入50μL DNA提取液,置于100℃恒温金属浴10 min。以1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2μL加入毛细管进行PCR反应,每批加有阴、阳性质控品和4个浓度的TB阳性定量参考品,扩增检测步骤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扩增曲线呈s型,且ct值<30、TB-DNA含量>5.0×10拷贝/mL为阳性。②抗酸杆菌涂片、TB培养:脑脊液盲法编号后进行沉渣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改良罗氏法培养TB。③TB-Ab 、ADA 活性:应用结明(MyCoDot.TM)结核病快捷诊断试剂盒(美国Dyna-Gen公司)检测TB-Ab,操作参照说明书进行;采用奥林巴斯 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北京利德曼ADA测定试剂盒检测ADA活性,按说明书操作(正常参考值0~8 U/L)。上述方法检测阳性标本经抗结核治疗3周后复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CS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或t'检验,两样本率比较采用四格表法Pearson χ2或 Yatesχ2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2 结果

2.1 不同指标初检情况 结脑组TB-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抗酸杆菌涂片、TB罗氏培养、TB-Ab(χ2=4.444 4),但与 ADA 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266 7)。对照组 ADA有 6例升高,其特异性(80%)低于其他四种指标(100%),χ2=4.629 6,见表1。

表1 不同指标初检结果比较

2.2 初诊检测阳性标本抗结核治疗3周后复检情况 结脑组16例TB-DNA阳性患者及14例ADA活性阳性患者复检均转阴;对照组6例ADA活性阳性患者复检仍为阳性。

3 讨论

结脑是肺外结核中最具威胁的疾病,早期病死率不足10%,但晚期可达60%以上,故早期诊断意义重大[4]。脑脊液能直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变化,是检测的理想标本,其中细菌学病原体检查是实验诊断结脑的“金标准”,但结脑患儿脑脊液中含菌量太低,加之基层医疗机构不规则治疗常致低活力菌和L型菌等细菌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5],导致细菌涂片、培养敏感性更低,脑脊液常规生化改变不典型,很容易漏诊。本研究显示,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为0、TB培养阳性率为6.7%,与文献[6]报道基本一致。此外,TB培养时间约5周,无法满足临床早期诊断结脑的需要。

FQ-PCR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化学基团,通过荧光定量PCR仪实时、自动监测整个PCR扩增过程中荧光信号的积累,检测PCR扩增产物及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其TaqMan探针对目标序列特异性高,可用于目标基因的检测和定量,特别适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7]。此外,FQ-PCR全“封闭”式的操作、dUPT-UNG酶防污染体系的设立,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普通PCR难以避免的实验污染问题;比普通PCR后的电泳检测灵敏度高2~3个数量级[8]。而传统涂片抗酸杆菌染色法需每毫升痰标本达5 000~10 000条菌以上才可能检出阳性结果[9,10];改良罗氏培养法的灵敏度可达10条/mL,但一般需要6~8周才能报告结果[10]。

本研究显示,结脑组TB-DNA阳性率明显低于TB-Ab,但对照组两者阳性率均为0。提示此两指标特异性均为100%,但FQ-PCR所测TB-DN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降低结脑漏诊率。本研究还显示,结脑组TB-DNA和ADA阳性率相似,但对照组ADA阳性率显著高于结脑组,且6例ADA阳性病例经抗结核治疗后复检ADA结果仍呈阳性。提示此两指标均有较好的敏感性,但ADA特异性偏低,可能造成误诊率增加。

综上所述,FQ-PCR检测脑脊液中TB-DNA较其他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更具特异性和敏感性,且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结脑早期辅助诊断、预后观察和疗效评价的有力手段。

[1]朱渝,葛艳玲,范娟,等.聚合酶链反应与点状免疫结合法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比较[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7):607-610.

[2]陈效友,王洪平,金玉生.TaqMan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DNA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5):284-288.

[3]Deshpande PS,Kashyap RS,Ramteke SS,et al.Evaluation of the IS6110 PCR assay for the rapid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J].Cerebrospinal Fluid Res,2007,17(4):10.

[4]杨茜,张伦理,邬小萍.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8):504-506.

[5]Baran J,Rieder KM,Whattb R.Limits of detection of mycobcterium tuberculosis in spiked celebrospinal using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tuberculous meningitis[J].EURJCLINMicrobiol Infect Dis,2000,19(1):47-51.

[6]范玉美,魏强,李凫坚.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0,32(7):1098-1099.

[7]李国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在结核病诊断实验室的研究和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315-1317.

[8]张为民,龚文波.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与涂片抗酸染色结果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3):4272-4274.

[9]杨珊明,周建芳.多指标联合检测同时阳性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3):275-277.

[10]曹晓慧,张媛媛,万康林.PCR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12):1110-1113.

猜你喜欢
结脑抗酸脑膜炎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52例结核性脑(膜)炎和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PCR技术、抗酸染色法在肺结核病理学诊断中应用比较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结核性脑膜炎155例临床分析*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脑膜炎
痰标本替代物的抗酸染色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