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12-06-20 07:43孙静聂志敏孙成夏小琳熊国辉
中外医疗 2012年2期
关键词:伤病员腰椎间盘下肢

孙静 聂志敏 孙成 夏小琳 熊国辉

(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军人病区 南昌 330000)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以腰部以及下肢的疼痛为特征症状的疾病,属于中医“腰痛”和“痹症”范畴[1]。我们抽取200例在我科(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就诊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确诊伤病员病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纯牵引和牵引与针灸刺激穴位(悬枢、命门、腰阳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伤病员的疼痛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这3年时间里,抽取200例在我科就诊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确诊伤病员病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伤病员年龄在19~28岁之间,平均年龄23.5岁;全部为青年男性伤病员;伤病员病程在1~5年之间,平均病程2.5年;2组伤病员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伤病员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腰椎CT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200例伤病员病例随机分为A、B2组,平均每组100例。A组伤病员采用牵引方法进行治疗;B组伤病员在A组基础上采用针灸刺激穴位(悬枢、命门、腰阳关)的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伤病员的疼痛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是指腰部疼痛感与下肢的放射症状完全消失,椎间隙的压痛症状也完全消失,脊柱已经能够达到活动自如的程度,伤病员直腿抬高度>80°;显效是指腰痛症状明显的减轻,下肢的放射症状明显消失,腰椎间隙的压痛感明显消失,脊柱活动能力有很大程度改善,伤病员直腿抬高70~80°,并且绝对不会不影响到伤病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是指腰部和腿部的疼痛症状有所减轻,能够自己下床并且直立行走,伤病员直腿抬高50°以上者;无效是指伤病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

表1 2组疗效和治疗结果比较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伤病员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伤病员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伤病员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伤病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2组伤病员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3 讨论

伤病员病灶部位的压痛点一般情况下随椎间盘是突出抑或膨出、是中央型抑或侧偏型以及突出物的实际大小而不同,它们并不是全部重叠或全部落在伤病员的大肠俞、腰部夹脊或仅仅根据临床CT检测报告所提示的相应的椎体节段旁边,因此,以伤病员病灶部位的压痛点作为针灸刺激穴位(悬枢、命门、腰阳关)时的针刺点,并刺到可以导致伤病员的下肢出现抽动现象的椎间隙椎弓根部作为刺激点是采用针刺方法对患有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伤病员进行治疗的最佳位置,在“得气”时或在“得气”后可通过手指按压使局部及下肢出现放电现象,或抽动感即可说明该点即是最易“得气”点,亦即最佳刺激点。

采用对针刺与牵引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伤病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伤病员的疼痛感显著减轻,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作为进行临床对该类伤病员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1]孔庆宏,王杰.胸腰椎结核的诊断(附39例报告)[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9).

[2]何立宏,郑联合.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7(2).

[3]张淑宁,赵治国,张娟.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疾病11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7(1).

[4]李清社.42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3).

[5]柏林海.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诊断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1996(4).

猜你喜欢
伤病员腰椎间盘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