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开拓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基于苏北地区企业的实证分析

2012-06-25 10:44马卫东游玲杰
湖北社会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不确定性动态问卷

马卫东,曹 亚,游玲杰

(1.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2.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近年来,金融危机在世界各国的蔓延大大增加了发展环境及企业生存的变数。如何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竞争取胜,是企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并成为重大的理论命题,而这一命题的文献研究核心就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或来源。在对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进行探讨的众多流派中,企业能力理论最引人瞩目。但企业能力理论仍旧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忽视了市场等外部环境的作用,只静态地分析问题。[1]为了弥补以上理论静态分析的缺陷,提斯(Teece,1997)等人[2]提出了动荡环境中的动态能力理论分析框架。但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动态能力与绩效的关系,鲜有研究将环境不确定性和开拓能力等变量引入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模型中。为此,本文设计调查问卷,以苏北地区223家企业数据为样本构建模型进行验证性研究,得出动荡、复杂环境背景下的动态能力、开拓能力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一、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

(一)研究变量与假设。

企业通常先对环境产生认知,再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经营决策,不同环境产生的认知和决策是不同的。面对变化的环境,组织需要开拓创新,寻找开发外部机会,积累资源,培育能力,提高其成长性和收益性。但充裕的资源也不一定保障企业持续享有领先地位,核心能力不一定带来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复杂动荡环境条件下,企业需要不断重构企业资产结构,实现必要的内、外部能力转变和更新,形成新的功能能力和能力筛选机制,使之与外部环境相匹配。[3]具有重要价值的动态能力正是通过其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和重构能力,克服核心能力的刚性,其本质是将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资本化,在保证投资人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在风险中成长。[4]环境不确定性成为企业能力结构演变的外部动力。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 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组织动态能力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快速的市场需求变动和技术发展缩短了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并产生了稍纵即逝的机会。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获得持续发展能力,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市场机会,建立起企业发展的未来通路,并将企业探索的结果进行不断开发,提炼企业开发产品或服务的专长,分析企业运行中的变化,进行局部或全局调整与创新。[5]因此,环境的动荡性会激励组织需要具备有效地运作当前事业的能力,又需要具备能够主动地适应明天要求的特征,增加了探索能力和开发能力创造价值的产出率。为此提出假设2:

假设2 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开拓能力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企业开发出某种优势能力以后,在其被竞争对手的行动最终破坏或侵蚀之前,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不断超越自己,创造一系列的暂时的优势以保证企业优势的延续。组织动态能力通过“对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能力进行整合、建立以及重构以便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2],在重构资源中获得新的战略机遇,并不断获得和外部环境相匹配的功能能力,从而使核心能力升级,避免“能力陷阱”,在变化的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通过捕捉市场机会、综合学习而形成的更新的核心能力可能会产生新的技能或开发出竞争者无法预见的新产品或新市场。因此,组织动态能力通过帮助企业快速地响应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化,甚至制造对自身有利的环境变化,从而更好地实现期望的战略目标,有效地创造价值。因此提出假设3:

假设3 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水平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企业捕捉市场机会,更新知识结构,重构现有的内、外部资源和功能能力,拓展已有产品和市场范围,并形成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惯例化。但仅从事这种开发活动是不够的,由于顾客需求的变化、竞争力量的此消彼长等原因,组织在开发现有事业范围基础上,还必须具有不断发现新机会所必需的探索能力。[6]动态能力中含有要求组织不断探索机会、开发产品和市场的价值取向,将会不断倡导组织创新,不断激励着企业拓展产品和服务适应范围,企业探索未来发展机会,积累未来发展资源,实现企业竞争能力的更新。为此提出假设4:

假设4 动态能力对开拓能力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建立在已有知识和加强已有技能、流程和结构基础上的开拓能力,能够拓宽组织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已有设计,并提高已有产品和服务的性能以及提升销售渠道的效率。组织把已有的知识或专长成功复制应用于新领域的经营活动,用于满足新出现的顾客与市场需求,能为组织提供新的设计,开拓新的市场和发展新的销售渠道。开拓能力对已有惯例的承袭营造组织的稳定性和可延展性,对绩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7]于是有假设5:

假设5 开拓能力对组织绩效提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二)理论关系模型。

综合文献研究结果,本文构建了环境不确定条件下动态能力、开拓能力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方法

(一)测量工具。

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来测量动态能力、环境不确定性、开拓能力以及组织绩效变量,其中,5代表非常同意,1代表非常不同意。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尽量借鉴国内外现有文献已经发展并经过实证检验的成熟量表,根据专家意见和研究目的加以修改,形成初步方案,进行小规模预试后,经修订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环境不确定性调查问卷主要参考了Kohli(1990)等人设计的量表,分为市场动荡性和技术动荡性2个因素,从顾客和竞争者变化测量市场动荡性,从技术的变化和突破测量技术动荡性的研究,[8]最后确定6个测量项目。动态能力问卷借鉴了 Zahra(2002)[9]和贺小刚(2006)[3]等人的研究量表,分为市场导向、学习能力、重构能力和组织柔性等4个因素,修订后共10个测项。开拓能力调查问卷主要参考了March等人的研究,分为开拓能力和探索能力2个因素[7],修订后8个测项。组织绩效调查问卷主要借鉴了Lumpkin等人的研究量表,[10]采用多个层面的综合绩效考察办法,即采用销售收入增长率、税前利润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三项指标,修订后8个测项。

(二)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样本。样本选取标准为:(1)企业规模在50人以上;(2)企业寿命在3年以上;(3)问卷的填写者必须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士。样本调查和调查方式为:通过教育培训机构、个人关系网络、管理咨询机构以及携问卷直接走访等方式共发放问卷370份,回收问卷281份,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问卷进行剔除,共获得有效样本223个,回收率为75.95%,有效率为79.36%,均处于较理想的水平。在调查问卷发放中,同时考虑了企业性质、规模、寿命、负责人的文化程度等方面对课题的影响,确保选择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参与调查的企业的情况详见表1。

表1a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一)

表1b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二)

(三)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调查问卷的信度以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结果(见表2)显示,绝大部分变量达到了极好的水平,仅有开发能力子变量Cronbach’s α值略低,但也达到了可接受水平。

表2 量表信度

表3 CFA结果

所使用问卷问题项目全部来自已经公开发表的重要文献,并通过预试进行了适当修订,从而保证了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良好的水平,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实证分析

(一)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的影响。以环境不确定性的2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动态能力4个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见表4):市场动荡性和技术动荡性对动态能力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说明环境动荡性越大,企业越需要发挥动态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因此假设1获得支持:

表4 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回归分析

(二)环境不确定性对开拓能力的影响。以环境不确定性的2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开拓能力2个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见表5):市场动荡性和技术动荡性对开拓能力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说明环境不确定性越大,越有利于提升组织开拓能力。因此假设2获得支持:

表5 环境不确定性对开拓能力回归分析

(三)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动态能力的4个因素为自变量,组织绩效的3个因素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6):市场导向、学习能力、组织柔性对销售收入增长率、税前利润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重构能力则对税前利润增长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说明动态能力各能力因子越强,越会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假设H3获得了支持。

表6 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多元回归分析

(四)动态能力对开拓能力的影响。以动态能力的4个因素为自变量,开拓能力的2个因素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7):市场导向、学习能力和组织柔性对探索能力和开发能力均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重构能力对企业开发能力具有显著影响,说明企业重构能力越强,对企业开发能力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强。因此,假设H4获得支持。

表7 动态能力对开拓能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五)开拓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开拓能力的2个因素为自变量,组织绩效3个因素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8):探索能力和开发能力对组织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说明企业的探索能力和开发能力越强,组织绩效越好。假设H5获得支持。

表8 开拓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多元回归分析

(六)动态能力、开拓能力以及组织绩效间的影响关系。

由于动态能力、开拓能力、环境不确定性与组织绩效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本文运用软件AMOS7.0对理论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深层次研判变量间的关系和相关假设。整体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整体拟合标准分析

表9 基本拟合标准分析

1.理论模型的检验。以基本拟合标准与整体模型拟合指标对理论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基本拟合标准结果(见表9)显示:各个因素负荷均大于0.7,变量组合信度也都大于0.8,且萃取变异量均大于0.5,并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理论模型符合基本拟合标准。整体模型拟合度分析结果(见表10)显示:拟合指标均达到良好的水平,说明整体模型的拟合度比较好

表10 整体模型拟合度分析

表11 理论模型的路径系数与假设验证

2.理论模型具体分析。

根据SEM分析结果,本文理论模型的路径系数如图3所示。其中,环境不确定性作用于动态能力的路径系数为γ11=0.887***,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存在显著正面影响,假设H1得到了进一步验证。环境不确定性对开拓能力的路径系数是γ12=0.789***,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环境不确定性对开拓能力存在显著直接影响,H2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动态能力对开拓能力的路径系数是β12=0.892***,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动态能力对开拓能力存在显著直接影响,H4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开拓能力与组织绩效之间的路径系数β23=0.841***,也达到了显著的水平,说明开拓能力对组织绩效也存在显著直接影响,假设H5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而动态能力与绩效之间的路径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将开拓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等变量引入到动态能力和组织绩效模型中时,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假设H3未获得支持。由此可知,在考虑环境不确定性和开拓能力等变量时,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是间接的,动态能力对绩效的间接影响效应为0.75(γ12×β23=0.75),开拓能力在二者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图3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首先,环境不确定性通过两种路径对组织绩效的产生影响,企业需要根据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来选择能力维度取向。本文对223份有效问卷进行研究发现,在竞争动荡的环境中,组织能力结构中的开拓能力对组织产生直接显著影响,而动态能力对提升组织探索能力和开拓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见表7)。环境不确定性经过两种路径影响着组织动态能力、开拓能力和绩效关系。在环境不确定性—动态能力—开拓能力—组织绩效路径中,环境不确定性对组织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665。因此,在动荡的环境下企业不仅需要体现出较强的探索能力和开发能力以提高企业财务绩效,更需要提升学习能力和重构能力,营造未来竞争优势所需资源、能力,提高组织战略应变力,从而使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其次,开拓能力是发挥动态能力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中介变量。动态能力可以提升组织绩效是一个得到了众多相关研究验证的命题,在本文中也得到了支持,但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却没达到预期的显著性,开拓能力成为动态能力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的中介变量。随着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动态能力更加依靠探索能力和开发能力对组织绩效产生作用。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和完善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理论,指导企业实践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展望。

从动态能力的研究方向看,持续纵向跟踪研究是重要方向之一,因条件的限制,在本文中无法进行验证,在将来的研究中,可以开展此方面的追踪研究工作。这就需要把已有的企业样本放到一个更长时间段来考察,使用同样的量表进行研究,以对比分析动态能力的变化。或者按照Cepeda et al.,(2007)所建议的引入组织运营能力,同时以组织运营能力以及开拓能力为中介变量,探讨不同环境动态变化程度对于动态能力、中介变量以及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这些后续研究可能为本文研究结论提供更多的解释。

[1]Priem R L,Butler J E.Tautology in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Externally Determined Resource Value:Further Comment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57-66.

[2]Teece,D.J,Pisano,G.&Shuen,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Vol(14):61-74.

[3]贺小刚等.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3).

[4]Zott C.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Intra-industry Differential Firm Performance:Insights From A Simulation Study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2):97-125.

[5]Justin J.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s:A Multiple-level Study of Absorptive Capacity,Exploratory and Exploitative Innovation,and Performance [D].Erasmus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ERIM),Erasmus University,Rotterdam,2005,19.

[6]张玉利,李乾文.公司创业导向、双元能力与组织绩效[J].管理科学学报,2009,(1):137-149

[7]March J.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71—87.

[8]Kohli A.K.and Jaworski B.J.Market Orientation:The Construct,Research Propositions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0,54(April):1-18.

[9]Zahra,S.A.and George,G.Absorptive Capability: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 and Extension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2):185-203.

[10]Lumpkin T,Dess G.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1):135-172

[11]Cepeda G,Vera D.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A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7,60(5):426-437.

猜你喜欢
不确定性动态问卷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问卷网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